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年,100張照片,帶你看遍杭州的春夏秋冬

5年,100張照片,帶你看遍杭州的春夏秋冬

感謝翻閱 //李小鐳的城市畫報//

..............................................................

GIF

「欲將此意憑回棹

報與西湖風月知」

奇蹟の山

 奇跡の山

岸部眞明 

00:00/04:29

杭州的美不是一眼看到底的驚艷,就像斟茶講究的七分滿,國畫講究的留白,讓人存了一份餘味在心中,在往後的日子裡,隨著心境變化,對這種美解讀出不同的意韻來。

所以從古代的文人,到現在的歌手,但凡來過杭州都留戀不已。白居易離開杭州多年後仍舊無限懷念,寫下了:「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李志來酒球會唱歌,總是喜歡以《杭州》開場:「灰飛煙滅的是我的靈魂/藕斷絲連的是這座城池。」

不過要說誰寫出了杭州的精髓,我覺得許江院長的文章《讀西湖》最深刻,一字一句都需反覆咀嚼,方能體味三分。

其中有這麼一句:「湖山帶著常往湖山的人們,超越世事與事功,總懷一種閑適而平淡的心。在杭州,景境與心境是一起被醞釀著的。」在杭州住得越久,拍過的風景越多,對這句話的體會越深。

五年來,不知道拍了幾千張杭州的照片,只要有一點空閑,就會拿起相機漫無目的地遊走在西湖和靈隱。這100張精選出來的照片,並不像普通的旅遊攻略一樣面面俱到,但也許可以帶你感受到不一樣的杭州。

1

二月,孤山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千百年前,隱居孤山,梅妻鶴子的林逋,也許就是看著這樣一番景緻,吟誦出了這句詠梅絕唱。

2

二月,孤山

梅花初綻的周末,伴著滿山幽香,婉轉綿長的二胡聲幽幽飄來。循聲而去,看見怡然自樂者,獨坐涼亭中,對著滿山梅花和山下西湖,拉著小曲。杭州的這方詩意山水呦,怕是一人終老也不甚孤獨。

3

二月,靈峰探梅

去靈峰探梅的路上,路過一處不起眼的園子,走進去卻別有洞天。幾樹梅花開得正盛,最大一棵紅梅亭亭如蓋,樹冠足有七八米寬,不堪急雨簌簌,一地繽紛落英,甚是浪漫。

4

三月,蘇堤

三月的煙雨,飄搖的南方。

5

三月,蘇堤

春風拂柳,海棠吐芳,四季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更迭,也許和去年沒什麼不同,人心裡卻生了新的嚮往。

6

三月,西泠印社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都說煙花三月下揚州,三月的杭州春光才不容錯過,處處都讓人沉醉。

7-8

三月,花港觀魚

看著一樹樹盛放的早櫻,就明白了「大好春光」的意義,就算有再多煩擾,都要拋到腦後,擁抱這短暫又浪漫的春天。在這萬物生長的季節,戀人們也春心蕩漾。

9

三月,植物園

來晚了幾天,植物園的白玉蘭已經在細雨中簌簌凋落。杭州的春天美得瞬息萬變,縱然有「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心情,也沒辦法一日看盡杭州花。

