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國打長平之戰消耗了多少糧草

秦國打長平之戰消耗了多少糧草

關於戰爭,補給從來都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常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說法。那麼古代最著名的大戰之一秦國為了長平之戰消耗了多少糧草呢?

首先要知道士兵吃的是什麼。古代尤其是宋以前,士兵大多吃的是以小米為主的粗糧。因為小米保質期長,不容易腐壞,在倉庫里放置10年都沒問題,而大米最多存放4到5年。所以那時糧倉里存放的多為小米。

肉類也有,不過都是腌制過的,同樣是不容易壞的緣故。

麵食,主要是大餅(當時叫鍋盔)。那時的餅可不是如今這樣又薄又脆,為了攜帶方便,耐飢,通常都是做的又大又厚,直徑40多厘米,厚度10到15厘米,一塊大餅5斤重,甚至可以抵禦一定的武器傷害,這種餅一定要在湯里浸泡才能咬的動。

蔬菜,主要是豆類。行軍路上徵發沿途蔬菜,或挖掘野菜。

再看看秦國一天糧食配給情況。《睡虎地秦墓竹簡·倉律》記載從事站崗等活動的軍士一天配給糧食早晚飯各三分之一斗。從事作戰的士兵,早飯二分之一斗,晚飯三分之一斗(秦時一斗約1.5公斤)。

以上就是戰場上的主要補給了。通常在大軍出發前,糧草隊會先出發,以秦為例,糧草隊以伍為單位,5人負責2輛糧車。2人駕馭運糧的牲畜,3人進行搬運或護衛。一匹馬能拉500公斤的補給,馬的消耗是一天6公斤豆類或草類。5人的糧食一天5公斤,都要帶在車上。100公里的路程往返需要5天左右,僅僅糧草隊的消耗就是近60公斤,加上帳篷衣服兵器等物資,2輛糧車能運送600公斤的糧草上前線。這裡只是100公里的理想數據,實際上由於路途的增加補給難度會相應增加,加上天氣等因素,實際送達率往往不到5成,也就是說給前線送的糧草會有一多半消耗在路上。

作戰士兵到達前線駐地後,在駐地一天只吃2頓飯(一日三餐是唐宋後才形成的習慣),對峙一天的糧食消耗在一人1公斤,那時吃飯通常是以煮粥的形式,支起陶灌加入粗糧、蔬菜、水煮成雜糧粥充饑。

像長平之戰這種雙方一共約百萬人,一天消耗100萬公斤糧食加上軍馬的消耗,對峙3年真的是個天文數字,也只有秦趙兩個當時的超級大國才能負擔的起如此規模的戰役。

簡單計算下秦的消耗。

秦國出動人力50餘萬(作戰部隊加民工)。一天消耗250噸糧食,而糧食的供應地主要由咸陽倉,巴蜀倉等主要產糧地提供,按咸陽到長平的500公里作為平均路程,糧食送達率按較高的50%計算,3年一共消耗糧食近120萬噸。但實際由於巴蜀路途的艱難,送達率遠遠達不到50%,糧食消耗估計在200萬噸左右。而戰前秦一年的糧食產量在40萬噸左右,戰時由於秦國15歲以上的男子差不多都去參與戰爭了,糧食產量大大降低,長平之戰幾乎耗光了秦國10年的存糧。如果趙國再死守1年,估計秦國就不得不撤軍了。

趙國消耗不會比秦國少,但是由於算是本土作戰,長平離邯鄲不到200公里。而且以戰略防禦為主,壓力相應小一些。但由於戰前糧食儲備不如秦多,所以這仗也是耗盡了國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土豆說歷史:為您解讀長平戰役
長平之戰:秦趙兩強傾國以決之戰,歷時三載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