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這座堪稱遠東第一大教堂 堪比歐陸的哥特風建築

上海這座堪稱遠東第一大教堂 堪比歐陸的哥特風建築

有人說:「教堂是為上帝造的。」歷經百年洗禮,如今的上海留下了太多大大小小的教堂,這其中最大的一座便是徐家匯天主教堂了。

哥特風建築,遠東第一大教堂

徐家匯天主教堂始建於1896年,原名聖依納爵教堂,1910年新堂(也就是現在的這座教堂)竣工。徐家匯天主教堂是鴉片戰爭後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也是中國第一座按西方建築形式建造的教堂,曾有「遠東第一大教堂」之美譽。

徐家匯採用拉丁十字構造布局

拉丁十字平面圖

這是一座法國哥特式建築風格的教堂,它的設計者是一位當時很有名的法國建築師——道達爾。

區別於拉丁十字的希臘十字平面圖

當時歐洲很多國家都流行仿造法國的哥特建築來建造天主教堂,道達爾也沿襲了這一風潮,設計了上海徐家匯教堂。

上圖從左至右,為徐家匯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法國沙爾特大教堂,徐家匯大教堂氣勢上毫不遜色

英國建築師道達爾(W.M.Dowdall),是當時上海極少數擁有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IBA)會員身份的正規建築師之一。

走在教堂的鋪花磁磚通道上,陽光透過彩色玻璃投射在教堂的地面上,安靜而神聖,恢宏建築所營造的別樣空間給人一種震懾的力量。

垂直向上的哥特式線條

說到哥特式建築,我們在這座教堂中可以看到很多典型的哥特印象:比如垂直向上的線條、尖的拱券、玫瑰花窗,還有建築內部的豎柱。這種豎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哥特式風格,整個大堂內孤形的拱頂與垂直的豎柱巧妙結合,共同營造出一個高直而空靈的氛圍。

圖為建築內部的豎柱

柱子中的秘密

當你置身在建築中,看著眼前的這些細尖拱券、玫瑰花窗、哥特豎柱,在樣式上你很難分辨出它和歐洲的教堂有多大的差別,如果你像福爾摩斯一樣仔細觀察,有一個不易察覺的細節,透露出它的中國標籤。

建築內部的豎柱有什麼樣的秘密呢?

看看這些豎柱,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對不對?像這樣的柱子,教堂里有64根,每根石柱又由十根小圓柱拼合而成,這種強調細長垂直線條的豎柱是一種很典型的哥特風,通常用石頭、磚頭建造而成。

但我們仔細看就可以發現,徐家匯教堂豎柱是木頭做的,它是由當中一個方柱子上面貼了四個小柱子而成,可謂是哥特的外表中國的芯。其實在上海,很多歐式建築中有不少中國元素的身影,他們或是技術和材料的限制,或是源於一種家國情懷。正因為這些中國元素的完美鑲嵌,才有了不同於照搬歐洲的別樣海派風情,成為上海一大特色。

徐家匯大教堂的外立面

教堂故事,從徐光啟說起

一百年的時光,在老教堂的身軀上留下幾許歷史的溝壑,即便是陽光下空氣里漂浮的塵埃,也可以讓人嗅出歲月的凝重。

尖拱券窗

這裡的一磚一瓦,一浮雕一線腳都似乎在訴說著無盡的回憶,令人唏噓感喟,而徐家匯天主教堂的故事則要從徐光啟開始說起。

徐光啟與利瑪竇

教堂的附近便是徐光啟墓。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同時也是一位天主教徒。作為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徐光啟是最早把天主教引進上海的人。

哥特式的徐家匯教堂中還藏有愛奧尼亞式立柱

1847年,教士男格爾在徐家匯購地造教堂,因為有徐光啟墓及信奉天主教的徐氏後裔在此,故購地得到種種方便。教堂建成之後,徐家匯地區也成了天主教在上海的中心。

徐光啟墓

徐品國——徐光啟第十二代子孫曾回憶道:「這個地方過去是上海天主教教區的中心,裡面有修院、男修院、女修院,很多慈善機構,比如土山灣的工藝品機構,還有育嬰堂、女小學、男小學,中學還有女中,原來的徐匯女中,就是現在第四女中,都是教會的(機構),所以整個地區機構挺多的。」

上海市四女中

陽光下,徐家匯天主教堂靜靜地守候在徐家匯這個鬧市的中心,近百年的風霜洗禮,使得它逐漸蒼老,但它那獨到的文化內涵,早已成為徐家匯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 的精彩文章:

上帝視角看城市繁華差異 如果你是上帝 會喜歡哪座城的設計?
「悅讀城市」系列講座《在耶路撒冷祈禱,在特拉維夫生活-以色列雙城建設史》

TAG: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