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會人小何的第一份工作

社會人小何的第一份工作

繼續-給十五歲的自己

 在一起

劉若英 

00:00/05:09

人間蒸發了三個多月的我!突然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名日更博主!高產似那啥!快誇我!(騙你們的,明天開始我又要消失了233333)

我,一名坐擁150號粉絲的知名微信大V,因為裝死太久,以至於一參加和奶茶有關的活動,就有朋友在微博叫我去寫公號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真的沒有忘記這個號,我只是單純的而已。大家以後多催催我,我也能勤快一點。

最近也有人問我啊,工作定下來了嗎?其實已經定了,3月24號那天做的決定,是的就是看奶茶那天……大家還記不記得元旦那天我發了一篇推文2017年的12個瞬間,裡面有提到見了一個很重要的人。其實這個人就是我未來的老闆。你們滴小何呢,從此以後就是一名職業編劇啦!

今天,在我即將開始很長一段時間的裝死之前,就索性跟大家講一下自己的求職經歷和這幾年在認識自我道路上的struggle好了,情況比較特殊,真的沒有任何可參考價值,大家當成故事會看過就好。

以下全文字數5000+,並且沒有插圖。

1

大學裡我做過很多事情,我當過團支書,在學生組織待過,加入過一個聽起來賊高大上賊有逼格的俱樂部,支教過,交換過,掛職過,在教育公司文創公司影視公司互聯網公司都實習過,還和朋友一起做過美妝公眾號,當然也掛科過,補考過,重修過。除了談戀愛,我基本上把一個正常大學生能做的事情都做遍了。當然以上幾項沒有一樣做出成果的,我大學四年做過最轟轟烈烈的事情應該就是追星(我竟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

我依稀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起,我媽就老喜歡問我「你以後長大想幹嘛啊?」這樣的問題,第一次我回答的是想寫小說,第二次我回答的是想當編劇。我媽無一例外都給了我否定的評價,這種職業怎麼說呢,看似光鮮,但是太過於投機,一心想讓孩子穩妥的爸媽們,接受不了也是自然。

再後來我媽問起我類似的問題時,我都說我不知道。

其實我是真的不知道。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受打壓式教育長大,從小就不自信,我從來不覺得我能夠勝任這類的工作,即便我喜歡。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我喜歡」「我可以」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兩句話。

高中的時候班主任有一次無意跟我說過一句話「我覺得你以後適合從政或經商」,我現在想來覺得他應該是胡謅的,但是這句話當時在我年幼的心靈里生根發芽,我覺得我或許有那麼一丟丟領導人的氣質,後來選了這個奇奇怪怪的專業,也和當初這一句話有著或多或少的一些聯繫。

上大學之後我做了很多又紅又專的嘗試,再加上還念了這麼一個專業,我家裡所有人都理所應當地覺得我畢業該考公務員,然後有能力的話努力奮鬥爬上去做個小小的芝麻官,沒能力的話就一直做基層的螺絲釘。我也很長一段時間裡是這麼覺得的。

轉折應該是發生在大三秋冬學期的時候,我連續第二年入黨失敗。我大一的時候就已經被推優為積極分子,按理說第二年就能成為預備黨員,第三年正式轉正。結果我大二的時候成績太爛,大三的時候筆試沒過——我是當時我們黨支部唯一一個筆試沒過的。

按照我以往的規劃呢,入黨是我人生道路上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就是那段時間,我去聽了華策影視來我們學校的宣講會,我覺得自己對影視行業好像還有一點割捨不下的執念(後來我也去參加了華策的校招,結果慘敗,當然這是另外一個故事啦)。我開始對自己以往的自我認知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質疑,我的一整個人生規劃都開始動搖。

所以入黨失敗這件事情,真的算不上挫折或打擊,我沒有哪怕一丁點的難過,反而是欣然接受了,並且以此為借口,開始試著掙脫20年來加在我身上所有的預設與條框。我這個人一向很有自知之明,兩次失敗之後我就知道自己思想覺悟還不夠,不是這塊料了,所以我高高興興地告訴自己:老娘我!不入啦!!!不!入!啦!!!

