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隆:都說我陶瓷審美「農家樂」?我不服氣

乾隆:都說我陶瓷審美「農家樂」?我不服氣

還記得朋友圈曠日持久的雍正、乾隆父子二人審美大比拼,被乾隆爺「農家樂」審美支配的歡樂嗎?

圖via@故宮淘寶廢話不多說

轟轟烈烈,笑聲迭起,再來溫習一波:

從淡雅大氣到繁縟華麗,這撲面而來的鄉土風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顯然右邊是雍正爺的

要說審美基因大突變,康熙爺顯然有話說。畢竟康熙爺時期的瓷器是長這樣的,挺拔、遒勁,不見繁複。

孔雀綠釉瓷器,莊重沉穩

胭脂水釉小碗,小巧玲瓏,底釉極白,胭脂水釉粉嫩嬌艷

那到底乾隆爺的審美是怎麼基因突變得這麼浮誇呢?

若僅僅從審美角度來說,就可見大概。

雍正褒雅貶俗,反覆強調「文雅」「秀氣」「精細」,所謂的「精細」也是指在設計、選材、製作、紋飾、顏色、器型等各方面近乎苛求的講究。為了使畫風與器型相配,彩料不能太硬,遂用柔和、秀麗的粉彩作畫,畫風又追求工整細膩,頗似惲壽平的工筆繪畫。

雍正時期瓷器的極簡、淡雅與宋代瓷器高雅清新的格調相吻合,頗有文人審美的典範。

相比雍正的素凈清雅,兒子乾隆就是一個繁縟堆砌的追隨者。恰逢太平盛世,國泰民安,內心「暴發戶」的喜悅無處隱藏,陶瓷線條上玩不了精細,就從色彩下手,動輒就瓷器滿身塗滿當時極為興盛的琺琅釉。

乾隆時期的「瓷母」,多達17種,集高溫低溫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於一體,燒造工藝繁複至極,至今無法複製。

如果說從清寡走向艷俗的審美斷層,這鍋全得乾隆爺背,他自然是不服的

就說這張引發雍正、乾隆審美大比拼的「導火圖」吧。

單色釉和色地兒粉彩,表現手法不同,顯然是沒有可比性的。而乾隆爺在單色釉瓷器上可不比皇阿瑪遜色呀。

說起那張導火圖,紅釉瓷,它不僅挑起了雍、乾二人朋友圈的審美大作戰,而它本身也是戲精附體,整個家族都是有故事的

據記載,公元1430年左右,宣德皇帝上任不久,立馬下令景德鎮御窯場燒制紅瓷,幾個月徹夜通明,但燒出來的紅瓷都讓他龍顏不悅,他嚴厲懲治了當地的督窯官,不少窯工也為此不幸遇難。後來有一位窯工的女兒,為救自己的父親,縱身跳入窯中,以身祭窯,終於燒出了一種猶如鮮血的紅瓷,所以此紅瓷也被叫做「祭紅」。雖然這只是坊間傳說,但祭紅釉瓷器的珍貴也由此可見。

明宣德皇帝去世後,祭紅瓷器也停產了。直到公元1705年,十分喜歡瓷器的清康熙皇帝,對宮廷收藏缺少祭紅非常不滿,下令御窯仿製宣德祭紅。由於祭紅極難燒制,釉料經過無數次調配實驗,又加進各種金屬元素,甚至加入了黃金、寶石,但最終還是沒有得到祭紅,卻意外得到了郞窯紅。它比祭紅更加鮮亮,但由於燒制技術嚴密精細,難度極大,成本又很昂貴,所以景德鎮一直流傳著「若要窮燒郞紅」的諺語。

紅釉瓷自古以來有「千窯一寶」之說,即便現在,燒制技術有所進步,溫度太高或太低,還是會一不留神就灰飛煙滅。

但是,我們卻知難而上推出了一套紅釉茶器——事事如意,打造了一款前所未有的「萬仟堂紅」,把紅色所傳達的火紅、喜慶、祥和與事事如意所承載的美好祝福一起送給您。

一抹宮牆紅,尊貴雅緻

取色於紫禁城裡的宮牆紅,有漆器質感,經手工噴釉,經1230°C高溫燒制而成。

春風不及花月長,芙蓉不如美人面。在古今女子對鏡的妝容里,粉面只欠一抹紅暈,輕輕塗抹,這薄薄的紅,便可得整日的快樂與容光煥發。

海棠花紋茶盤,巧用黑色,既傳達出王者貴族風範的尊貴、莊重,又與喜悅的紅色交相輝映,端莊而不失靈動,美好又妥帖。

驚喜窯變,意喻四季平安

壺蓋和杯底,都巧用柿蒂紋,四個杯底的柿蒂分別寓意春安夏泰秋吉冬祥,把四季平安、事事如意的美好寓意在您閑適品茗時悄然傳達。

若是仔細觀察,會發現柿蒂紋的顏色不一,這正是窯變釉的神奇之處,將柿子由青澀到成熟變化的過程巧妙幻化於柿子蒂中,又像是在為每個人悄悄打造一款專屬驚喜,它們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仿製,無與倫比。

開門紅·事事如意,祝您好「柿」常在,四季平安。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仟堂 的精彩文章:

來了,你想一起「紅」嗎?

TAG:萬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