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李通和趙儼共事,談一談單位和用人之道

從李通和趙儼共事,談一談單位和用人之道

一個單位通常是兩位領導,二者如何相處,的確是個門道。

李通與趙儼就曾經同事,可謂武將文臣。

說起李通,給他一個符號就是「俠」,既是他的個性,也是他的方式。

李通字文達,江夏平春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南信陽那個區域的人。少小就是個人物,沒少幹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事情,想必鄉里鄉親之間,很多人都受過他的救助。名聲逐漸擴大,在長江與汝水之間的百姓們,哪個不知道他李通的名號?算是當地江湖上的大哥了。

天下亂的時候,他登高振臂一呼,就有一群兄弟原意跟著他干。於是,他找來老鄉陳恭,兩個人就拉起了隊伍,保家衛鄉,眾多的朗陵(今河南確山縣西南五十里)子弟帶著糧食和兵器就過來了。

黃巾起,漢室衰,跑馬圈地的時候,草莽英雄遍地。當時,有一個叫周直的團伙,也拉了一票人馬,差不多有兩千多家人口。李通、陳恭與周直之間,都心知肚明,相互間的吞併或者消滅都是早晚的事,面和心不合。

李通決定先下手為強,就打算設計滅了周直,經與陳恭商量,陳恭就覺得有點困難。李通知道陳恭比較優柔寡斷,關鍵時候容易拖泥帶水。當斷不斷必留後患,決定單獨行事。瞞著陳恭邀請了周直一起宴飲,酒酣之際,席上斬殺周直。周直大營,群龍無首,一片混亂,李通進而帶領陳恭,清除了周直部下的核心黨羽。

可見,項羽的鴻門宴還是給了後人一個很好的教科書,只不過,李通可不是「沽名釣譽」的項羽,周直也不是那個溜之大吉的劉邦。李通藉此機會,吞併周直的部眾,壯大實力。

而陳恭優柔的性格,給他帶來了災難,正所謂「慈不掌兵」,他妻子的弟弟陳郃,尋機暗殺陳恭,竊取了陳恭的職位。得知這一消息,李通立即點起兵馬,直接殺到陳郃的大營,斬了陳郃。並將陳郃的首級帶到陳恭的墓地,倒一杯酒,燃一炷香,祭奠同鄉,對朋友說:「仇已報,可安息。」

後來,李通又生擒了黃巾軍的大帥吳霸,其部眾也都歸降。恰逢壞年景,糧食歉收,出現饑荒,適逢戰亂,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李通將家產和儲糧均拿出來,賑災四方,尤其是本地士儒,哪怕是大家一起吃糟糠,也要共度難關。

朗陵地界上的士人及兵卒,「皆爭為用」,由於朗陵的地理位置險要,後來被稱為「中原之腹地,豫鄂之咽喉」,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周邊盜賊團伙,只能虎視眈眈,卻不敢輕舉妄動。

這是李通典型的快意恩仇,慷慨行事。

建安初年,李通審視著中原逐鹿的各位英豪,袁紹、袁術、劉表、曹操等人,看一個人的有沒有未來,能不能成事,關鍵看一個人是如何與人合作,他從袁紹處看到的只是袁紹的門生故吏,袁紹的同鄉親戚,袁紹的權力欲。

李通最終選擇了曹操,帶領自己的部眾集體到許投奔曹操。李通任職振威中郎將,屯兵汝南西界。

曹操討伐張繡的時候,劉表派兵協助張綉,再加上曹操大意,致使兵敗。李通連夜帶來帶來生力軍,使曹操能夠重整再戰。李通則是帶領精銳,為先鋒,大破張綉。以功拜裨將軍,封建功候。

在對汝南的管理上,曹操將汝南劃分出兩個縣,讓李通出任陽安都尉,即主兵武官。

說起趙儼趙伯然,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少讀詩書,見識過人,與老鄉中的辛毗、陳群、杜襲並稱為潁川四大名士。

中原紛爭,他就與同鄉好友杜襲、繁欽相互扶持,避亂荊州,這個時候荊州在劉表治下,遠離中原主戰場,相對平安。劉表也多次對他們三個以賓客相待,想招攬人才。而杜襲和趙儼都看不上劉表,說劉表不是「撥亂之主」,沒有長遠的格局,如果繁欽要留下來跟著劉表干,那麼大家就不做朋友了。

那個年代,在荊州的人才太多了,不僅僅有卧龍鳳雛,還有司馬芝、王粲、裴潛等人,有趣的是,這些人,要不是投了劉備,稱為蜀漢的創業人士,要不就是跟了曹操,成為曹操心腹幹將。

