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科院成果轉化「運河體系」催生千億級產業集群

中科院成果轉化「運河體系」催生千億級產業集群

隨著江蘇一批重大項目的集中開工,中國科學院拉起的成果轉化「運河體系」開始在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上發揮獨特效應。

3月25日,中國科學院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產業化基地(以下簡稱「中科可控產業化基地」)項目在江蘇崑山啟動,項目全部建成後有望帶動產業鏈總投資超百億美元,催生千億級安全可控的國家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受益於中科院體系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成熟模式,這個項目不僅將進一步提升崑山,乃至蘇州在以半導體為重點的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中的競爭優勢,更可整體提升我國安全可控信息系統的智能製造水平,增強中國網路空間國際話語權。

提升我國安全可控信息系統智能製造水平

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周乃翔說:「規模過萬億的電子信息產業是蘇州目前最大的產業,中科可控產業化基地是我市近年來引進的單體投資規模最大、創新引領能力極強的項目之一。江蘇省下一步的轉型發展和結構調整亟須科技創新的支撐,希望中科院將更多先進科技成果放到江蘇落地轉化。」

周乃翔強調,春節以後各地接二連三開工的幾個項目不單純看重體量或投資額,更看重技術含量及項目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力,對創新的撬動力。

據周乃翔介紹,這個由中國科學院與崑山市政府聯合推動的國家信息技術產業重大合作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國科控股)、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曙光)、崑山高新集團有限公司(崑山高新)等單位共同投資,並設立中科可控信息產業有限公司(中科可控)作為基地項目的實施主體。

項目投資方中科曙光總裁歷軍說:「中科可控產業化基地是針對我國信息化產業建設階段性需求,結合區域經濟和政策優勢,制定和推進的重大合作項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據歷軍介紹,該項目的建設內容包括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國家集成電路重大工程——安全可控晶元研發與產業化、安全可控伺服器生產基地。項目一期啟動建設的是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將推進國家集成電路重大工程和安全可控晶元相關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使之成為年產100萬台安全可控高性能伺服器的生產基地。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亞平院士表示,安全可控信息產業是關乎我國國家安全戰略和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性技術領域,中科院對這個合作非常重視,希望院地兩方以中科可控產業化基地的啟動為契機,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快國家網路信息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產業化發展。

中科院體系公司成「地院嫁接」關鍵環節

科技成果如何有效、高效轉移轉化,是長期以來困擾產學研各界的難題,這一問題的解決,事關科技創新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從體制上設計一套能夠照顧產、研、資本等各參與方利益的有效機制是化解之道。

據張亞平院士介紹,近年來中科院通過各類合作形式,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面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經初步統計,中科院2017年通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使企業新增銷售收入4080億元,新增利稅503億元,院所投資企業實現營收4007億元,凈利潤107億元,創造就業崗位18萬個。

今年,國科控股牽頭髮起,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所投資企業中已上市公司聯合成立的「中國科學院上市企業聯盟」的重要使命就是:通過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的聯動,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形成打造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的「運河體系」。

「作為中科院控股的企業,如何把中科院的資源用好並高效對接,是中科曙光的重要戰略。」歷軍說,「20年來,我們在努力謀求技術突破和產品市場開拓的同時,通過有效發揮企業創新主體優勢,促成了多項院地合作、多項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希望中科可控產業化基地的建設能成為又一個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的成功案例。」

這些年,中科曙光已成為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樑和中科院與地方政府合作的紐帶。量子計算、類腦計算、基因工程、C919國產大飛機、全球最大的射電天文望遠鏡FAST等一批國家級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的背後,都有曙光先進計算技術的支撐。各地政府更對中科曙光將中科院高端科研資源和創新要素轉化為地方科技水平提升所做的努力多有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代表委員建議:科學精神與創新文化齊飛
防治「兒科停診」需開綜合「藥方」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