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隨師尋道】在羅浮山,我們探尋傳統文化——道與中醫的奇妙聯繫

【隨師尋道】在羅浮山,我們探尋傳統文化——道與中醫的奇妙聯繫

3月24日,跟隨導師的腳步,我們一起到惠州羅浮山,探尋傳統文化道與中醫兩者之間的密切聯繫。

下午5點,梁道長給我們娓娓道來羅浮山的傳奇故事:羅浮山,地處廣東博羅縣,素有「嶺南第一山」之稱;漢代司馬遷稱它為「粵岳」;其被道教尊為天下第七大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是嶺南道教文化的發源地。東晉咸和二年,葛洪放棄高官厚祿,來到羅浮山創建東南西北四個道觀,並在南觀沖虛古觀修道煉丹,採藥濟世,著書立說,從而奠定了羅浮山嶺南道教聖地的基礎......

自古以來醫道一家,在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代,各家學派思想百花齊放,因此中醫學也受到了深遠的影響,得到了高度的發展。道家思想貼近中醫,自然成為中醫理論思想體系建立和發展的最重要學派。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自然作為處事的法則貫穿於一切活動, 要求人要效法地,地要效法天,天要效法自然法則。「道法自然」表現出尊重自然,依循規律和崇尚自然道德的行為。

在中醫方面:

首先,它體現在治未病上,《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雲「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這一思想被引入中醫學, 即發展為「治未病理論」;《老子》雲:「合抱之木, 生於毫末;九層之台, 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發展了中醫學的「既病早治」:疾病初起,極微極精,若有若無,若不治,則內傳經絡臟腑,以致陰陽俱感,五臟乃傷,甚至發展到針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的地步。

其次,道法自然還體現於四時陰陽上。四季氣候更替是自然環境的變化規律,隨著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四時變遷,萬物相應的出現生、長、化、收、藏的改變,人也不例外。中醫學有著深刻的洞察,如《靈樞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雲「春生、 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靈樞》指出「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天人相應的觀點充分說明人與自然界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亦是中醫學整體觀點的一部分。

道家另一重要的哲學思想就是矛盾的觀點,認為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合,前後相隨,恆也」被認為是對矛盾最經 典的記載。此觀點被中醫學採用,成為其診斷和治療的重要依據。在診斷的過程中,醫師會注意到陰與陽、寒與熱、表與里、虛與實等方面的對立,從而在治療的過程中對症下藥,如寒者熱之,就是對於寒病,要使用熱葯,使之不寒。

此外,道家還認為矛盾的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如老子所說的「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指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矛盾的一方正可以轉化為另一方奇,善良可以轉化為邪。這一思想啟發了中醫學,使之形成了 「寒極生熱, 熱極生寒」 的理論。道家哲學辯證的思維方式為中醫理論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導,擴展了中醫學的理論視野。

道家的基本理論之一「無為論」,自然無為是老子的重要觀點,他主張一切事物都要順應自然去發展。「無為」指不妄作為,順應自然,如此自然無所不為,無所不成。並提出「清凈」「寡慾」「不爭」「抱朴」等要求。

《素問 天元紀大論》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如果人的情志活動發生異常,會導致臟腑組織或氣血發生病變,因此積極樂觀的情緒有利於疾病的好轉乃至痊癒,消極悲觀的情緒或七情強烈波動,可誘發疾病發作或使病情加重惡化。

《黃帝內經》曰:「致虛極,寧靜;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云云,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忘作凶,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天能道,道能久,沒身不飴」。

意思是指使心境虛寂到極致,守持寧靜。萬物生生滅滅,我觀察其循環往複。世間萬物,都各歸其根。歸根稱入靜,入靜叫復命,復命為常,知常則明。不懂自然規律,輕舉妄動,兇險。知常能包容,包容能公道,公道能周全,周全能順天,順天能悟道,悟道能長久,終身無危險。現代醫學的心理療法、音樂療法、中醫學的八段錦、太極拳、氣功等手段;正是繼承和發展了道家清靜無為、無為而治、清心寡欲的思想。

此外,道教在人類技術文明的發展史上有不可忽視的意義和貢獻,如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的發明均與道教相關;在冶煉技術領域方面:水法煉銅技術,是道士對世界冶煉技術的一大貢獻;古代道教設想通過發明某種具有飛行功能的機械的方法實現飛天之夢,為人類航天技術前史做出了獨特貢獻;其外丹術推動了古化學製藥技術的發展,豐富了中國藥物學的內容。

道家們隱居於世,愛好並研究自然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道家思想博大精深,中醫不管在理論方面還是在臨床醫療實踐方面,都可以從道家思想和道家經典中汲取豐富的養分,如此既可促進中醫的進一步發展,也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

版權說明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雲主任醫學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