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考:化身千萬的張三從哪裡來
張三這個人無處不在,可以說中國人都認識他,他可男可女可老可少,他可以是任何事情的執行者,可以是任何言論的發聲著,這個人最應曹雪芹《紅樓夢》中的一個人物,「甄士隱」。對於張三的來歷很少有人知道,從哪裡來。閑來無事做個簡單的小考。
誰是張三
歷史上沒有什麼出名的人物叫張三,要想研究他,得從他的姓說起,張姓初祖為張揮,是黃帝的孫子,這也說明張姓的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是大姓,是大姓人就多範圍就廣。三國時期曹操《與王修書》中提到「張甲李乙,尚猶先之」,這句話張甲代指某個人和後世的張三相同,但是這時候張三還沒出現,到南北朝隋朝時期的姚察,姚思廉父子倆所撰《梁書 ·儒林傳·范縝傳》中有「亦可張甲之情,寄王乙之軀,李丙之性,托趙丁之體」,依然用張甲代指某人,由此可見,至少在隋朝以前,張三還沒有出生。但是到了宋朝趙氏天下的時候,出現了變化,北宋的邋遢丞相王安石詩中寫道:
《擬寒山拾得》其一
張三褲口窄,李四帽檐長。
《擬寒山拾得》其二
昨日見張三,嫌他不守己。歸來自悔責,分別亦非理。
今日見張三,分別心復起。若除此惡習,佛法無多子。
王安石劇照
這兩首詩中出現了張三,指某人而不是一個特指存在的人,通常認為這是最早的張三出處,這時張甲已經不存在了,畢竟趙氏的天下豈容你張做甲?委屈下往後排排位置吧。這不是特例,如南宋禪宗史書《五燈會元》中有這樣一句話,問:「如何是佛?」師曰:「張三李四。」。時間上稍往後的《朱子語類》卷六十六中:當時又那曾有某爻與某爻相應?那自是說這道理如此,又何曾有甚麼人對甚麼人說?有甚張三李四?中間都是正吉,不曾有不正而吉。大率是為君子設,非小人 盜賊所得竊取而用。
可見宋朝時候已經奠定了張三的普遍性基礎了。從王安石老先生開始算起張三被古人今人折磨了近千年,現在有多少取代張三地位的詞語呢?以後背鍋王張三會不會消失?你知道么。
文章本人2018-03-17 首發於其他平台,未經授權,不可轉載,自重。


TAG:百蛇仰天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