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武俠劇不僅要給年輕人「造夢」,更要將原創進行到底

新武俠劇不僅要給年輕人「造夢」,更要將原創進行到底

一線導讀:2018「春推會」已經接近尾聲,縱觀今年的參展劇目,翻拍經典武俠劇在古裝題材中佔據了重大比重,接下來將會有多部作品與觀眾見面。可見在武俠題材中尋求改變,將會是未來古裝劇破局的重要方向。

文 | 于帥

目前,2018「春推會」已接近尾聲。縱觀今年參展劇目,現實題材劇依然佔據很大比重,而在古裝劇方面,雖然整體的數量無法與現實題材相比,但依舊會有《凰權弈天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大型古裝劇出現。

與此同時,翻拍經典武俠劇也在古裝題材中佔據了重大比重,成為了春推會上格外吸睛的幾部據。其中,新版的《絕代雙驕》、《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龍門客棧》等多部武俠劇將會陸續與觀眾見面。

可見向精品化轉移以及在武俠劇中尋求改變,將會是未來古裝劇破局的重要方向。

在這樣的背景下,近期一場主題為「武俠向網而生——每個人心裡都藏著一個江湖」的沙龍在京舉辦。會上,多位嘉賓對武俠劇的現狀以及未來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嘉賓:

郭靖宇:著名編劇、監製、導演

李蒞櫻:愛奇藝高級總監、奇星戲劇工作室總經理

李星文:文藝評論家、媒體人、影評人、劇評人

李宗明:《今古傳奇·武俠版》雜誌社社長

新武俠劇如何創新?

李蒞櫻:加快節奏、四集一個節點、增加感情戲

作為平台來說,現今都還是在走傳統路線,例如《白夜追兇》《河神》這樣的涉案題材、盜墓題材以及校園情感類作品。這些都是網站比較有代表性的題材。

但作為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還是希望在「藍海」中找尋到新的內容,做出具有多樣性、差異化的作品。

雖然之前翻拍的新《射鵰英雄傳》取得了成功,因為隨著時代的變化,觀眾對於武俠作品的需求有所差異,這為經典翻拍提供了必要性。但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將更多的因素融入武俠之中,在「藍海」中找到真正的新武俠作品。

為什麼網站對於新武俠的題材十分有需求,首先來說新武俠中包含的青春、愛情、喜劇、懸疑、神話等多種元素組合,更加貼近年輕市場,從數據看,現在的互聯網人群中,80%都是90後,而且手機端比PC端用戶更多,所以使得新武俠青春化,可以有效的吸引年輕受眾。

並且在排播方式上,我們的網劇都是12、24或者36集這樣成倍數的排列,四集一周,所以要求編劇的劇本都是四集一個結點,《飄香劍雨》之所以好看,就是因為節奏快,每四集出來一個新人,就跟升級打怪一樣,所以看著才會過癮。

另外因為女性在市場中具有很大比重,所以一定要迎合女性化受眾,大膽啟用新人搭配老戲骨,並且把新武俠中的感情戲加重。

郭靖宇:新武俠要給年輕人「造夢」

其實我們對年輕觀眾有一個重新定義,可能與我們這些年堅持不懈的教育有關,不是年輕觀眾就喜歡玄幻、虛無的,他們反倒對國家對民族有更深的認識,像很多人文綜藝,年輕觀眾才是最大的受眾。

武俠之所以存在,更多是跟年輕人的夢想有關,所以我更希望在網路的幫助下,能夠讓武俠劇以及年輕人的夢想獲得更好的空間,有更好的前景。

在我看來,武俠劇要想迎來春天,首先必須要有新武俠創作者,且創作者一定要重新創造人物、構建故事或者世界觀才行。在沒有做到之前,今天的翻拍無非是在已有的武俠作者故事中重新講故事、試水。

一部作品最大的影響在於你創作出了一個新的人物,除非製造出一個屬於中華民族、屬於武俠世界的人物,才有可能真正讓武俠劇重新昌盛起來。

如何應對「時代之光」?