10

三月,木蘭山茶園

雨中的植物園行人寥寥,路遇一對賞花的情侶,從植物園到木蘭山茶園,男生耐心地在每片花前幫女生拍照。不管天空多灰濛,戀人心裡亦放亮。

11

三月,長橋

從柳浪聞鶯走到了長橋,一路春風拂柳綠,沁人心脾。

12-13

三月,靈隱下天竺

很多人問杭州好在哪裡,我想,除了四時不同之景,最難得的是,在這湖光山色的熏陶里,人心境的沉澱。不在杭州住個一年半載,單是走馬觀花地來遊玩幾次,實在難以體會得到。

14

三月,太子灣公園

濃郁的鬱金香開滿山坡。

15

三月,植物園

春風吹皺了一池春水,也吹虛了一幀膠片。

16

四月,茶葉博物館

陽光下的虞美人。

17-18

四月,茶葉博物館

清明這種擠死人的節日 ,難得茶葉博物館櫻花爛漫,遊客又少 ,微風一吹,孩子們在樹下跳起來:「下雪啦下雪啦!」

19-21

四月,靈隱

下天竺法鏡寺-中天竺法凈寺-上天竺法喜寺。縱有再多煩擾,到了靈隱,也都化為烏有,內心回歸短暫的安寧。

22

四月,植物園

23

四月,茅家埠

又是一年春茶季,茶農的尖尖的斗笠,配上過期的富士卷,竟有一絲越南風情。

24

四月,虎跑

青旅、咖啡館、陽光下蕩漾的薔薇,恍然以為身在鼓浪嶼。

25

五月,九溪

和風煦日的五月,九溪春色盎然,滿眼綠意,心情也跟著明亮起來。

26

五月,麴院風荷

杭州最具獨特性的地方大概就是城市和山水的完美融合。湖光山色就在城中,不用舟車跋涉就可安然享受,因此四時西湖邊,總不乏你濃我濃。

27-28

五月,麴院風荷

繡球花開。

29

五月,三天竺

平時覺得杜鵑花太過艷麗,開在這條通往佛學院的竹林小道兩邊,竟也染了一份靜氣。

30

五月,南山路

相比於其他城市夜景的五彩斑斕,南山路浪漫的繁星點點,映照出了杭州不俗的城市審美。

31

七月,麴院風荷

萬綠叢中一點紅。

32

七月,植物園

颱風過境後的杭州,晴朗得想把整個人都剖開晒晒,日落時分的光影太迷人。

33

七月,西泠橋

又是一年颱風過境,整個西湖上空的天絢麗得濃墨重彩,站在西泠橋上看著一顆顆棉花糖懸在空中,美呆。

34-35

八月,植物園

現代的生活太快了,快到我們來不及坐下來看光影流轉,看一朵花在陽光下搖曳生姿。

36

八月,植物園

高中時候聽阿菲的《彼岸花》,就想著以後一定要親眼見一下。來到杭州後終於實現了,而且是漫山遍野的彼岸花,美到讓人感覺恍若仙境。可惜14年後規模就越來越小,不過盛放期時,還是值得一游。

37

八月,茅家埠

夕陽漸隱的河面一派詩意。

38-39

八月,靈隱寺

靈隱的草木自有一種讓人安靜的力量。

40

八月,楊公堤

黃昏時分的西湖,倒映著天空的顏色。

41

八月,麴院風荷

坐在麴院風荷的長椅上,看著西湖的夜幕降臨,雷峰塔燈光亮起,伴著夏日的晚風習習,吹動蓮葉沙沙,一時間想不起比這更愜意的夜晚了。

42

八月,集賢亭

夏日最讓人期待的就是晚霞了,整個西湖北岸被渲染得絢麗無比。歐陽修說醉翁亭:「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集賢亭的日落則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幻,映照著西湖的水波流轉,真是讓人沉醉。

43

八月,斷橋

都說夏日是賞荷季,我卻總是錯過西湖荷花盛放的時日。

44

八月,玉帶橋

夏末的午後,站在玉帶橋上眺望西湖,一派畫卷般的湖光山色。

45

九月,美院象山

美院的藝術氛圍,真想讓人一輩子待在學校。

46

九月,楊公堤

西湖的每一個角落都是談情說愛的好地方。

47-48

十一月,寶石山

寶石山上遠眺白堤,夕陽的餘暉映在橋上,綠蔭幾片,殘荷幾方,遊船幾隻,如詩如畫。相看永不厭,唯有西子湖。

49

十一月,孤山

西湖秋色漸濃。

50

十一月,靈隱寺

當年白居易「山寺月中尋桂子」,想來便是為了靈隱這抹桂花香。

51

十一月,植物園

清晨一場急雨,吹落植物園金桂滿地。

52

十一月,十里琅璫

秋高氣爽,和劍哥登高望遠,夕陽無限。心情正如劉禹錫所寫的「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53-54

十二月,花港觀魚

冬天的西湖變成透明的深藍,在花港觀魚,隔岸眺望秋色浸染的南山路,真像一幅沉靜的水彩畫。雖然沒有西北的壯闊天地,但杭州無數隱匿的小景緻,在四季的變幻中散發著江南耐人尋味的美。

