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時代心理診所「KnowYourself」,和一群直面「心理困惑」的年輕人

時代心理診所「KnowYourself」,和一群直面「心理困惑」的年輕人

如果說「捕捉焦慮、製造流行」成就了刷屏的「新世相」,那麼「KnowYourself」的刷屏,則是在「逆流行」中完成的:論文式的心理學長篇分析、學術式的標題辭彙,還有「非黃金時間」的深夜時段推送。這個看似毫不符合「爆文邏輯」的心理學公眾號,目前已收穫頭條篇篇10萬+的微信閱讀量。

即便如此,心理學在中國依然是一個十足的冷門專業:太少人敢於承認自己有精神問題,心理諮詢師規模依然有限,但那些「焦慮體」文章總能瞬間刷屏。

對心理問題避諱不及的根源,來自於對心理問題的「污名化」。近些年刷屏傳播的心理類文章,很大程度上完成了對心理問題的「去污名化」。不管是捕捉青年焦慮的「新世相」,用戶數百萬的情感電台「夜聽」、「小鹿情感」,還是諸多的占卜、星座、錦鯉求解等等。

情感電台大概相當於心理學的「江湖派」,而KnowYourself則以一種「學術派」的方式,收穫眾多忠實粉絲。

「假性親密關係」、「愛無能」、「孤獨的人更擅長社交」、「我沒有他們以為的那麼優秀」,KnowYourself讓很多原本學術化的辭彙,意外成為年輕人的熱門話題。這些話題的突然流行,也使KnowYourself(以下簡稱KY)幾乎成為心理學領域發展最快的公司。

連KY創始人錢莊也沒想到,「當初沒想當成公司來做。」

36氪獨家獲悉,這家心理學初創公司,目前已完成新一輪A輪融資,具體信息暫未披露。KY早先獲得真格基金Pre-A輪和平安創投天使輪融資。從2016年4月招募團隊到現在,公司化運作不到兩年的KY,已經完成三輪融資。

大多數投資人對KY感興趣的核心邏輯是,心理學是消費升級的一種,「隨著大家物質生活的逐步滿足,精神消費的需求開始浮出水面,並不斷增多。」

這也是心理學專業背景的錢莊所認同的。代際傳承、獨生子女、階層流動,中國獨特的社會發展背景,使得我們這代人中「絕大部分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訴求」。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臨床精神衛生專業碩士畢業的錢莊,和她的搭檔陳竹,想通過心理學文章為需要幫助的人們賦權。

目前KY各平台用戶超過350萬,並衍生出心理學課程、線下活動和周邊電商等產品。按照公眾號的評估標準,「Know Yourself」已經是心理學「小領域」的「大號」。而融資完成後的KY,將重點發力自己的產品線。這家以內容為主導的公司,開始拓展心理教育、互助社群以及泛心理服務的商業模式

以下是36氪專訪KY創始人錢莊(經36氪編輯),這也是KY第一次接受媒體採訪。

Know Yourself創始人 錢莊


36氪:創立Know Yourself的初衷是怎麼樣的?

KY錢莊:因為在美國學社會工作專業,畢業時面臨擇業開始思考自己要做什麼。

在美國,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他們有很這方面的教育。比如美國人在成長過程中,就有很多人不斷問他們,你擅長什麼?你的弱點是什麼?你更看重什麼?哪一點對你最重要?你喜歡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所以,他們會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可以成為誰,知道自己想成為誰

他們懂得「好的生活」是個性化的,每個人適合的「好的生活」是不同的。但是中國的小朋友是沒有受過這種教育的,我們的幸福是標準化的,我們的「好的生活」彷彿是工廠車間統一生產出來的,有著千篇一律的標準。但他們不是,他們好多生活都是個性化的,是訂製的

我認為中國有很多我的同齡人都有著類似的困惑。當時做KY,只是想先把這些問題提出來,同時也把自己這個探索的過程分享給別人,沒有想過做公司,也沒有想過要創業

36氪:國內這樣的心理困惑的人群大概什麼狀況嗎?社會的原因在哪裡?

KY錢莊:無論哪個國家,大多數人的狀態是,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惑,但還沒有嚴重到心理疾病的程度

在中國社會,有幾個問題很顯著:一是創傷的代際傳承,我們的祖輩經歷了中國動蕩的起步發展,都不懂幸福和養育,因此我們的父母輩也有很多人不懂如何做父母。這就造成創傷一直在家庭中被傳承。此外還有獨生子女一代的孤獨、不斷滲透國內的西方價值觀和傳統東方價值觀的衝突等。我們是在價值觀的衝突中生活和成長的。

所以我們這代人是最痛苦的一代人,一定是有心理上的訴求

中國人普遍缺少兩種教育,一種是生命的教育,就是關於自身價值、自尊自愛。還有一種教育,是關於我如何在這個社會上安身立命,如何找到一種對我來說是「好」的生活。對我來說「好」的生活是什麼。這個問題對於大多數人是沒有答案的,大多數人都是在接受別人給的答案。

36氪:KY的主流用戶有什麼特點,是如你上面所說,跟你一樣背景的同齡人嗎?

