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24小時,不止影響月子1個月
(把女人比作土地,生過孩子之後,就好比在地里收割一茬。女人的養護不及時,就好比這土地一樣乾涸。生兒育女的時候,身體從豐盈到乾癟,精氣神的流失導致快速的衰老。女性分娩,隨著身體內的激素水平變化幅度大,人體的新陳代謝和自我防禦、調整機制啟動,只要方法到位,可以及時調整與補充。這也是為什麼說月子里可以帶走毛病的道理。個人移位,月子養身體,產後24小時的細節注意更是重點,需要引起重視。)
前些時候,北京在養胎中的朋友突然聯繫,說待產進入倒計時,她覺得我長期關注女性孕產話題,並且有生產的經驗,所以期待我給予合適的建議。我跟她聊了些注意事項,覺得說得不系統。此文為她而寫,順便給需要的朋友,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我從最早對脊椎病的關注,後轉為對脾胃問題的研究,最後用了6~7年的時間專門研究女性健康,包括孕前、孕中,產後的各種細節,並在自己身上得到實踐和論證。從研究者、實踐者到經歷者,客觀的理論的,感官的感受的,撇開來自身體和情緒的因素,今天我才能靜下心來,好好總結這個人類傳承過程中,女性在生理結構上的承擔。(或許未來以此文作為開篇,可以來做一個專題性的圖文)
孕前的焦慮,孕中的小心翼翼,到產後的忙碌,很多人非常容易忽視產後24小時的護理,然而我認為,產後24小時的養護,對於女性的健康恢復,以至於後期的生活質量都是非常影響的。因此,我以此為題,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產後24小時,女性還要過三關
產後24小時,是指胎兒剝離胎盤母體,成為獨立個體的那剎那開始的24小時。正是一個新生命的到來,除非有明顯的跡象,家庭很容易因為孩子而忽視產婦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可能除了感同身受的外婆才能體諒女兒生孩子的不易)。
女子生孩子過程本來就是一個坎,在醫療不發達的時代,就是生死攸關的時候,被稱為鬼門關。順利分娩可以讓人覺得過關了。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在分娩之後產婦還要過三關:
第一關:氣血關。
因為分娩過程中,全身氣血集聚於下半身,並且因為孩子的娩出而一瀉千里。產後24小時氣血最弱。氣血不足,正氣失守,便會邪氣入侵。產後住院特別是夏天的時候,其中就因為醫院空調的這一因素,導致產婦寒濕入體的情況非常常見。而這時候因為氣血瞬間流失過多,導致陰陽兩虛,陽氣不收,浮陽在外,導致產婦有興奮、燥熱的情況,出現出虛汗、話收不住、被子蓋不住的情況,這樣就進一步導致氣血損耗和邪氣入侵。不過好這一關,不止影響哺乳問題,還可能埋下風濕等隱患,月子裡面也會恢復慢。
第二關:情緒關。
情緒問題,一半是因為生理因素所造成的,氣血流失、陰陽兩虛,陽氣不收,導致興奮,按大白話講,就是生孩子的勁沒過。按西醫的解釋,就是原來懷孕期間肚子隆起,臟腑移位,激素狀態因為懷孕而異於常人,產後的激素水平發生變化,臟腑未曾複位,內在空虛感強烈,導致內心脆弱,情緒上容易失控。
另一半因素是家庭所致。比如孩子性別問題,比如公婆、丈夫的關注度都在孩子身上,忽視了對產婦的關心這就埋下了抑鬱症的隱患。
現代城市女性,因為體力鍛煉少,接受信息多,有獨立的思想,加上本身體質因素,心理上無法從一個女性的角色向母親的角色轉變,綜合生理和家庭因素,情緒沒有及時調整好,這是現代都市女性產後抑鬱症高發的原因,也釀成了不少家庭悲劇。值得引起重視。
(炒制後的大米再熬米油,喝了胃更舒服)
第三關:脾胃關。
因為氣血流失,脾胃氣也不足,導致胃腸動力減弱,所以一般大病、產後術後,醫院都建議排氣排便後進食,一開始也以流質軟食為主,為了就是減少胃腸負擔。
但有些老觀念認為,虛了就得要補,這個時候可能要給雞湯、給蹄胖湯補上去。特別有的婆婆為了讓產婦早點下奶,大補特補,非但幫不上忙,還會雪上加霜。
脾胃負擔過重,也不利於惡露的排出,對於子宮的修復也非常不利。
產後24小時,需要做好這兩點
第一、閉目養神,精神內守。
即使在嘈雜的環境中,也盡量讓自己靜下來,並且閉目養神,少說話。《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藏神。閉目時,大腦神經可以放鬆下來,身體氣血運行減緩,在氣血較弱的情況下,閉目可以減輕心臟負擔,達到靜心的目的。閉目可以養心,養心即是養神。就好比太陽下山鳥兒歸巢的道理,陽氣的生髮與收斂就好比這太陽和鳥兒,閉目養神時,心靜,心火降,如太陽下山,陽氣歸巢,減少氣血進一步損耗。
第二、清淡飲食,補脾胃氣
產後24小時,氣血虧虛需要補,但除非生死關頭,可以借人蔘之類回陽救逆,一般進補還要考慮產婦排惡露問題,又該忌大補。怎麼辦?
從中醫陰陽五行的理論基礎上去分析,氣血虧虛時,需從補脾胃氣開始。脾,主運化,是人飲食後運化水谷精微的主要臟器。胃,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靈樞·營衛生會篇》: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張景岳在類經中註解:穀食入胃,化而為氣,是為谷氣,又稱胃氣。此氣出中焦,傳化於脾,上歸於肺,積於胸中為宗氣,可通三焦,五臟六腑皆受之。
古人說,五穀為養,因為胃為無水谷氣血之海,人所受氣,唯谷而已,谷不入半日氣衰,一日氣少。所以,補脾胃之氣,就是補氣血養五臟六腑,也有利於臟腑的複位。所以在產後24小時,以米湯(大米或小米熬米湯米油,能買到帶胚芽的米最好,大米偏寒,可以兌糯米或炒制後再熬制)當水喝,可以補脾胃之氣,可以收斂陽氣、止汗。考慮產後排惡露問題,產後24小時無特殊情況,建議暫時不用或少用黃芪之類補氣中藥材。
當然也可以像韓劇裡面那樣準備些海帶湯,可以弄些肋排小排骨或者黃牛肉來進行調味,注意熬湯的時候要撇掉油。因為海帶、豬肉都偏寒,所以建議放大蔥蔥段。海帶性寒味咸,入肝、胃、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潤下的作用,可治女性帶下病,對子宮收縮有促進作用,可以促進惡露排出。
此外,因為懷孕導致臟腑移位,剛剛分娩後肚子會有隱隱作痛的感覺,自然分娩的產婦可以準備一個熱水袋,在體表能接受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熱敷按壓肚子。產後24小時如果情緒過於興奮,無法閉目養神,也可以用熱水袋熱敷腳底,引氣下行,收斂陽氣。


※鄉下婆婆進城伺候我坐月子,一天只睡4個小時,一個小舉動感動的我想哭!
※謝娜吐槽傑哥陪坐月子,自己瘦了,張傑卻胖了!
TAG: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