2

接下去的一個學期我又高高興興去了台灣,那半年對我來說很重要,雖然每天都閑出屁,但是大把大把的空閑時間就意味著你可以,找自己。我開始回憶已經過去大半的大學生活。

我的話,那些紅專的學生工作之類的認真做也可以做好,但是我真的不喜歡啊,每天泡在一堆excel和word里,所有工作對我來說都是負擔與勉強。我在掛職的時候,體驗了一個月公務員的生活,瑣碎的事務性的工作,其實和學生工作大多也是類似的,我想了想,實在是喜歡不起來。

OK,「我不喜歡」,這一條理由就足夠我把它斃掉了,於是我再一次高高興興地在我的人生規劃里劃掉了「公務員」這個選項。

從台灣回來之後我就開始了放飛自己的旅程。

我認真思考了要不要考研這個問題,結論:第一,本人學術能力為0,還是不浪費祖國的教育資源了。第二,我考不上,還是不浪費這筆報名費了。因此學術之路就此終結

暑假裡我在一個教育公司實習,結論:教育行業暴利,但我討厭熊孩子。因此教育之路就此終結

開學之後去了小百花越劇團新開的文創公司實習,工作不忙,也挺有趣,天天看戲看話劇看展覽,同事都很好,待遇也尚可,而且有編製,但是鑒於公司初創,整個機構和體系都還不明朗,最後還是決定離開。因此文創之路就此終結。(說來有點好笑,今天編輯這篇東西的時候,剛好看見前總監發朋友圈說公司正式對外發布,開了個隆重的發布會,還接了兩個大case,陰差陽錯啊因緣際會啊,挺奇妙的)。

後來去了網易實習,那段經歷大家也都知道了,不是說它不好,只是我不適合。因此互聯網之路就此終結

哦我中間還去面過房地產公司,秋招那段時間每天被失業的恐懼籠罩著,因此飢不擇食到處投簡歷。地產行業體面是真的,收入高是真的,透支身體也是真的。我看當時大家所有人都在投,我也跟著投,但真的只是跟風而已。

面試的第一家地產公司,初面的時候就表現出了一種我很討厭的企業文化「狼性精神」,結果我初面莫名其妙表現很好進了複試,雖然我不喜歡這家公司,但複試我還是去了,畢竟應屆生年薪10w+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複試時面試官問我地產營銷的幾個方向你比較傾向哪個,我說「我覺得我不太適合做銷售,其他的都可以。」面試官說「我看你口才挺好的呀。」我羅里吧嗦說了一堆委婉的話其實心裡就一個想法,「老娘我!就是單純的!不想賣房!啊!」於是這個面試就意料之中地黃了。

後來我再也沒有面過地產企業。

現在回過頭想想呢,人在著急的時候真的會失去理智,感謝那家公司不錄用之恩。當然我的通過地產行業暴富,工作三年買房做業主之路也就此終結了。

3

真的像無頭蒼蠅一樣,那段時間我和我媽的對話大致如下:

我媽:要不做醫生吧,醫生多好。

我:媽,你忘了你女兒是文科生嗎?

我媽:那金融吧,賺錢!

我:媽,你忘了你女兒數學掛科了嗎?

我媽:那你給阿里巴巴投個簡歷試試看?

我:媽,投了,你看阿里它要我嗎?

我媽:那老師呢?還有寒暑假,多好。

我:哎不喜歡。

我媽:那你還是考公務員吧,你專業也挺對口。

我:媽,公務員五年服務期內不能辭職。

我媽:你這個人怎麼還沒開始工作就想著辭職呢?

我:那我不想乾的事情還不允許我辭職了嗎?

我媽:那你到底想幹嘛?

我:我也不知道。

我是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幹嘛,所以才會這樣朝三暮四。

其實多做點嘗試挺好的,哪怕你試了很多還是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但至少你會很清楚自己不適合什麼。我用了很長的時間來試錯,時至今日我還是不知道自己最適合什麼,但是我已經知道有哪些事情我是絕對不適合的,然後把這些選項在人生計劃的列表裡一一划去。

大概就是10月份的時候很偶然地看到了老闆在98上的帖子,他很佛地招人,我也很佛地投了一下,然後我們很佛地約在北街見了一面,我還記得我那天穿得很土,白裙子紫外套黑鞋子,早上起來整個臉都是腫的。

然後,一個完全不是相關專業,完全沒有相關經歷,也完全沒有作品的門外漢——我本人,很佛地被錄用了。

神奇。

那天回宿舍之後,初中時我和我媽說的那些話開始在腦海里浮現。我想人生還是很奇妙的,你以為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上天會突然在你面前給你鋪一條路。

當然我還是沒有改變我很不自信很慫的本質,我不敢當即就這樣把人生大事敲定了,我和老闆說要不我寒假先過去實習一下再說。我老闆人太好了,一口答應,並且在年前吃年夜飯的時候給我這個一個字沒寫的實習生也發了紅包。感謝天感謝地感謝命運讓我們相遇。

寒假我就屁顛屁顛跑去實習了,關注我微博的朋友們都知道那幾天我的生活very放飛very開心,總之每天上班的腳步都是輕快的,每天下班的時候都覺得啊怎麼這麼快就下班了?