KY錢莊年輕女性為主,佔三分之二,一線和二線城市為主,18-35歲的年輕人。但她們是一群並不真的非常有錢,但是想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消費升級的人。

我們做了一次消費品的普查,比如在鞋子這種差價巨大的品牌上面,奢侈品鞋子和平價的鞋子的比較上,超過90%的會選擇平價鞋子。

但比如在牙膏的選擇上,雖然單品品牌仍然相差很大,但是單價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用戶的分布就比較平均,就會有更多的人選擇好的那個品牌。

所以我們對這個數據的一個理解,他們是一波在他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可能去買體驗更好的品牌,然而他們實際上他們沒有太多錢的人。

36氪:所以這類用戶對KY的忠誠度非常高,你們也做了很多類似的社群和線下活動。

KY錢莊:對,KY的粉絲有很強的互助屬性。我們做了互助會產品,想讓粉絲跟粉絲之間感受到更多的陪伴,能夠互相支持和幫助。雖然彼此在現實生活中並不認識,但是他們知道在這裡有共同的、可以交流的東西,而且很安全。

知我探索嘉年華


36氪:KY可以在多少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或者文章只是另一種和用戶的「共情」?

KY錢莊:KY的免費內容,在很多的時候給用戶提供的是,一種理解表面現象背後東西的思維的參考,或者一些指導。

很多人在看待心理問題的時候,可能只看到了表象,和它影響自身社會功能的這一部分,大部分人在這個問題上的順序可能是:首先感受到了痛苦,或者說發現了生活、學習、人際受到了影響,這個時候他會開始覺得:我是不是有問題?

但KY就會告訴他,這個表現的背後可能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的,並且有可能怎麼樣通過讓你更好地理解你自己的人格結構,來獲得實際的改善。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到他的一些癥狀表現,再去通過了解他的環境和歷史,了解癥狀表現背後的東西究竟是什麼,他的機制和根源

36氪:這背後的東西太複雜了,能解決的問題實際上會不會也較為有限?

KY錢莊:人是一個個體,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去理解個體的發展過程。

一是個體所處的微觀環境,比如你所處的家庭、學校等等。二是宏觀環境,就是你所處的國家,所處的社會政策環境。最後是從縱向的時間軸來說,我們會把每個人認為是一個歷史的人,比如說,個人過去的重要事件,可能會累加成為現在的你,以及你的家庭的過去和你所處的這個社會的過去會如何影響你,我們會從這樣的一種模型去理解一個個體的發展。


36氪:怎麼看待KY商業化的問題?

KY錢莊:從來不排斥商業化。

KY商業化可能搶的是國內現在的一些不太科學的「情感諮詢」的生意,既然它們一年能夠有幾個億的營收,那麼我們用科學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有這樣的空間?

36氪:KY是在做心理學垂直服務,還是泛青年文化品牌?這是個大市場嗎?

KY錢莊:做垂直,不做泛

如果從心理諮詢市場去看,它本身是一個增量市場,需求也是巨大的,我們希望能夠為這個市場里不同層次的人群需求提供相對應的服務。

36氪:怎麼去做內容分發和用戶「下沉」,會面對內容同質化的問題嗎?

KY錢莊:從2017年開始,KY已經在發力MCN,在多個平台分發不同的內容。

比如,在今日頭條平台上,用戶本身年紀就更大,男性用戶更多,三四線城市的也更多,這是和我們微信平台不一樣的,KY也會基於用戶的差異,來做內容的差異化。比如一些精神疾病的科普,可能就可以在頭條上,在知乎上發,但不會在微信上。

36氪:KY2018年計劃是怎樣的?

KY錢莊:內容肯定一直都是公司的半壁江山,一直都很重要,2018年我們也會持續地重視內容。

如果把內容也理解為一種產品的話,KY在之前的一年多裡面,用內容比較好地覆蓋了最廣泛的、淺層心理需求的需求。它的知識體系、分類已經比較成熟了,更多的需要的是一種再生產,再分發,以及它所帶來的用戶的下沉。

用戶的最深度心理需求,我們也已經覆蓋到了:通過KY心理諮詢平台(即「KY黃頁」)來免費對接全國各地超過200個心理諮詢師和來訪者,出於為弱勢賦權的價值觀,我們並不會從中收取中介費

2018年的另外一塊業務,就是完善我們服務中層心理需求的產品的形態,和服務的形態,目前在研發中,包括知識付費產品、互助社群和工具等等。KY也有計劃覆蓋親子教養及中老年心理領域。未來KY想培養出一批自己的諮詢師。

36氪:聽說你們最近搬到了上海,還在美國各大高校招人,現在KY團隊多大了?

KY錢莊:對。我高中在上海就讀,當時是2005年-2008年,學校已經有專業心理老師每周上心理課,給我留下很深印象。公司目前有30個左右全職僱員,目前KY正在開展公司建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擴招,估計2018年內擴招數十人。

我是36氪作者克里斯唐,交流可微信聯繫:Chris199108 (煩請註明職位+來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谷歌硬體隊伍再擴大!智能家居品牌Nest重歸Google旗下,與智能音箱業務合併
眾安在線上市後首份財報:保費收入近60億,技術投入激增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