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技術集成引領油菜產業「一菜多用」

技術集成引領油菜產業「一菜多用」

當溫暖的春風重回田野的時候,油菜開始熱烈地展示她的花姿。一朵油菜花的產業鏈可以拉多長?從3月22日在江西省婺源縣召開的全國油菜多功能開發利用技術現場會上,記者了解到,為推進油菜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油菜多功能利用,中國農科院油料所聯合國內多家單位,在婺源縣開展了油菜多功能利用技術集成示範,集成了中油雜19、華油雜62、贛油雜8號等多功能品種、油菜機耕機播適度管理及免耕直播技術、油菜飼用技術、菜油兩用技術、花期延長技術、油菜花蜜蜂授粉增產提質技術、油菜肥用技術、菌核病和根腫病綜合防治技術、油菜聯合機收技術、綠色高效加工技術等10項國內油菜最新科技成果,在實現油菜綠色全產業鏈生產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油菜油用、花用、蜜用、菜用、飼用、肥用等六大功能,通過科技創新引領美好新生活,推進油菜與鄉村一二三產業的全面融合發展。

1提升「油用」「菜用」品質,保障舌尖上的健康與安全

「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油。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閑花野草流。」一首古詩《菜花》,道出了油菜既具有觀賞價值,更具有經濟價值的特點。油菜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其菜籽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大宗食用油中最高,在國家食用油供給安全、食用安全中居核心地位。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傅廷棟認為,要保障油菜油品質,一方面要選育優質高產的「雙低」品種,另一方面離不開綠色生態的種植及加工技術。經過多年的科技攻關,我國已選育了一大批高產、高油、抗病、適宜機械化的油菜新品種。新品種中油雜19區試含油量達50%,是我國冬油菜產區含油量最高的國審品種,平均畝產195.35公斤,產油量比對照增產12.7%,菌核病抗性強,抗倒性突出,抗裂角性強,滿足市場需求。

「順應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以及居民對健康食油的需要,我們加快了對綠色高效加工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力度。」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王漢中說。

針對菜籽油加工產業面臨的品質低、能耗高、資源利用率低等技術難題,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黃鳳洪研究員研究和集成油料脫皮(殼)、調香、低殘油低溫壓榨和低溫物理煉製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先進加工技術和裝備,研製出了高品質濃香菜籽油7D產地綠色高效加工技術和裝備,生產的高品質濃香菜籽油香味濃郁、色澤純正、口感極佳,並富含多種活性功能營養成分,銷售價格比傳統加工產品提高1倍以上。

除了提升油用價值,還挖掘其油菜產業菜用價值。油菜既可作鮮菜出售,還可加工成脫水蔬菜、泡菜、腌菜等。油菜薹味道美營養好,如「中油高硒1號」菜油兩用油菜新品種,口感好,鈣、硒等元素含量高,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明顯優於常見蔬菜,通過完善配套的栽培技術,緩解了冬春蔬菜供給矛盾,達到每畝增產增收超過600元。

拓展「花用」「蜜用」價值,「油菜花經濟」促進鄉村旅遊

三月的婺源,金燦燦的油菜花競相綻放,既為種植農戶帶來源源不斷的收益,也成為美麗鄉村的風景線。當傳統油菜種植邂逅鄉村旅遊,萌生的賞花經濟影響不可估量。

「油菜花經濟」催生了住宿、餐飲、旅遊購物等行業的興起,帶動了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和增收致富。每到春季油菜花高峰期,婺源縣全縣酒店、民宿、農家樂爆滿,農民在旅遊業上的間接收入遠比油菜本身的直接收入大得多。全縣農民人均從旅遊發展中增收超過2000元,3300多家農家樂年均經營凈收入超過10萬元,小小油菜花成為富民大產業。

通常油菜花期只有一個月左右,因此急需花期延長等技術為鄉村旅遊提供支撐和助力。江西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宋來強研究員告訴記者:婺源通過種植不同花期品種、春花處理、錯期種植等技術措施,在國慶、元旦等重要假日仍有油菜花觀賞,通過兼用觀花油菜生產配套栽培技術,也可延長花期。

為賦予油菜花旅遊業更為豐富的內涵,從拓展油菜「花用」「蜜用」價值入手,打造賞花經濟新的增長點。中國農科院油料所與蜜蜂所協作建立了抗病品種和種子包衣等綠色生產技術,使我國長江流域油菜可不施殺蟲劑,保障了蜜蜂安全,油菜靠蜜蜂等昆蟲授粉,促進結實,單產提高約10%,每畝能產無殘留花蜜1~2斤,估算全國油菜花蜜達7.5萬噸,佔全國蜂蜜產量約40%。隨著到婺源賞花的遊客越來越多,以油菜花為蜜源開發出的蜂蜜、花粉、蜂王漿、蜂膠等系列蜂產品愈加暢銷。

據婺源縣農業局預測,由於花期延長、面積增加和採用花蜜共生技術,油菜花蜜產量預計比上年增加10%以上,旅遊人數預計可增加1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預計增長9億元。

延伸「肥用」「飼用」功能,油菜更多用途還待開發

「油菜種植及秸稈還田可防止土壤板結,有利於提高土壤有機質,能顯著提高下茬作物產量,且有隨著還田年限的增加而增產效果不斷提高的趨勢。」傅廷棟院士這樣分析油菜肥用技術的好處。

目前,我國已推廣了油菜肥用利用技術,加快土壤提質改良,建立了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與油菜合理輪作的技術體系,實現糧油兼豐,篩選出生物量大、養分含量高、解磷效果好的油菜品種,配套栽培技術,推動了冬閑田綠肥油菜發展,培肥地力、抑制土傳病害、減輕水土流失。

油菜青貯飼料利用技術,促了進畜牧業發展。傅廷棟院士團隊開發出南北方冬閑田推廣飼用油菜新品種「華油雜62」,營養豐富,蛋白質和鮮草產量高,通過集成配套的種植、收割、青貯、飼餵等技術,緩解了國產青貯飼料的短缺,農戶畝種養殖效益增加1000元以上。

實際上,油菜的用途還很廣,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如菜籽蛋白可生產植物纖維蛋白製作衣料;油菜秸稈、果殼可以做膠合板,是良好的建材和包裝材料;菜油是生物柴油的好原料;從菜粕中可以提煉濃縮蛋白粉,提取天然植酸鈉、多酚、多糖,製備菜籽生物活性肽、複合氨基酸……相信隨著科技創新的不斷深入,對油菜進行全產業鏈開發,把油菜的全部價值都利用起來,這朵金燦燦的油菜花將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農民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民日報 的精彩文章:

確保飼料安全 守住畜產品安全底線

TAG:農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