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現代生活方式如何使我們生病、讓我們不快樂

現代生活方式如何使我們生病、讓我們不快樂

當你走在大街上,看一看周圍的人們:有穿著西裝正在趕路的上班族,有拎著大包小包新買的衣服的女顧客,有住在街角的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有剛從健身房回來的運動愛好者。這些人可能看起來似乎截然不同,然而,他們也有著一些共同之處,其中之一就是他們都很可能有著某種類型的腸道菌群失衡相關的狀態,包括過敏、哮喘、便秘、腹瀉、痤瘡、抑鬱、焦慮、睡眠障礙以及更嚴重的疾病,比如2型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等等。

這些及其它所謂的「現代文明病」,在我們狩獵採集為生的祖先中是非常罕見或不存在的;但是,在當代工業化社會卻非常普遍。當我們仔細想一想,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完全不同於我們大多數基因所選擇的祖先環境時,這並會不令人感到驚訝。祖先的生活環境所塑造的腸道菌群與現代生活環境所塑造的菌群有很大的差別,前者比後者更加適應於人類的基因組。當我們人體的環境發生改變,比如我們的飲食發生變化時,我們的共生微生物會迅速發生變化;但是我們自身基因組的結構卻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改變去適應共生微生物的這種變化。也有人用「基因組與微生物組的錯配」來描述這種由於環境改變以及人類基因組和微生物組的變化速率的差異而造成的狀態。

我們很久以前就知道,現代生活方式會對我們一生中攜帶的人類基因的表達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現在我們應該知道的是,它們對我們身體的第二基因組人類共生微生物基因組的影響可能在某些方面更加嚴重。

微生物的消失

十年多前,當研究人員首次著手繪製人類共生微生物圖譜時,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現代工業化的人群身上,這些研究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關於共生微生物小夥伴與我們人類宿主的關係的寶貴知識。然而,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之一就是,研究現代工業化的人群其實很難建立一個完全健康的人類共生微生物圖譜。

在現代工業化社會,我們的共生微生物都受到了某種程度的威脅。比如,我們喝的是加氯消毒的自來水、我們吃的是高度加工的食品、我們經常使用抗生素、剖腹產比例越來越高、給嬰兒喝的是配方奶粉(缺乏母乳中所含有的有益微生物和益生元)……隨著損傷的積累以及微生物從母親向後代的轉移,幾代以後,我們的共生微生物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換句話說,要想建立一個看起來完整的、「純粹的」人類共生微生物圖譜,我們必須把注意力從我們自己的家園轉向非工業化的傳統社會。這一事實並沒有被科學界所忽視,在過去的幾年中,以建立「非西方化的微生物群落」為目的的研究一直在一些傳統人群中進行,比如來自非洲坦尚尼亞的狩獵民族哈扎人,來自安第斯高原的傳統農業人群Tunapuco人,來自委內瑞拉的最原始群居部落雅諾馬馬人等等。

這些研究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之一就是,那些傳統生活方式的人群比西方人擁有更大的微生物多樣性,甚至包括一些在現代工業化的人群中從未發現過的物種。

對古老糞化石的檢查以及對許多不同靈長類物種的微生物群落分析進一步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人類共生微生物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偏離了我們祖先的狀態。一些古老的糞化石中保存著人類腸道菌群的數據,相對於都市人群的菌群,這些微生物更接近來自農村人群的菌群,表明現代都市生活方式導致了人類腸道菌群的急劇變化。

因為我們生活的環境與採集狩獵人群的生活環境非常不同,所以我們並不一定要像他們那樣,擁有同樣多的微生物。微生物群落可以迅速適應環境的變化,這意味著,一個功能良好的微生物群落必須適應人類宿主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研究那些土生土長的非西方化的人群來了解如何塑造一個健康的微生物群落。

現代生活方式正將人類與微生物的關係推向最終的考驗

一些現代生活方式,比如長時間不活動、加工食品、抗生素、剖腹產和各種抗菌產品等等,正將人類與微生物的關係推向最終的考驗。現在,我們住進了封閉的建築、採取新的生活習慣、用人造殺蟲劑噴洒我們的莊稼、遠離大自然,這些習慣在不知不覺之中,不僅破壞了我們周圍的微生物生態系統,也破壞了我們身上的微生物生態系統。

人體無法適應從吃高度加工食品、使用廣譜抗生素、生活在通風不良的封閉建築中所獲得的微生物群落類型。換句話說,現代生活方式選擇了一個與人類基因組不匹配的微生物群落。

毫無疑問,腸道正常細菌生態的不健康變化,也就是腸道菌群失調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病。腸易激綜合症、胰島素抵抗、代謝綜合征、2型糖尿病、食物不耐受、炎症性腸病和抑鬱症還只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眾多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的健康問題中的一部分。更容易出現的其它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的癥狀和跡象包括呼吸不暢、舌頭白苔、肥胖和痤瘡等等。