55

十二月,斷橋

12月下旬的北山路秋意濃濃。想起以前同事說的,上下班時候,即使繞路,都喜歡走北山路兜一下。雖然只是在車裡看一眼西湖,一天的心情也會格外舒暢。

56-58

十二月,麴院風荷

江南的秋色縱使濃郁,依然保留了一份恬靜之美。

59

十二月,虎跑

秋天一定要來虎跑路,坐在公交車裡,看著兩旁落日黃的水杉樹像電影膠片一樣掠過,還有陽光一道一道灑在臉上,真是美極了。

60

十二月,上天竺江南驛

秋日的清晨去法喜寺上完香後,在江南驛的濃濃秋色中享用一頓午餐,這是江南的饕餮客才能體會的文人雅趣。

61

十二月,下天竺法鏡寺

工作日的早晨,法鏡寺格外清凈。香火,陽光和風造就了別樣的光影。

62-63

十二月,九溪

12月下旬的杭州,還能抓住秋天的尾巴。

64

十二月,太子灣公園

65-66

十二月,靈隱寺

每次去靈隱寺,總能看到路旁的那句話「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常年浸潤在杭州的景緻里,的確更容易感受到這種心境。

67

十二月,靈隱路

杭州秋天最美的路,梧桐燦爛的北山路常被奉為第一,但在我心中,楓葉火紅的靈隱路毫不遜色。

68

一月,中山公園

雖然每年超山梅花節辦的轟轟烈烈,但幾年前去過一次之後再也不想去了。」雪胎梅骨,冷韻幽香 」本就不適合轟轟烈烈簇擁在一起開的漫山遍野。一兩株開在園林雅院或古寺清庵,讓人聞香而至,踏雪尋梅才有韻味。

69

一月,法喜寺

似乎只有冬日的清晨,才能見到這照到佛堂前,明暗分界的光。

70-71

一月,茶葉博物館

突降大雪的杭城,銀裝素裹,宛若仙境。

72-76

一月,龍井八景

整個龍井的茶園、山巒、溪澗、涼亭全部變成純白一片,那些平日里平平無奇的景象,有了江南的雪,都變成令人驚嘆的畫卷。「人地相宜」這四個字,不僅是龍井的寫照,更是杭州的特質。這方生在城市中的山水,已經融入杭州人的骨子裡,浸潤出杭州人淡泊曠達的心境。

77-83

一月,靈隱三天竺

在下天竺的幽香中踏雪尋梅,走到一戶茶室門前,臘梅開得正盛,拿起鏡頭的時候,看見茶室的楹聯寫著:「良辰入奇懷,虛室絕塵想。」此時此刻,簌簌雪落中,遊走在人跡罕至的三天竺,沒有比這更應景的佳句了。

84-87

一月,靈隱寺

一場大雪,讓靈隱回歸了難得的幽靜,沒有商家熙攘,沒有遊人如織,僧人信步遊走在這冰雪佛國中,草木沉默,廟宇安詳。

88-90

一月,安縵法雲

膠片的色彩還原了法雲村獨有的幽靜,茂林修竹配上白雪皚皚,大概是只有江南才能看到的詩意雪景。

91-97

一月,西湖

斷橋-蘇堤-白堤-北山街-西泠印社-西泠橋,繞著雪中的西湖走了小半圈。四下望去,湖岸一色,純凈無邊,像是在眼前無限鋪開的黛色畫卷。白牆青瓦的江南建築,不知是否就來自於雪中的靈感。都說「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只需來雪中的西湖邊看一眼,便知其中真義。

98-100

一月,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GIF

高中時候,初讀此文,便對西湖的雪產生了深切的渴望。來杭州五年,終於實現了去湖心亭看雪的執念。坐在晃晃悠悠的小船里,觀望著西湖的悄然天地,就如同觀望著自己的內心:任世界遼闊,我也只想在西湖的春夏秋冬里,日復一日地徜徉。

..............................................................

最後

以許江院長《讀西湖》中的一段話結尾吧:

「西湖的景色基本上是靜悄悄的,循著節令的知覺悄然而成形,宛如無聲的畫,淡淡的,總與水色相關。我們彷彿被帶到湖面上四望,去感受四時的遷變,感受觀看的流變不居的本象。透過一層月色,一層霧色,湖山變得淋漓,變得渾然。但那山水總有著自在自然的氣息,不為人群所動,因著四時的節令,演練一山一水的變化。有時它彷彿被湖水輕搖著悄然睡去,有時它被雨雪浸潤著委婉醒來,因之,西湖湖山帶著一份淺斟低唱的美,在晨昏霧靄中與杭人日日照面。」

// 以上所有圖片&文字均為李小鐳原創 //

喜歡的小夥伴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你想諮詢我關於杭州遊玩的問題

可以在文章底部評論,或在後台留言

有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也可以加我的個人微信交流

(julylee125)

添加時記得備註原因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小鐳的城市畫報 的精彩文章:

TAG:李小鐳的城市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