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孩子來詩里,尋找舌尖上的春天!

帶孩子來詩里,尋找舌尖上的春天!

春天是出遊踏青的好時候,草長鶯飛,雜花生樹,莫辜負那奼紫嫣紅的春光。

春天也是屬於吃貨們的好時候。中國人講究飲食要隨時令變化,兩千多年前的《論語》上就說要「不時不食」,意思是吃東西應季節,到什麼時候吃什麼東西,很多食物的名字也因此都會加上季節的前綴。

細數下來,這其中要算帶「春」字的最多了,什麼春卷,春盤,春餅,春筍等等,立春節氣還有咬春(吃蘿蔔或春餅)的習俗。不吃點順時令的東西,簡直就好像沒經歷過春天,果然是一個好吃的季節。

在大詩人杜甫的筆下,這春天的食物總能勾起他特別的回憶。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立春》

所謂春盤,其實就是把春餅(也叫做春卷)和生菜放在盤子里。立春的時候流行吃春盤,此外還要吃個蘿蔔,據說可以去春困。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贈衛八處士》

春天的韭菜正當季,趁著雨夜摘取,更多了幾分清新口感,黃粱則是上好的小米。詩人見到了久別的朋友,大家彼此熟悉,無需客套,所以主人招待以家常的菜肴,更有親切的感覺。

南方二三月間,天氣回暖,是桃李爛漫的時候,也是春水盛漲,魚群活躍的時候,新鮮肥美的鱖魚是成名已久的佳肴,不用多說,且來看詩。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歌子

張志和

山前白鷺飛,水底鱖魚肥,看著兩岸盛開的桃花,詩人頭戴著箬笠,身披著蓑衣,有斜風細雨又如何,忙著垂釣,不急回家。

西塞山前如此優美的景色,自然令人流連忘返。而水裡那味道鮮美的鱖魚,恐怕也是詩人樂於垂釣的原因吧!古往今來的詩人對於鱖魚的滋味都是極力稱讚,它肉嫩無小刺,清蒸紅燒皆宜,陽春三月正是它最為肥美的時候。

景好味好詞更好,這首漁歌子在當時就被人們稱作絕唱,後來人對詩中的情境更是神往不已。連宋代大文豪蘇軾都是這首詞的忠實粉絲,常常在口中吟誦,感慨再三。

其實蘇軾本人便是一位資深的吃貨。他不光是愛吃,而且懂吃會吃,甚至還發明了一系列別出心裁,廣受好評的美食,比如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湯等等。

這樣一位對美食充滿熱愛的詩人,他筆下的春天,該會是怎樣的景象呢?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惠崇是宋代初期的一位僧人,他能詩能畫,在當時的名氣很大。蘇軾和惠崇並不是一個時期的,但是對於惠崇的畫作卻是心許已久,偶然的機緣下看到了他所繪的春江晚景圖,興緻大發,便題了這首詩。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搖曳生姿,首先感知了春暖的訊息的,是江水中嬉戲的鴨子們。這描寫的應該是早春,桃花還沒大規模成片的盛開,只有稀疏的三兩枝綻放。而動物們是最能感知外在季節變化的,鴨子常年生活在水中,它們當然是很早覺便察出春水回暖,溫度上升,這其中頗有一番「一葉落知天下秋」的道理。

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了。蔞蒿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可以炒菜,也可以釀酒,還可以從它的枝葉中提取香料,蘆筍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蔬菜啦。滿地的青綠悅人眼目,再加上前兩句的桃花,春水,鴨兒,可謂是對惠崇的畫作了完美的文字概括。

然而蘇軾的筆鋒一轉,正是河豚欲上時,他想到的卻是這個時候應該有河豚出現了。河豚有劇毒,然而肉質極為鮮美。民間俗話說,不吃河豚糊塗,吃了河豚糊塗,可見河豚美味對人們的誘惑。古人認為蔞蒿,蘆芽,菘菜三者烹煮,與河豚最為搭配,如此說來,蘇軾也可是想起來了這道美味吧!

給畫題詩,最後落在了吃上,蘇軾的吃貨本性終於暴露了。不過這個聯想絕對稱得上是神來之筆!前面說了鴨子能感知江水的回溫,那麼生活在江中的河豚自然也是最早感知春天消息的,它們躍出水面,意味著春天真的來了。這本來是畫面所沒有,也難以呈現出的。蘇軾用這個巧妙的聯想,給畫面注入了一股勃勃生氣,終於造就了這首千古佳作。

1

END

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啟正童閱Live 的精彩文章:

TAG:啟正童閱L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