最近的研究已經表明,腸道菌群失調不只是繼發於慢性疾病的不良結果,更是推動某些健康疾病問題發生和發展的重要潛在因素。進化上人類基因組與微生物的不匹配使得工業社會的人類更易於發生過敏性、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與過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的主要因素明顯是人體微生物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的喪失。現代衛生條件、水處理和醫療實踐,大大降低了許多微生物的繁殖循環,使得人體微生物群落中的許多細菌物種大大減少甚至消失。人體微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種的缺失使得免疫系統處於一種高度敏感的狀態,當與環境誘因和遺傳易感性相結合時,會導致過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人類超級生物體

人體被看作是一個超級生物體,包括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它們與人類宿主共生共存。我們與我們周圍的環境形影不離,我們通過這些看不見的微生物居民與其它一切事物聯繫在一起。

我們呼吸的空氣,我們接觸的土壤,我們吃的植物,我們每天早上散步時遛的狗都有自己的微生物群落,它們與我們隨身攜帶的微生物相互作用。當我們設計並居住在通風不良的封閉住宅,當我們使用殺蟲劑破壞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態系統,或者當我們給家裡的寵物狗購買便宜的營養缺乏的狗糧時,我們其實就是在破壞我們周圍環境中的微生物平衡,這也可能對我們身體的微生物生態系統產生漣漪效應。

我們的共生微生物可以調節我們的腸道屏障功能,控制我們的免疫系統,產生一系列在消化、代謝和大腦化學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酶、激素和神經遞質。當我們了解了生活方式對微生物群落的影響以及微生物在塑造我們健康中的作用時,我們就不應該感到驚訝,與菌群失調有關的疾病已經成為我們現代社會中的一個巨大問題。

功能紊亂的微生物群落可以通過幾種不同的途徑對我們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其中了解較多的包括腸道菌群失衡導致細菌內毒素的易位(腸漏)、Toll樣受體4的激活以及慢性低度炎症。有確鑿的數據表明炎症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困擾我們的許多慢性疾病的根源。

看不見的流行病

腸道菌群失調可以說是一種看不見的流行病,因為肉眼無法看到居住在我們身體內的這些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小夥伴。直到最近,人們才開始繪製人類微生物群落的圖譜,我們才開始了解在我們腸道中發現的微生物群落有多複雜。

僅僅在6-8年前,腸道菌群失調和腸漏還被很多人認為是一種「虛假的診斷」,當時醫務工作者和科學家們聲稱「腸道菌群失衡可能導致腸易激綜合症、結腸癌和自閉症」經常會被嘲笑或貼上庸醫的標籤。

在過去的幾年裡,事情確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意識到腸道菌群失調正是困擾全球數百萬人的真正問題。

然而,不幸的是,我們大多數人對他們一生中所攜帶的微生物卻知之甚少,更不用說周圍的微生物環境了。他們可能完全沒有意識到,他們的生活方式對他們的微生物群落構成有深刻的影響,他們的頭痛、對糖的渴望、睡眠障礙和消化問題與腸道菌群失調直接相關。

許多人花費大量的金錢、嘗試大量的保健品、營養品和藥物,以克服他們的健康問題,但是他們的健康問題仍然一如既往地普遍。問題的很大一部分在於,人類微生物群落的知識尚未完全從科學研究進入醫療實踐之中。

菌群調節:醫學的未來?

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在修復菌群功能失調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不幸的是,大多數醫生對此知之甚少,因此,很多時候他們並不能給那些與菌群功能紊亂相關的疾病患者提供一些好的建議。一些醫學專業人士甚至認為,飲食和微生物接觸對我們的健康影響很小,更有甚者,談菌色變,認為細菌就是我們應該消滅的對象,這一信念可能已經在醫學教育中被銘記在心,而忽視了這些因素的重要性。

目前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市場上還沒有專門設計用來修復受損的腸道菌群的藥物。市場上的大多數益生菌補充劑也只能提供有限的好處。糞菌移植已經被證明對某些疾病非常有效,但是它們卻受到醫療行業的限制,更不用說許多病人被整個手術過程噁心的事實。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必須為自己的健康負責,盡我們所能地做到最好。許多人可以簡單地通過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來解決他們的健康問題。然而,對於那些腸道菌群嚴重受損的人,這可能不足以解決問題,這意味著我們還需要不斷的探索能夠真正克服或者至少緩解目前流行的腸道菌群失衡的方法。

結束語

因此,我們應該更多的關心一下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那些看不見的微生物小夥伴,不僅包括那些生活在我們體內的微生物,還包括那些生活在我們的家裡、我們的土壤中甚至是寵物腸道中的微生物,因為最終這一切都會相互聯繫在一起。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菌情觀察室 的精彩文章:

益生菌在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中的使用價值

TAG:菌情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