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水滸排行二十三,八十萬禁軍教頭是他師父?史上卻比宋江更拽!

此人水滸排行二十三,八十萬禁軍教頭是他師父?史上卻比宋江更拽!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水滸傳》濃墨重彩所描繪的宋江起義,並不完全是小說家虛構的故事,而是北宋末年發生的真實事件。由於規模有限,並不像小說中描寫的那樣宏大,但宋江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三年甚至更長時間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據保守估算,以《皇宋十朝綱要》:「宣和元年(1119)十二月,詔招撫山東盜宋江」為始。以《東都事略》:「宣和三年(1121)五月丙申,宋江就擒」結束。】宋江三十六人中,史籍里除宋江外,明確記載曾是宋江部屬的,還有一人,這個人就是史進。

天微星九紋龍史進,梁山泊第二十三條好漢,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第七位,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之徒,是《水滸傳》第一位正式登場的梁山好漢。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朱貴曾對戴宗說過一句話:「俺這裡兀自要和大宋皇帝做個對頭!」如果說梁山泊里的好漢還只是停留在「替天行道」的層面,那麼歷史上的史進則直接是自立稱帝,真正實現了朱貴的那句話。史籍里關於史進的記載零星雜亂,筆者經過分析梳理,試分四個階段來為大家釐清那場八百多年前轟動一時的大事件。

一、潛龍勿用。《宋史》記載宋江三十六人轉戰南北,于海州中了張叔夜的埋伏,被迫接受招安。根據與宋江同時代的北宋大臣李若水的詩《捕盜偶成》記載,宋江等受招安後,「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此外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有那元帥姓張名叔夜的,是世代將門之子,前來招誘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誥敕,分注諸路巡檢使去也……」此雖是小說家言,但亦可作為《捕盜偶成》的旁證。可見宋江等人受招安後極有可能被朝廷分散開來,到各地為官去了。那麼作為宋江手下重要頭領的史進去了哪裡呢?筆者推測極有可能被分派到了陝西一帶。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斌本宋江之黨……」另外《宋史·盧法原傳》記載:「金人攻關輔,叛將史斌陷興州,諸郡多應者。」可知這史斌當是宋江部下九紋龍史進無疑,隨宋江受招安為官後再次造反。但為何有史進、史斌兩種記載呢?一種說法是在關陝地區,「進」與「斌」字發音相似,很可能是史籍記載時發生訛誤。另一種可能就是史進出於某種原因將名字史進改為史斌,至於是何原因,已經無從考證了。

二、飛龍在天。史進(斌)受招安後,安安穩穩地做了朝廷將領,但6年後一個事件的發生,導致了他那昔日梁山泊好漢潛藏在心底的豪氣和怒火再次爆發。

宣和末靖康初,金兵兩路南侵,一路直抵北宋首都開封,一路接連攻克陝西各處城池,陝西士民流離失所,被迫湧向蜀地避難,但據守興州的向子寵為了自身安危,無視百姓死活,拒絕百姓經興州入蜀,導致在興州城外死去的百姓不計其數。史進(斌)此時應是關陝某州府的將軍,在目睹向子寵的所為後,義憤填膺,起兵發難,直攻興州欲捉向子寵。而向子寵與史進(斌)同朝為官,深知其驍勇,不戰而逃,史進(斌)兵不血刃便奪取興州,遂一不做二不休,乾脆以興州為根據地,建號改元。至於史進所建國的國號和年號,因無記載,已不可考。【《宋史·高宗紀》:「建炎元年七月,關中賊史斌犯興州,僭號稱帝。」《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元年七月,是月,賊史斌據興州,僭號稱帝。斌本宋江之黨,至是作亂,守臣向子寵望風逃去。先是子寵在州,設關隘甚備,陝西士民避難入蜀者,皆為子寵所扼,流離困餓,死於關隘之下者,不可勝計。斌未入境,子寵棄城先遁。」】同時史進(斌)造反的聲勢也是不小,得到了很多州郡的聲援和響應。【《宋史·盧法原傳》:「金人攻關輔,叛將史斌陷興州,諸郡多應者。」】

說到這裡,還有兩個小插曲。一個是南宋龔開《宋江三十六人贊》中九紋龍史進的贊語:「龍數肖九,汝有九紋。盍如東皇,駕五色雲。」意思就是龍一共有九個兒子,史進身上也有九條龍。何不像東皇太一一樣,駕著五色的雲彩,給人間帶來幸福呢?而龔開的這句贊語正應了史進(斌)所為。其實在宋朝之前,東皇太一才是最高的天神,後來宋真宗為了掩飾檀淵之盟的恥辱,謊稱有玉皇入夢,開始吹捧玉皇大帝,才導致東皇逐漸沒落,玉皇大帝成為最高天神。而史進(斌)造反如果是效仿東皇,那豈不是對代表玉皇大帝在人間的統治者宋朝的最大反擊么?

