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虎門銷煙震世界

虎門銷煙震世界

「惡焰熏天帶血腥,流傳海內成鴆毒」。自唐至明六百餘年,鴉片一直作為藥物存在,但是隨著吸食風氣的流行,鴉片成為危害甚巨的毒品。自18世紀中後期以來,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加緊推行貿易擴張政策,競將鴉片作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的敲門磚,武裝走私,大肆傾銷,致使中國陷入一片黑潮毒霧之中,嚴重腐蝕了社會肌體,成為清王朝身上的巨大毒瘤,危及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

1839年,以林則徐為代表的中國人民掀起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禁毒浪潮,23多萬斤的英美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公開銷毀,震驚世界,揭開了中國近代反侵略的序幕,在世界禁毒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摘自鴉片戰爭博物館《虎門銷煙》展覽前言)

1840年3月,格萊斯通在英國下議院發表反對鴉片貿易的演說,他痛斥道:「我們的國旗成了海盜的旗幟,她所保護的是可恥的鴉片貿易。」

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在禁煙問題基本保持一致的意見,但是在禁煙策略上有爭論。

面對鴉片煙毒的泛濫,越來越多的民眾逐漸認識到吸食鴉片的危害,並且勸阻身邊的煙民吸食鴉片。

清雍正帝、嘉慶帝、道光帝在位期間,均發布過禁煙令,並採取了禁煙措施。

《林則徐湖廣禁煙》圖,記錄林則徐1836年至1838年禁煙情形。

油畫:民族英雄林則徐

林則徐在廣州期間,聘請譯員,翻譯外國書報,為解決海口事務提供有用的資訊與理據,成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則徐為老師王益謙書寫的陸放翁謝事紙質扇面(複製件)

為了禁絕鴉片,林則徐赴湯蹈火,與鄧廷楨、關天培一道緊密配合,在廣州發出諭帖、傳訊行商、緝拿煙販、圍館封艙、收繳煙土煙槍,迫使鴉片販子呈繳鴉片。

為了迫使洋人交出全部走私鴉片,1839年3月24日,林則徐下令封鎖商館,停止貿易,撤回商館外商僱用的華工。

1839年4月10日,林則徐親往虎門收繳鴉片,收煙工作開始在龍穴島進行。

從4月14日起,林則徐將收煙地點移至沙角炮台。

從4月11日至5月18日,林則徐共收繳英美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並從1839年6月3日開始,至6月25日結束,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林則徐戍邊途中(國畫)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道光帝以廣東戰敗,歸咎前任,林則徐被革職,充軍伊犁。

1840年,英國政府對華發動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與之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鴉片貿易在戰後更加猖獗。1858年,英國威逼清政府同意鴉片貿易合法化。至此,清政府的禁煙運動前功盡棄,鴉片煙毒再度泛濫。

隨著鴉片危害的逐步加深,世界上反對鴉片貿易的呼聲越來越高,英國政府面臨空前的指責和壓力。中國政府藉助有利的國際環境,掀起新一輪的禁煙風潮,英國政府最終同意到1917年停止向中國輸入鴉片。

林則徐禁煙功昭青史,受到世人讚譽。為紀念虎門銷煙,根除鴉片危害,1928年,國際聯盟在國際禁煙會議上把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定為「國際禁煙日」。

《虎門銷煙》展覽結束語

當我們即將走出展廳,大概每個人的心中都不會忘記那一天,1839年6月3日,那個永遠載入中國和世界史冊的日子。正是這一天開始的虎門銷煙,奏響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正氣歌,譜寫了人類禁毒歷程中最壯麗樂章。

但是我們的心情仍會很沉重,有一連串的問號在腦海中湧現:西方國家發展海外貿易,為何只將鴉片大量輸入中國?鴉片蔓延世界眾多地區,為何只在清朝泛濫成災?鴉片原本可作藥材,為何變成危害甚巨的毒品?清朝禁煙條例還算嚴厲,為何屢禁不止?民族英雄林則徐是禁毒功臣,為何被貶?

|信|江|人|家|

2018年83期(總第1166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信江人家 的精彩文章:

「悠閑大道」觀海景
黃花崗烈士之墓

TAG:信江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