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這一首宋詞,抒寫英雄末路的惆悵之情,格調沉鬱,真摯動人!

這一首宋詞,抒寫英雄末路的惆悵之情,格調沉鬱,真摯動人!

這首詞寫羈旅愁思,嗟嘆功名不就,讀來令人感慨,詞中不遇之情,是千百年來文人的共同情感。

《天香·煙絡橫林》

宋代:賀鑄

煙絡橫林,山沈遠照,迤邐黃昏鐘鼓。燭映簾櫳,蛩催機杼,共苦清秋風露。不眠思婦,齊應和、幾聲砧杵。驚動天涯倦宦,駸駸歲華行暮。

當年酒狂自負,謂東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驂北道,客檣南浦,幽恨無人晤語。賴明月、曾知舊遊處。好伴雲來,還將夢去。

上片寫景,前三句寫狂野薄暮景色。樹林籠罩著暮煙,斜陽映照山谷,遠處傳來黃昏的鐘鼓聲。這幾句用字極為精妙。「絡」是纏繞的意思,詞人不用「鎖」「籠」等熟字,而使用「絡」,顯得生新,且形象、傳神,寫出煙霧彌散繚繞的樣子。「橫林」的「橫」字,一字兼攝前後兩者,既描繪煙霧的瀰漫,也表現出樹林的綿延。「山沈遠照」中的「沈」即「沉」,這一句既寫山在晚霞中的沉靜,又將晚霞實體化,刻畫晚霞漸漸散去的樣子。「迤邐黃昏鐘鼓」中,「迤邐」一詞多用來形容山勢連綿不絕,這裡詞人卻用來描寫鐘鼓聲由遠及近依次到來,這就把聲音實體化,將聽覺感受外化為視覺形象。前三句寫景,起筆不凡。

接下來寫近景,空間由曠野轉向室內,時間也由傍晚推移到深夜:「燭映簾櫳,蛩催機杼,共苦清秋風露。不眠思婦,齊應和、幾聲砧杵。」燭火明滅映照窗戶,秋蟲不停鳴叫,彷彿在催促著女子趕製寒衣。難以入眠的閨中婦女,揮杵搗衣,準備捎給遠方的夫婿。燭火、思婦,皆為這秋色風露所苦。而詞人作為「天涯倦客」,眼見斜照西沉,耳聽得「黃昏鐘鼓」、思婦砧杵之聲錯落應和、斷續傳來,也為這些景象,聲音所驚,發現時光如梭,一年又將結束,不免與他們共同感受這凄風寒露之苦。

上片結句「驚」字喚起下片,以今昔對比抒寫不遇之情。「當年酒狂自負,謂東君、以春相付」,寫少年意氣。東君,司春之神。這裡以春天指錦繡前程。想當年自己意氣風發,以為前程似錦,指日可待,誰知仕途坎坷,到如今仍然是「流浪征驂北道,客檣南浦」。「征驂北道,客檣南浦」,一北一南,一車一船,一陸一水,以互文手法,形象地概括了作者浪跡天涯、舟車勞頓的宦遊生活。更可嗟嘆的是,「幽恨無人晤語」,在常年的漂泊中,內心的寂寞苦悶,無人理解,無人可以訴說。前文所寫的思婦,不免勾起詞人對家鄉親人的懷念,而此刻卻只能「賴明月、曾知舊遊處。好伴雲來,還將夢去」。只能對著明月入夢,希望月光能把舊日的美好也捎到夢中去。「雲」「夢」暗用宋玉《高唐賦》中,神女入楚王夢的典故,夢中的一絲柔情,更加深了漂泊之苦。

這首詞造語精工,寫景蒼茫遼闊,抒情沉鬱纏綿,融情入景,景略情繁,體現了賀鑄詞兼婉約與豪放之長的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美詩畫 的精彩文章:

劉禹錫這一首詩,訴說一份跨越20年的牽掛和思念!
賀鑄的一首詞,韻味清新平淡,情感真摯深刻,值得細細品味

TAG:最美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