郭靖宇:成本差距大,創作者不易取捨

作為平台,他們可能是研究一個共性、一個規律,其實平台買片子的判斷是跟著大數據走的,未來還會有區塊鏈,慢慢會越來越合理,越發符合觀眾的喜好。

作為創作者來說,武俠戲在剛剛進入市場的時候,只要有打戲就OK了,所以少林寺其實談戀愛的戲不到6%,但之後很多戲的感情線甚至達到40-50%。

從投入上講,打鬥十分鐘與談十分鐘戀愛的成本相差一百多倍,我們也比較難以作出取捨。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觀眾慢慢會看出來劇情中的談戀愛是為了增加長度,一旦露餡口碑自然也無法保障了。

李星文:馬麗蘇+武俠是成功的商業模式,但創作者不要追隨

為什麼各個類型都開始越來越多的融入馬麗蘇元素?原因很簡單,因為馬麗蘇是時代之歌。

在過去三年中,幾乎所有的頭部劇都是大女主劇,包括之後單集超過1500萬的《如懿傳》。去年來看,《楚喬傳》的流量達到430億,它的模式一定是馬麗蘇加武俠,這是一種成功的商業模式。

然而到了今年,風向有所變化,這一類頻頻創下天價的大女主劇,受到了政策的抑制,無法像之前在網台共同播出,所以這樣的大劇之後還是要由視頻網站買單,變成純粹的網劇。

最流行的東西往往都是根據大數據測算而出的,但因為我個人做評論,如果從文藝這個維度,我非常反對用大數據來進行文藝作品創作,這樣的模式他們可以製作出產品,但是最好不要提創作,因為那不是創作。

所有的大數據測算都是基於已有的知識、已經生成的數據、已有的經驗,他與人類的靈感是沒有關係的,也沒有經過頭腦和人心。你上一次喜歡什麼,他再來一下什麼。這種數據測算可以用來總結,作品播出結束後,我們總結一下有沒有很好的服務觀眾,但是真拿它來指導創作,寄希望於以此能夠創造出好產品,是幾乎不可能的。

所以如果有志於創作,就不要被「時代之歌」帶走,還是從自己內心出發,跟自己較勁,思考我有什麼好東西分享給大家,這個才能出來好東西。

武俠劇如何吸引觀眾?

李蒞櫻:取決於內容

不管是傳統武俠還是新武俠,都只是我們給編劇的一個方向,他可能是這個架子,但不是肉,不過我們可以在這個肉添加很多內容,無論是添加玄幻、還是勵志因素甚至還會有一些異能。

但我覺得我們只需要服務於當下,做出讓老百姓願意收看的內容,所以我認為無論武俠會向什麼方向演化,都還是要取決於內容,在其中融合當下網民喜歡的內容。

郭靖宇:講好故事

無論何時,無論通過小說、廣播,還是電視,網路,實際上我們是要跟觀眾講故事。

武俠劇來說,喜歡戲劇化的觀眾都會喜歡,也有一些觀眾不喜歡戲劇化,他們可以喜歡武俠中另外一部分元素,武功高一級別就可以打倒很多人。但其實歸根結底,無論什麼因素都是配合把故事講完。只要拍的好、製作水準不斷提高,大家把眼睛放在內容上,把心思放在拍攝上,自然會收穫不錯的成績。

像《絕代雙嬌》,兩個人物具有十足的戲劇性,將戲劇最好看的因素全都放在了一起,雖然沒有那麼多歷史感,或者國家與民族的內容。但在武俠劇中,故事只要能講的好,我想大家都會喜歡的。

李星文:遠離浮躁、進行回歸

一方面是回歸經典、回歸演技、回歸製作、回歸常識、回歸規律。

另一方面是能夠「常讀常新」,每一次新的解讀都會比之前增添幾分難度,這就需要製作方足夠的誠意,需要投入的心血與努力也是翻倍的,但恰恰我們今天的影視圈是一個浮躁之地,在寫作劇本之初便已經達不到要求,之後還會遇到一些越來越沒有誠意、沒有敬畏心、沒有敢於投入精力、體力、智慧的製作團隊,自然拍攝不出優秀作品。

但是我也相信,邪不壓正,經典經得起反覆解讀,也一定會有負責任、有能力、願意去投入精力、體力、智慧的人翻拍出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好作品。

不難看出,視頻網站作為武俠題材的未來,勢必要符合其受眾的喜好。然而,在觀眾欣賞水平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武俠題材也必須要將精品化的路線一走到底。

另外,雖然翻拍經典在前期劇本中具有一定優勢,但武俠題材若想要真正取得長足的進步,起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效果,在精品化的同時,更要將原創放到首位。

只有創造出真正的好故事,才是一切題材安身立命的根本。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節目一線 的精彩文章:

四家衛視新劇重播率為0,「大劇一輪游」是因急於回本還是品相欠缺?
將演藝圈幕後故事搬到台前,「演技」成當下綜藝市場待發掘的寶庫

TAG:節目一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