另一個是在《水滸傳》中,史進和朱武等征討樊瑞等,見到芒碭山時,曾感慨道:「這裡正不知何處是昔日漢高祖斬蛇起義之處!」此句頗有王者氣象,不知是否是作者有意為之,暗合後來史進(斌)造反稱帝之事。

三、龍戰於野。史進(斌)在興州稱帝後,他的下一步打算便是入蜀,仿效劉備之業,但是計划進行的並不順利。【《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斌遂自武興謀入蜀,成都府利州路兵馬鈐轄盧法原先與本路提點刑獄邵伯溫共議遣兵扼劍門拒之,斌乃去,蜀賴以安。」《宋史·盧法原傳》:「叛將史斌陷興州,諸郡多應者。法原命諸將堅壁,言戰者斬 ,眾以為怯。」《宋史·邵伯溫傳》:「擢提點成都路刑獄,賊史斌破武休,入漢、利,窺劍門,伯溫與成都帥臣盧法原合謀守劍門,賊竟不能入。」】由上述記載可知,建炎元年七月至十二月,史進在努力謀取蜀地,先從興州出發,向東攻破武休關,南下經興元府(未攻克)、克利州,直抵劍門關,但由於盧法原、邵伯溫等人採取堅壁清野的戰術,死守劍閣天險,史進(斌)不能入川,只得退回興州。

南下不成,史進(斌)轉而計劃攻取興元府、鳳州,但此時由金國大將完顏婁室率領的大軍一路勢如破竹,連下同州、華州、長安、鳳翔等地。河東經制使王燮兵敗逃到興元府,盧法原、張上行接納了他。當時史進(斌)向東攻打興元府,盧法原直撲興州,張上行、王燮等於興元府防守反擊,最終史進(斌)不但沒有攻克興元府,大本營興州反被官兵奪取。【《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元年十二月甲戌 ,"同州既陷,河東經制使王燮……率眾由金、商西入蜀。時叛賊史斌僭號興州,將攻興元府, 遣統制官韋知己、統領官申世景領兵扼之,復興州。」《宋史·盧法原傳》:「未幾,河東經制使王燮以乏食班師,法原開門納之,與燮同破斌,復興州。」《三朝北盟會編》:「王燮為河東制置使,軍於陝州。同州既陷,燮之兵潰亂不能整,乃留張昱治陝,燮率眾由金、商欲入川。州縣震駭,欲閉門拒守。獨提點刑獄張上行破眾議,迎燮處於興元府,給其衣糧。」】

由於此時對抗金兵入侵上升為主要矛盾,官軍和各路義軍暫時進入「蜜月期」,聯手禦敵,最終迫使金兵撤退,官軍和各路義軍趁機收復失地。【《宋史·曲端傳》:「建炎元年十二月,婁室攻陝西。二年正月,入長安、鳳翔,關、隴大震。二月,義兵起,金人自鞏東還。」《宋史·吳玠傳》:「建炎二年春,金人渡河,出大慶關,略秦雍,謀趨涇原。都統制曲端守麻務鎮,命玠為前鋒,進據清溪嶺,逆擊大破之……端遂攻蒲城,命玠攻華州,拔之。」】金軍退走後,官軍又開始著手對付各路義軍。【《宋史·曲端傳》:「二月,義兵起,金人自鞏東還,端時治兵涇原,端遣副將吳玠據清溪嶺,與戰大破之,端乘其退,遂下兵秦州,而義兵已復長安、鳳翔。統領管劉希亮自鳳翔歸,端斬之。」《三朝北盟會編》:「金人既退兵,涇原將曲端遂下兵秦州,而鳳翔、長安各為義兵收復。端大怒,執鳳翔劉彥希殺之。會叛賊史斌侵興元,不克,引兵還。」】

四、亢龍有悔。史進(斌)攻打興元府不克,大本營興州反而丟失,只得再攻興州、鳳州等地,都不能克,進退失據,只好退往關中。此時收復長安的義軍首領張宗諤假意招史進(斌)到長安共圖大業,史進(斌)也正想取長安為落腳點,於是應邀前往。但張宗諤心懷鬼胎,暗地裡將史進(斌)的部眾散去,史進(斌)發覺時,為時已晚,自己已是柙內之虎,池中之龍。【《宋史·曲端傳》:「初,叛賊史斌圍興元不克,引兵還關中。義兵統領張宗諤誘斌如長安而散其眾,欲徐圖之。」《吳武安功績記》:「劇賊史斌寇興、鳳,據長安,謀不軌……」】

張宗諤困住史進(斌),自以為得計,殊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此時官軍已收復華州,並消滅了鳳翔的義軍首領劉彥希。曲端與吳玠突襲長安,最終張宗諤被曲端殺死,史進(斌)雖殺出重圍,逃至鳴犢鎮,卻被吳玠活捉,最終被凌遲處死。【《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二年十一月,涇原兵馬都監兼知懷德軍吳玠襲叛賊史斌,斬之。」《三朝北盟會編》:「會叛賊史斌侵興元,不克,引兵還。忠義兵統領張宗諤誘斌至長安而散其眾,欲徐圖之。端遣玠襲擊斌,斌走鳴犢鎮,為玠所擒,端自襲張宗諤殺之,收復長安,以斌凌遲處斬。」】

至此,九紋龍史進(斌)結束了短暫而輝煌的一生。【據何心《水滸研究》「水滸傳編年」考證,史進於政和二年(1112)初登場時十八九歲,至建炎二年(1128)身死時,應為三十四五歲。】正應了「其興也勃,其亡也忽」那句話,不由得讓人唏噓感嘆。但這水滸英雄發出的最後一聲怒吼,時至今日,仍令我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王允為何要除掉蔡邕?董卓之死或只是誘因!
此人屠戶出身卻飽受爭議?膽略或超曹操,一招險棋瞞過天下英雄!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