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論如何,不要放棄愛,也不要忘記愛-紅樓夢中讀出的愛情忠告

無論如何,不要放棄愛,也不要忘記愛-紅樓夢中讀出的愛情忠告

用體貼的方式去愛

受此影響的《紅樓夢》之所以是一部純愛小說,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其中塑造出一個純愛的人物。這個人物並非林黛玉,而是賈寶玉。

賈寶玉是個真正懂得什麼是愛的人,大觀園裡所有姊妹們,縱然絕大多數是家中的奴婢,但他都平等視之。他不認為自己的身分比較高,也不覺得自己是她們的主人,甚至多數時候,他都將自己真摯的情感交託在這些姊妹手中。但他最愛的還是林黛玉,原因很簡單,大觀園中真正與他聲氣相通的人,僅有林黛玉。

我常覺得,愛與體貼是密不可分的。當我們愛一個人,經常會忽略對方的需求,注重的總是自己想給對方什麼,但真正的愛應是問對方想做什麼,「我可以陪你去嗎?」有可能對方想要的完全不如自己所想,當對方真正需要的是一個人,我們有沒有足夠的勇氣說:「好,沒有關係,因為我愛你,所以去做你想做的,我在此等候便好。」

有次夜半讀《紅樓夢》,有個小小的橋段,不知為何,讓我突然眼前一亮:某日白天,賈寶玉問林黛玉當晚是否有活動,林黛玉回答,晚上要等寶姊姊(薛寶釵)吃飯。

寶玉便說:「如此我便不來了,你們姊妹們可以盡興的談。」

將近黃昏,大觀園下起雨來,直至入夜,賈寶玉在怡紅院里尋思:若一直下雨,或許寶姊姊便不會去找林妹妹,她獨自一人坐在瀟湘館裡,外面是竹林,聽著雨聲,豈不凄涼?既然如此,我便去找她吧!

披上蓑衣、穿上木屐、帶上傘,由丫鬟提燈引路,賈寶玉從怡紅院前往瀟湘館,林黛玉果然因為薛寶釵未能前來,感到無聊,正準備早早就寢。丫鬟通報後,林黛玉起身應門,賈寶玉提著燈,想照看林妹妹的氣色好不好,當他舉燈準備照向黛玉之時,作者描寫他右手將燈舉向林妹妹,左手放在她眼前,稍微遮著燈光。

這個非常細微的動作,使我怦然心動。這是何等的體貼啊!即便是為確認黛玉的氣色而提燈去照,但寶玉體貼她由暗處步出,加上身子較弱,通常較為畏光,因此想到遮住她的眼睛。

細水長流的愛不簡單

只是一句話,若是演出,也至多兩秒鐘的場景,但這完全將我所體認的寶黛愛情,發揮到淋漓盡致。定是對一個人極致有愛,才會知道對方的喜惡、體貼對方的需要,寶玉覺得黛玉會寂寞而去探望她,也體貼此刻的她可能畏怕太強的光線,所以稍微替她遮擋。

《紅樓夢》給了我深刻的啟示,愛不需要轟轟烈烈,而要細水長流,說來簡單,但很多時候,水愈來愈細,最後便不流了。細水要能夠長流,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

年紀漸長後,我發覺另一部中國的經典《論語》,談論的其實是人際關係,彷佛是中國古代的情緒管理之書。

《論語.顏淵》記載,孔子曾說:「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這段話說得真好,孔子在此想必不是要談愛情,但以此來談愛情也很適合。當我們很愛一個人的時候,即使將性命交給對方都沒關係,只求他能夠好好的活著,一旦情變,憎惡之情生,便恨不得詛咒對方。

同樣的對象,以前希望他活得好,現在又詛咒他死去,可見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因為我們並未清楚愛的本質。

早先學生的戀愛持續得較長,從相互喜歡、決定表白、終於走在一起、直到分手,不同的階段正好用去四年的時間。現今,常常開始到結束都在一個學期里,大家對經營愛情關係更加心急,甚至有許多關係,分手時十分極端,非得將最後一點資源、好感皆消磨殆盡,直到完全無以為繼,逼近惡之欲其死的地步,才願意放手。

緣起緣滅,順應自然

此時,我們不妨看看莊子的說法,《莊子.大宗師》中說:「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當泉水乾涸,魚暴露於陸地,它們便會張開嘴來,將潮濕的氣息或唾沫吐向彼此,讓彼此可以舒服些,增加存活的機會。但莊子認為,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江湖才是魚應去的所在,那裡有無窮無盡的水,使魚得以生存。若是缺乏足夠相愛的感覺或緣分,與其兩人束縛在一起,不如就讓彼此回到最自然的狀態。

常有人說,倘若我們相處或相愛的資源瀕臨匱乏,何必還要苦苦相守。這不見得僅能用在愛情上,有時也可用以談人際關係。曾經覺得某些朋友將是一生的朋友,後來因環境不同,彼此的價值觀漸行漸遠,不妨就漸行漸遠,也許有天機緣再起,山水不轉人常轉,又遇在一起,若有感覺便再繼續交往,如果沒有便分開。

其實愛並非必然,而是一個過程。先有愛的感覺,由此出發,經過共同相處的互動,得到許多回憶、愉悅及成長。其後,也許愛可以繼續,也或許愛有天將結束。

我們要面對愛不是永恆的事實,人也並非永恆,我們總在改變,愛也會隨著改變。有些人變得愈來愈相愛,自然也有些人變得不再愛了。當我們對此困惑時,請想著一切皆是自然的一部分。

無論如何,不要放棄愛,也不要忘記愛。緣起緣滅,順應自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茜拉妙家 的精彩文章:

周易竟如此簡單——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周易,不晚矣
千年世界未解之謎,「天書」伏尼契手稿將被AI破解,謎底或很尷尬

TAG:茜拉妙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