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五台山「室利沙舍利塔」

五台山「室利沙舍利塔」

五台山「室利沙舍利塔」

在五台山靈鷲峰山腰有一座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的古剎圓照寺,古稱普寧寺,明清屢修,現今佔地面積一萬二千六百平方米。在圓照寺正殿後,有一座藏式磚建白塔,高五丈,四角各設小塔,形成五塔共峙的形態,造形奇特,蔚為壯觀,此塔就是尼泊爾高僧室利沙的舍利塔,至今還保存完好,巍然屹立。

五台山「室利沙舍利塔」

高僧室利沙是當時尼泊爾國王的次子,從小就對佛教有一分孺慕之情,16歲時捨棄富貴的皇子生活出家為僧,室利沙出家之後,在其師父的精心培育下,資受學業。他伴隨著晨鐘暮鼓,早起晚睡,就像寺院里的木魚一樣,眼睜睜地認真閱讀經律論三藏;就像釘破鍋的金剛鑽一樣,硬梆梆地孜孜追求世出世法的真諦。他顯密雙修,禪教並重,持戒篤嚴,沒幾年的工夫,就學會了印度的文字聲韻、語言文學、工藝美術、建築繪畫、陰陽曆數、醫藥法咒、論理邏輯、理論思維,精通了五乘因果妙理等五明學問。因此,尼泊爾的臣民僧尼都「以師戒行精嚴,智慧明了,尊稱其為五明板的達」。五明就是關於聲明、因明、內明和工巧明、醫藥明等五種科目的學問;板的達就是國家授予學問僧的一種學銜或稱謂,相當於我們通常說的博士或學者之意。所以說,室利沙是一位博學多才、名聞朝野的著名高僧。

五台山「室利沙舍利塔」

明永樂初年,尼泊爾高僧室利沙不辭辛勞地爬雪山,過蔥嶺,涉流沙,渡黃河,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宣揚佛法。於永樂十二年(1414年)抵達明朝首都,應詔十大善殿講經論法,深得永樂皇帝的欣賞,室利沙受到了成祖稱讚:「西來聖賢,大開方便,普度群迷,以翊衛於邦,以安利於民。歷代有國,莫不將尊,興隆其教」(朱載至《重修圓照寺碑記》),敕封其為「圓覺妙應輔國光范大善國師」,賜給金印,請其到五台山講經。室利沙在五台山期間,駐錫於與釋源宗祖白馬寺齊名的大顯通寺,參禮了五台山著名的漢藏佛教寺院,瞻謁了諸佛菩薩和文殊大士的金容滿月,朝拜了風景優美、各具特色的五座台頂和星羅棋布的文殊靈跡,拜訪五台山高僧大德,參加了五台山舉行的重大法事活動。

五台山「室利沙舍利塔」

明宣德初,明宣宗朱瞻基又將室利沙請入京師,奉旨講法。在宣宗舉行完薦揚大典後不久,室利沙請求辭歸五台山時,宣宗慮其年事已高,五台又寒,生活也苦,而未及時許可。但他感到自己世緣已盡,遂謂其弟子不羅加實哩等曰:「吾自西天行化至此,今緣已周,行將逝矣。汝等各當善護如來大法,毋少懈怠。」(《補續高僧傳》卷第25《大善國師傳》)並把成祖、仁宗、宣宗所賜之衣缽、財物等付予短竹國師及僧眾苗裔後,於是年正月十三日脫然而逝,撒手西歸,世壽九十二,僧臘七十二。宣德皇帝聞訊後,深感痛悼,降旨御祭火化,並將其舍利子一分為二,建塔珍藏。一在京西建塔,同時建寺,名曰真覺寺;一在五台山普寧寺建塔,並重修此寺,改名曰圓照寺。圓照寺這座室利沙舍利塔具有印度金剛寶座式塔的特色,是我國最早最高的金剛寶座式塔,同時還是中印文化交流的標誌,也是中尼友誼的象徵,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五台山 的精彩文章:

竹林文摘 | 自性本是彌陀
千年香火五台山,萬人同拜龍五爺(給我一天,拜您千年!)

TAG:搜狐五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