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季常見傳染病之麻疹

春季常見傳染病之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發疹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約90%發生在6個月至5歲的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小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末春初為多。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結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為特徵;傳染性很強,在人群密集的小學及幼兒園容易發生流行。

麻疹病毒存在於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具有較強的傳染性。通常要直接與患者接觸才被感染,通過第三者或衣物間接傳染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出疹前後5天內為本病的傳染期。沒有患過麻疹的,不論男女老幼皆易受到傳染。6個月以下的小兒從母體獲得免疫力可暫不受傳染。如果母親沒有患過麻疹,新生兒也能發病。患病後大多能獲得終身免疫,個別人可能兩次患麻疹。

麻疹潛伏期一般在8~14天左右,少者可短到6天,接受過免疫注射者可延長至3~4周。起病有發熱、咳嗽、流涕、打噴嚏、咽喉痛、眼結膜充血、流淚、怕光、眼瞼浮腫、精神不振、煩燥啼哭、食慾減退,有時出現噁心、嘔吐、腹瀉,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混淆。到第2、3天口腔粘膜充血、粗糙。在頰粘膜出現如針尖大小的灰白色小點,周圍繞以紅暈,有時在齒齦及唇粘膜上也有發現,醫學上稱為「麻疹粘膜斑」,是診斷麻疹最早而可靠的依據。

一般第4天出現鮮紅色或玫瑰色的細小斑丘疹,皮疹先在耳後、頸部、髮際出現,逐漸由上而下蔓延到前額、面部、軀幹四肢、手掌及足底。皮疹可相互融合成片,壓之褪色,疹間皮膚正常。皮疹2~5天出全,在出疹時體溫上升可達40℃左右,中毒癥狀加重,精神委靡、咳嗽加重、兩眼紅腫、聲音嘶啞,有時出現腹瀉。肺部呼吸音增粗、頸淋巴結和肝脾腫大。隨著體溫逐漸恢復,皮疹依出疹順序消退,附有糠秕樣細屑並留下淺褐色色素沉著。民間歸納為三齊、四透、五退、七凈。

麻疹患者如果治療、護理不當,易出現併發症,較常見的有麻疹喉炎、肺炎、腦炎、中耳炎、角膜炎、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等,其中麻疹肺炎若再合併心力衰竭、敗血症、腹瀉引起脫水和酸中毒等情況,不及時救治,會發生生命危險。

由於計劃免疫的開展,目前相當一部分麻疹患者的臨床表現變得不十分典型,易與風疹、幼兒急診、病毒疹、蕁麻疹以及水痘、濕疹、猩紅熱、藥物疹等混淆,應注意鑒別診斷。

麻疹的預防

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隔離患者。麻疹傳染力強,在流行期間,醫療防疫部門應組織醫務人員對患者定期進行家庭訪視,做到「病人不出門,醫藥送上門」,直到出疹後5天。託兒所、幼兒園要設置臨時隔離室對患者進行隔離。對接觸者應進行隔離觀察2~3周;如無癥狀,才能回班活動。麻疹患者停留過的房間應開門窗通風20~30分鐘。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後應脫去外衣洗手,或在戶外活動20分鐘後再接近易感者。

麻疹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尤其是醫院),少串門,以減少感染和傳播機會。

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不挑剔食物,多喝開水。

自動免疫:8個月以上未患過麻疹者均應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接種後12天左右可產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較輕。

被動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間,對沒有接種過疫苗的年幼、體弱易感者,在接觸患者5天以內,肌肉注射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可能免於患病或減輕病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如何理解我國憲法序言及其法律效力
又遇豬隊友《最終幻想15》「皇室版」曝光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