實習結束離開的時候,老闆說你回去之後思考一下要不要留下來工作,三四月份的時候給我回復就好。

我說OK,雖然說還沒最終決定要不要留下,但其實心裡情感的天平已經開始傾斜。

4

我呢,初中開始就自己在上課的時候瞎寫小說梗概然後給同學看,上高中之後和同桌一起寫那種青春疼痛小說然後全班傳閱(那小說太非主流了我都不想承認那是我寫的),也加入過戲劇社,寫過兩個很短的劇本,總之類似奇奇怪怪的事情做過很多,也都只是小孩子的小打小鬧而已。真的20多年的人生,完全沒有,從來沒有,根本沒有,也壓根不敢設想,我畢業後會走上這條路。

就像前面說到的一樣,從上高中起我就一直處於一種自我懷疑和自我拉鋸當中,班主任說我適合A,同學們說我適合B,我喜歡C,但我又覺得自己或許適合D。整個人是完全沒有方向的,你說人想要在十幾歲這種年紀就看清自己認識自己,甚至決定未來一生的道路啊,太難了。

上大學之後,ABCD基本都試過。我以為我適合的其實我並不適合,別人以為我適合的我其實不喜歡,就算喜歡的日積月累之後也變成了一種負擔。更不要說爸媽替我選的所謂穩定的道路。

那天奶茶見面會結束之後吃晚飯的時候,在火鍋店裡大家說起某某因為奶茶學了傳媒,某某因為她學了音樂,某某因為她進了這一行等等,說她要是知道自己影響了這麼多人的生活軌跡會怎麼想?

怎麼說呢,我一向是不贊同在選擇人生道路的時候把追星也作為考量因素之一的,畢竟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過好了才是前提,其他人不管是父母朋友還是愛豆,說到底都還是別人。

但是呢,你又根本不可能不受她的影響,因為基本上她在的那個大方向,就是你喜歡的事情,你喜歡的行業,甚至可能是你正在修讀的專業。

我開始追她比較遲了,我如果早一年開始追她,我估計就不是浙大人了,我極大概率現在在中傳或北京的其他學校(雖說追星要看江浙滬,但追劉老師還是北京最好啊)。

說起確定工作這件事情就顯得有些魔幻了,那天離開杭電之後我們去附近的銀泰吃飯,中間短短大概10分鐘的路程,我坐在車裡想著,如果想入這一行的話,或許這是此生中唯一一次機會了。然後我腦子一熱,馬不停蹄地打開微信,找到我老闆,就把工作的事情敲定下來了。用了不到一分鐘。啊!女人啊!衝動啊!衝動是魔鬼!

我還是命運一般地踏上了C這條路,劉若英這個人還是不可避免地,對我產生了影響,就像太陽吸引地球一樣,自轉與公轉。

當然其實也不全是她的影響,畢竟這是我從初中開始就很喜歡但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做的工作,畢竟這是最有可能帶給我想要的未來的工作,當然這也是最有可能離她近一點的工作。除了開始時薪水比較低和爸媽不滿意之外,沒有別的缺點了。

5

這麼多年接受的教育讓我成為一個包袱很重的人,這個包袱一方面來自所謂的「名校光環」。有人說你們浙大剛畢業的年薪10w才正常,月薪4000就是loser,評價一個人的標準是工作是否體面、薪水是否高,可是啊,從來沒有人問過我,拋開這些外在條件之後,我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開不開心?來自外在的壓力太大,試錯的成本太高,所以大家都太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了,所有人都害怕會一不留神走錯方向。

包袱的另一方面,來自於對「特立獨行」的恐懼,我總覺得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就是對的,所以我不敢,我害怕和別人變得不一樣。

高考填志願的時候,我看大家都在學金融財會,所以我差點報了上財,我還看大家都在學外語,所以我還差點報了北外(可以看出我真的是個極其飄忽不定、極其沒有立場的人)。

大一分專業的時候,我想著浙大的社科分那麼高,好不容易考進來的,還是算了不走了,所以即便我心裡很想轉去學傳媒,我最後還是留在了政府管理系。我當時的想法是「算了吧,這個專業看起來還可以,還是學得下去的,湊活著學唄,別折騰了。」結果馬上就被打臉,後來的本科三年我一直處於煎熬當中,就是這個看起來不難的專業,我還是學得很費勁。

