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寒食節所作一首思鄉詞,讀來千迴百轉,蕩氣迴腸!
周邦彥善於寫羈旅、閨情,這首詞就是一首寫羈旅愁思的作品。《瑣窗寒》也是詞人自創的詞牌。
《瑣窗寒·寒食》
宋代:周邦彥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
遲暮。嬉遊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詞上片交代環境。柳樹上有烏鴉在暗處啼叫,詞人穿著單衣站在朱門的簾外,灑落的桐花幾乎佔去庭院半畝地,庭院靜靜地關閉著,雨滴打在空蕩蕩的台階上,從傍晚到深夜,還不停止。這暮春夜雨,讓詞人也像當年的李商隱一樣,遙想將來何時能與情人團聚,在西窗下剪燭,對她訴說此夜雨中的思念,此情此景又令詞人回憶起過去,少年時江湖漂泊,夜宿長江,風吹著小船,燈不停地晃動,那是一段怎樣的艱辛歲月。
下片抒寫思鄉之情。年已遲暮,正是寒食節,客舍中都見不到灶煙,一片冷清。去酒樓上與朋友飲酒求醉,想起老家的東園裡,桃李一定還照樣開放,那「小唇秀靨」的美人還在嗎?當歸去時,一定仍有殘餘的花朵,在等待這遠方歸客帶著美酒佳肴前去觀賞。這裡以花喻人,含蓄自答,認為佳人一定在等待自己歸去。詞人歸心似箭,未踏歸途,早已設想好歸家時的情景。而想像中殘英、美人的忠心等候,也令詞人與羈旅寂寞中感受到一絲希望與溫暖。
整首詞借景物含蓄點染愁情,巧妙地把現實、設想、回憶三者結合起來,語言曲麗清雅,融合前人成句而毫無疏離感。清代陳廷焯:起三語精工,若他人寫來,秀麗或過之,骨韻終遜。「少年羈旅」四字凄慘。一味直來直往,自非他手所能到。(《雲韶集》)


※賈島的絕句壓卷之作,遣詞通俗清麗,情深意切!
※蘇軾最曠達超脫的一首詞,詮釋著作者的人生信念,內含千古名句!
TAG:最美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