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你聽說過一招從天而降的掌法嗎?——影評之環太平洋:雷霆再起
首先,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不是2,這不是2,這不是2!
這部片子叫《環太平洋:雷霆再起》,換言之,要是搞得風生水起,自然會有正統續作,這套路不要太多。
其實我被李老師拉去觀影前,對這部片子沒有抱太大希望,因為有大甜甜這一宇宙設定擺在那。
實話實講,這部片子的衝擊力也遠沒有達到第一部的高度。前作BGM起來,巨大機器人「」我來組成頭部「」那種熱血沸騰,和喊出技能口號的爽快,在這部基本已經被弱化到了最低的限度。
是這部不好看嗎?
不是。
是因為上部太成功嗎?
也不是。
其實這部口碑的兩極分化的癥結就在於,一群巨大真實/超級系蘿蔔控懷揣著少年之心坐在影院里,結果迎來的卻是甜甜木訥臉霸佔熒屏的戰隊打怪獸特設片。
這兩類類型片的x點是完全不同的(誠然像李老師那樣只要夠爽,就能2刷的影迷也還是大有人在的)。
首先,前代的基礎是建立在機器人發揮全部實力,在都市背景下與體量相當的怪獸一對一搏殺這樣的基礎上。
於是乎,致敬了一切該致敬的11區大牛前輩——組成頭部的控制器、神經接駁的體感操作、鐵甲飛拳、實體劍裝、胸部光束武器、粗糙工業機設、同步率、以命相搏的最終對決、哥斯拉,以及香港。
基本上,這都是已經開始少年少女養成計劃的大叔們兒時夢想的大集合了。但凡對蘿蔔片或者超級機器人大戰如數家珍的,都會毫不遲疑的說出:兜甲兒、魔神、Big.0、飛躍巔峰、EVA、戰國魔神、勇者王系列、翼神傳說等,他們心目中曾經的經典躍然於屏幕,估計很難抑制住自己的激動心情。
西方不亮、東方亮。
萬達影業的支持下,環太平洋終於迎來了續作,只是可上一部比似乎略微有點不同。
姑且不說電影劇本很線性的發展,因為基本每一個橋段都可以有二選一的推測,而且推測往往和劇情走向相吻合。
簡單來說就是——太老套!
有B格一點來說就是——old school,就是現在流行的「復古派」
在故事流程之下,是本作導演的喜好與他的前任完全不同的取捨,個人認為——這是一部向平成特設和戰隊致敬的片子。
簡單來說,就是一群戰隊......什麼,你們不知道什麼是戰隊片?去看去年大爛《恐龍戰隊》補補課,你們就知道美國大佬們多喜歡戰隊片了。
我們拉回來說,在續作里,基本上就是描寫了一個有四台機甲的戰隊如何磨合最後成功拯救地球的故事。前作連接脊椎的連體服被整齊劃一的戰隊服裝所代替,敵人也不再是一個接著一個送人頭的巨大怪獸,而是戰隊要在一集裡面對一個相對」單體「的威脅。
作品中也充斥著各種梗。
比如神秘的巨大機器人,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鐵臂阿童木里《 地上最強機器人》那集的風格;
第一次登場的入水動和出水讓我想起機動警察里夏福特工業的J9格里芬登錄東京灣的場景;
小隻的我方戰五渣則有逆A里機設的影子;
被感染的那堆和機動警察里的廢棄物十三號沒什麼區別;
強調怪獸登錄人們的恐慌和「街區安全了,你們可以放心戰鬥」的設定簡直就 是平成特設靈魂附體;
怪獸最後的大合體其實也是戰隊里經常見到的梗了;
AI那堆雜兵按我說插了翅膀就是量產使徒不要太過分呀!
連導演自己也承認,自己是特攝迷,所以故意要滅了東京。
因此全片少了上作那種拳拳到肉貼身肉搏,一個接一個搞定敵人的橋段,多了幾分笨重的亂斗和在危急時刻一舉消滅敵人也情有可原。
畢竟特設片每集的目的就是——消滅敵人。和蘿蔔片的「更強」、「戰鬥進化」、「超必殺」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所以,在特攝迷眼中,就是各種的好。放在巨大蘿蔔控這兒就不那麼精彩了。
好不好看?看你的陣營是什麼了。
看完之後,和李老師討論的時候。我也說,不難看。
只是!
個人認為,這部續作最大的敗筆在於配樂。音樂割裂了打鬥的節奏,節奏感和臨場感極強的主題曲只在中間基地被毀滅之後短暫出現,可以仔細看一下,在主旋律配合下的鏡頭還是非常利落乾脆的。但餘下時間,前面和後面幾場戰鬥的配樂,配合戰鬥場面基本就給人「鏡頭晃的什麼玩意兒」、「總覺得不夠勁」的無力感和混亂感。
這種感覺,在回來通過網路找到原生OST聽一下之後就越發的強烈。
希望......要是存在主角口裡的續作,還是不要掛數字序號了吧,真的。怕不是接下來就會是合體vs合體了。
所以,還是把蘿蔔控的夢想留給前作導演來拍吧。


TAG:胡鄒八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