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樣讓父母也接受斷舍離?

怎樣讓父母也接受斷舍離?

自己斷舍離就不容易,但最難的卻是讓父母斷舍離。

因為我們超出了「我」這個範圍,開始指向「他人」。改變他人本身就困難的很,何況這個他人還是你的父母。

ta不是你的員工,不是朋友,不是交易對象,你不可以用金錢換取,也不可以強制。

最要命的,ta們是天然的權威,從小到大都是你的權威,只要一句話你就沒電了,這句話就是:

我是你爸,我是你媽。你得聽我的。

一、理解

你要按我的想法生活,我喜歡斷舍離,你必須也喜歡。要問我為什麼,那是為你好,斷舍離以後乾淨衛生,舒服,多好啊。

這個理念是不是你想說的,很耳熟對不對,是不是特別像:你趕緊嫁人,嫁人才能幸福,我是為你好,不是逼你。

是的。

父母的逼婚,和你逼他們斷舍離一樣,都是一種思維。

這個思維就是:

你要按我的想法生活。

被逼婚的感受不舒服,被強迫斷舍離也不舒服,這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觀的問題,每個人天然的有按自己價值觀生活的權力。

強加於人,就是獨裁。

同樣的,他人讓你不進行斷舍離,也是獨裁。

每個人價值觀的形成,既有先天的,也有後天的,如果你也經歷過父母所經歷的歲月,相信也會形成和他們一樣的價值觀。

這個理解,叫共情。

共情(empathy),也稱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譯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由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所闡述的概念,卻越來越出現在現代精神分析學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觀還是心理失調的理論及治療方法似乎都極為對立的兩個理論流派,卻在對共情的理解和應用上,逐步趨於一致。共情似乎為現代精神分析與人本主義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橋樑。

二、分開居住

很多時候,我們處於這個時代,父母同住是一個現實。一來中國重視人倫關係,這得以溫暖我們,二來現在房價高人工貴,需要父母一起照顧小孩兒。

但這都不是一個一輩子的狀態,在度過了照顧孩子的階段之後,可以分開居住,分開居住不意味著要遠隔千里,門對門住都可以,只要你擁有了一個獨立的空間就可以。

有人會講,房價那麼貴,根本買不起另外一套房子,那你可以回家住啊,家裡買的起,但是回家住就不能享受城市的繁華了對不對,辛苦打拚的意義在哪裡呢?

生活總是有代價的,斷舍離也是。要麼包容父母的價值觀一起住,要麼付出經濟成本分開住,要麼捨棄一定程度享受回家去。

我又不想多出錢,也不想包容,也不想到一個房價便宜的地方去,你咋不上天呢。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少之又少。

追逐一個不存在的事情,結局註定是一場空。

三、影響

最實用的原則,是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去影響父母。

一開始你不要強迫他們做什麼,而是自己去做。打掃衛生總是好事情,讓房間保持乾淨,物品整理總是好事情,讓房間保持整潔。

這都是讓人舒服的事情,他們感受到舒服了,觀念就會慢慢瓦解。

至於東西太多,一開始你不要動他們的東西,除非她願意扔掉,否則你扔掉她也會撿回來。從自己的物品開始,該扔的扔,該捐的捐。捐贈是個很好的方法,給父母看一看那些貧困地方的孩子的生活,我們的父母都是很善良的。

看到孩子們這麼苦,捐就捐了吧,這是一種慈悲心,相反的,如果你扔掉了,她認為是浪費,浪費就是犯罪啊。容不得。

還有就是物品不能及時歸位,其實父母不聽我們的,但會聽孩子的,也就是他們的孫子孫女,讓寶寶養成好習慣,繼而影響父母。

畢竟,教育一個幾歲大的孩子,比教育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要容易多了。那孩子為什麼能影響爺爺奶奶呢,恰恰是ta的童真,老人感覺是在玩遊戲,而不是在接受任務。

有時候,我們太認真了。

最後,讓父母都有點自己的業餘生活,跳跳廣場舞就挺好,她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朋友,就滿滿的把目光轉移了,心胸也開闊了。

可以說,每一個不聽你的勸告,不斷舍離的父母,都隱藏這一段不健康的父子關係、父女關係、母子關係、母女關係。這句話是我最想說的,也是我諮詢案例中最典型的,關係不改善,斷舍離進行不下去。

世界很大,我很小;

有人愛多,我愛少。

簡叔:

虔誠的極簡主義者

北京斷舍離文化創始人

作家、心理諮詢師

出版有《以極簡的方式去生活》

天貓、噹噹網、亞馬遜、京東有售

北京衛視《生活相對論》與大張偉同居48小時

北京衛視《暖暖的新家》專家指導

受邀接受《北京文藝廣播》、《北京晚報》等專訪

堅持1年0購衣,已成功1年,現進行第2年實踐

堅持每天扔掉1個無用的東西

目前擁有20件衣服

新浪微博:簡叔-極簡斷舍離

喜馬拉雅電台:簡小叔

蘋果手機讚賞請長按識別如下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簡斷舍離 的精彩文章:

極簡斷舍離是強迫症嗎?

TAG:極簡斷舍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