關鍵在於劉表沒有把自己的生命放在歷史的時間中思考,也就沒有創造出長遠的價值與意義。劉表的思路始終沒有走出荊州,走向華夏,所以荊州的士子們紛紛出走,荊州成了一個合適的暫駐足的跳板。

趙儼聽說曹操將漢獻帝迎接到了許都,就對繁欽說,「曹鎮東應期命世,必能匡扶華夏,吾知歸矣。」建安二年,二十七歲的趙儼帶領眾鄉親,扶老攜幼,拜見曹操。曹操以他為朗陵縣縣長。

文臣趙儼與武將李通就在朗陵縣相遇了,成了搭班子的同事。

朗陵縣地理位置險要,民風自然彪悍,尤其是長期的無政府狀態下,野蠻生長出眾多的豪強,自成體系,無所畏忌。趙儼就把當地最為惡劣兇悍的幾個家族的人物抓起來,按照律例,都是死刑。

這其中就有李通妻子的伯父。為了自己的伯父能夠活命,李通的妻子哭著鬧著讓李通想辦法營救。按照職責許可權,當時的生殺許可權,歸於州牧或太守。李通認為這是公事,不可以私情相干擾,才是真正的講規矩,盡職責。而不是,自己出面打招呼,讓趙儼高抬貴手,徇私舞弊,如果那樣的話,這與把一個單位變成自己的家族有什麼差別?

李通說:「方與曹公勠力,義不以私廢公。」並稱讚趙儼的秉公執法,與趙儼還成了意氣相投的好朋友。

趙儼也意識到這些大戶人家的影響力,即把他們進行囚禁,已經達到震懾的效果,同時,上報給上級部門,懇請適當處理,得到許可,自此「威恩並著」,縣治大善。

袁紹大軍南下,曹操屯兵官渡,這一仗決定的不僅僅是袁紹和曹操的生死,而是兩大集團的生死。

豫州眾多的郡縣都明確的投靠了實力較強的袁紹,唯有陽安郡因為李通、趙儼主政,安然不動。袁紹派人找到李通,任命「征南將軍」的職位,劉表也暗地裡派人聯絡李通,希望他能夠有所考慮。李通的親戚部下,哭著給他提建議:「周邊郡縣,都已經投靠袁紹,我們現在孤立無援,隨時都有滅亡的可能,不如早點歸依袁紹。」

李通知道部下們只看眼前,他們庸常的眼光,怎麼可能穿透歷史?李通按劍怒叱:「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紹雖強盛,而任使無方,終為之虜。吾以死不二。」

這一句話中,想必同在局中的趙儼,也是認同的一個觀點:袁紹「任使無方」,也就是說袁紹不會用人,他自己沒有成長的視野,他自然也看不到人才成長的視野。袁紹最喜歡的是開會,他喜歡被人吹捧的感覺,然而,他治理下的區域沒有政績不說,百姓生活未曾改善,愈加惡化。

士子們追求的是天下的使命感,當然不會跟著一個沒有未來的人。

李通立即斬了袁紹的使者,把印綬都上交給曹操。

此時,趙儼一定是給了李通很大的支持,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李通為了讓後方更加安全,從而傳達給前線一個踏實的信息,就要求陽安郡的民眾上交綿絹。趙儼就對他建議到:「現在收這些戶調好像不是時候啊,人心不安,諸縣叛亂,好不容易,本土百姓與我們同心,若是徵調過急,反而容易出問題。」

李通就對他講出自己的思路:「袁紹與大將軍相持,左右郡縣背叛,我們如果不及時徵調綿絹,旁觀者就會說我們心存觀望,有所等待。」

趙儼想了想說:「你考慮情況的確存在,可是,我們要衡量事情的輕重緩急,我想辦法來解決吧。」

於是,趙儼就給坐鎮中樞的荀彧寫了一封信,說明了情況,提出了對策:

情況是,一是陽安郡距離遠,道路險阻,如果送綿絹,路上恐怕有賊寇侵擾;二是百姓困窮,臨縣背叛,此時的綿絹徵調,牽涉安危的關鍵;

對策呢,則是,陽安郡人執守忠節,忠貞不二,應該獎賞他們的行為,並且,從國家管理的角度,要藏富於民,因此,從這個角度講,能不能把已經徵收的綿絹還給百姓。

荀彧看了書信後,當機立斷,明確同意李通和趙儼的意見,並迅速回信:我已經報告給曹公,「公文下郡,綿絹悉以還民。」結果是「上下歡喜,郡內遂安」。

官渡之戰的戰場,不僅僅在官渡一地,還在各自陣營的管理上,同事溝通上,以及團隊和個人的使命感的契合上。

李通和趙儼,還有荀彧,他們都是共謀天下蒼生的,這一點上,正是曹操所為的使命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終極下肢專項訓練 step1深蹲
如果做菜才是真愛,你會放棄當人類學家?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