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木雕,靜止的藝術

木雕,靜止的藝術

這些都是關於時間的故事

是那麼多漸漸老去的匠人

用幾十年乃至一生的時間訴說

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一刀一刀的刻出屬於自己內心小世界的匠人盧進文

盧進文(1972年),潮州木雕市級非遺傳承人。出生於潮州木雕世家,從曾祖父起,至今已歷四代。自幼受家藝熏陶,少年時代隨其祖父、父親學藝。初期致力於木構架建築的設計及施工,打下了紮實的手藝基礎,後期專攻藝術木雕,在傳承潮州木雕優秀技藝的基礎上大膽發展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潮州地處廣東東南隅,三面環山,這種地理位置使潮州稱為「省尾國腳」。有趣的是,木雕文化卻在這個角落之地蓬勃延續。盧進文出生在木雕之鄉廣東潮州西都村,100多年前,正是這裡的木雕藝人用手中的木槌和刻刀一刀一刀地刻出了潮州木雕的名氣

作為家族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盧進文的童年是在各種木雕、木屑度過。長輩的嚴苛是盧進文學習木雕面臨的最大考驗,放棄的念頭一直縈繞。

學習木雕,先輩的規矩是5年練好基本功,就可以出師。但要大成,則需要10年以上時間去積累和練習,打磨成自己獨有的風格。從15歲選擇木雕,到自成一家,盧進文在木雕這條路一干就是30年。

盧進文的出師,源於一次「斗藝」。當時還在爺爺手下當徒弟的盧進文聽說隔壁縣有座祠堂需要木雕匠人製作木雕,他興沖沖地趕過去毛遂自薦。但是當地人都不相信他,認為年紀大的的木雕匠人才有能力有經驗獨立完成木雕工程。

最後在盧進文的懇求下,祠堂的負責人讓他畫稿試試,最後出來的作品讓大家都眼前一亮,無論是構圖還是木雕的設計都很有想法。家族的負責人當即拍板,讓他負責木雕工程。從此,盧進文也開始了自己的木雕生涯。一件木雕作品的完成大概需要3個月以上時間,30天打上手,60天打下手,7天打磨、上漆,這樣也還只是完成一件普通大小的木雕。

一件好的木雕作品,從選材開始。在選材方面,裝飾用途的木雕多選用香樟木,因為香樟木的木質較柔,縱橫紋較少,雕刻起來較靈活,但也有選用其它的木材,如沉香木、紅豆杉等。

打上手是對一塊平整原木的第一次動刀,作為奠基之筆,盧進文把這一步看得尤為重要。事實上,每一次打上手都不是按圖索驥,而是一次全新的創作。紙上的花鳥只是平面的,沒有弧度和深淺,而木雕要創造立體感。在一個立體的坐標中,鳥的姿態,花瓣和葉子如何安排,這些全都依靠盧進文腦海中的想像。

完成粗坯之後,就要進入「修」的程序,即對粗坯進行精細的加工。潮州木雕講究精細生動,這些特徵要在修的過程中實現。盧進文說,「修」就要對粗坯的深淺進行更進一步的改進,讓立體的東西更立體。例如,鳥的翅膀為了靈動,就要雕得很薄;一片荷葉如果比較大,「你打下去還剩那麼多,那你就在下面再搞一個葉子。

七分雕,三分磨,這是木雕匠人一直遵循的法則。「修」好了以後,就到了用砂紙打磨的過程,重複打磨一個星期,木雕表面顯得更光滑。漆上得好與壞,會直接影響整個作品的視覺效果和保存年限。盧進文需要反覆上漆,直到得到自己滿意的作品。從毫不起眼的木料變成了最後的木雕,古老的傳統技藝如今還在現代人手中留存展現。然而面對現代技術的衝擊和後繼乏人的尷尬局面,盧進文雖然無奈,但還是下決心,要堅持一輩子。

把枯燥當樂趣,以重複當生活。

心無旁騖,借木穿梭於時空之間,

一刀一刻,皆匠心。

這是對匠人最真實的寫照。

致敬每一位匠人,

謝謝你們的堅守,

謝謝你們的工匠精神,

專業,專一,細緻,完美,追求極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大科院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叮這裡有一條櫻花味的推送

TAG:寧大科院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