這件事情啊,教會我最大的一個道理就是,我呢,就是一個受不得半點勉強的人,不管做什麼決定,都要選擇「最喜歡的」「最願意的」「最嚮往的」,當初任何的「算了吧」「就這樣吧」「將就一下吧」後來都會變成生活中一根哽在喉嚨的刺,你拔不掉,拿它沒轍,最多只能說一句「哎當初不吃這條魚就好了」。

當我再去回顧中學+大學這10年的時候,我發現我的前面8年一直穩穩噹噹按照既定的軌道來,我這個人雖然平常不努力但是每逢大考運氣總是很好,然後一路上重點,做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就是在最後這兩年——大概就是我去台灣那段時間開始,我這列小火車,突然脫軌,而且越脫越偏離了原來的方向。

但是不得不感慨一句,脫軌!真滴是好爽啊!這是飛翔的感覺!這是自由的感覺!

年前有一次家裡一個阿姨(其實是姐姐的年紀)找我聊天,說你看啊,我們家裡我這一輩以及我上一輩的人都喜歡穩穩的,家裡蹲。他們把這當做理所當然了。

穩穩的家裡蹲沒什麼不好,我爸媽一直希望我進的體制也沒什麼不好,說到底只是每個人追求不一樣而已,我一直以為我是能夠進得了體制的那種個性,但是接觸過更多的事情之後發現這事還真勉強不了。

我也常常自我懷疑,明明按照規劃也可以過得不錯,偏偏自己頭腦里想法一大堆,還生了個典型射手座的性子,放蕩不羈愛自由,一頭撞破南牆。懷疑得多了也就接受了,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就是會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我就是不到黃河心不死,認命了。就這樣與自己大和解,非常開心,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點。

這幾個月里我皇帝不急太監急的家人們也替我諮詢了一些行業里的人,得到的回答是,杭州做得好的影視公司或文創公司很多,可以先從行政或hr做起,時間久了試試看轉崗。

我心裡嘆口氣,我不想等啊。

如果沒有這個選擇,我是願意將就的,但是人一旦有了更好更喜歡的選擇,是不可能退而求其次了的。

我媽會問我,你以後一事無成怎麼辦?

可是這種問題我現在又怎麼給得出答案呢?

誰不是同時懷揣著希望、疑惑與忐忑一路往前走的呢?

6

我要去做編劇這件事情,除了家人和幾個比較親近的朋友之外,還沒有跟別人說過。說實話我開始也不想讓別人知道這件事情,因為工作性質比較特殊,我總覺得,在我混出一點小成就之前,我該低調,我該藏著掖著瞞著。

後來想想啊,也沒什麼大不了,實在不行混個幾年混不下去,我就回家啃老(雖然我家二老也沒什麼東西可以讓我啃2333333),在家附近隨便找份什麼工作,如果不是自己非常喜歡的事情,那麼其實做什麼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人啊就活這麼一次,怎樣活著不是活呢?

之前和一個朋友說起過這件事,她在微信上回我,說你還是有自己堅持的愛好,很棒。這聽起來好像有點過於理想主義了。

我想起之前偶然有一次面一家教育公司,那位面試官說得天花亂墜,杭州房價有多麼多麼高買房有多麼多麼難,我們這個工作可以賺多少多少錢。我早就過了有情飲水飽的年紀,所以我贊同他說的每一句話,我也知道賺錢最現實最重要,但是呢,我還是很清楚地知道,那不是我要走的路。

我這個人啊,別的不怕,就怕有一天即使有車有房有錢了還會夜深人靜時候躺在床上後悔,就怕自己將來有一天去電影院時會心裡突然咯噔一下,想起如果當時換了條路走,會不會現在屏幕上的名字就是我?

我之前兜兜轉轉做過很多事情,都在告訴自己你踏實一點,現實一點,結果最後自己做了一個最不現實的決定。所以人啊,真的很難騙過自己的。

不管怎麼說,我都是一個將來是要和劉若英同桌吃飯的人,這個flag今天就高高地掛在這裡了,能不能實現都無所謂,反正夢想還是要有的。

萬一呢。

Teller | 睡不醒小姐

一條不該屬於浙大的鹹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睡不醒小姐 的精彩文章:

TAG:睡不醒小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