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老師把學生虐出血,果然「爆裂」
經常能聽到身邊的朋友吐槽自己的老師多麼多麼變態,多麼多麼不通情理。
毒藥君覺得他們都有點矯情,跟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的電影中的老師一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就是這部——
《爆裂鼓手》
Whiplash
《爆裂鼓手》是一部口碑兩極分化的電影,一部分人給他五星,因為其精準簡潔不拖泥帶水的剪輯和行雲流水的節奏;
另一部分人給他一星,因為無法接受片中令人髮指的教育方式。
電影中老師的種種變態行徑和扭曲的師生關係的確會帶給人略微不適的感受,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觀眾們對電影本身的評價。
近25萬人為《爆裂鼓手》打下8.6分。
從電影藝術的角度審視《爆裂鼓手》,從剪輯到劇情再到演員功底,它幾乎沒有明顯的瑕疵,對《爆裂鼓手》這份答捲來說,8.6的分數稍稍偏低。
但也不可否認,價值觀的輸出也是評定一部影片的重要標準,觀眾不認同打個低分也在情理之中。
《爆裂鼓手》是個「早產兒」,拍攝周期只有19天,整個製作過程也只用了70天而已。
如此「倉促」製作出的《爆裂鼓手》卻一鳴驚人,一舉拿下聖丹斯電影節劇情片評審團大獎。
而後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剪輯、最佳音響效果的提名,並最終斬獲最佳男配角和最佳音效獎項。
電影中的男配扮演者J·K·西蒙斯無疑是整部電影最亮眼的一顆(老)星。
前段時間毒藥君給大家推薦過西蒙斯老爺子的新作《相對宇宙》,妥妥的燒腦科幻大劇。西蒙斯在劇中一人分飾兩角,更加凸顯老爺子深厚的表演功底。
憑藉《爆裂鼓手》斬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老爺子也是實至名歸。他在這部電影中的表演實在是太出彩了。
先來看看電影講了個啥故事。
音樂學院的新生安德魯是個熱愛音樂的少年,痴迷於爵士樂。希望能成為Buddy Rich那樣的傳奇鼓王。
千里馬需要伯樂,安德魯有天分,但也需要名師調教。在音樂學院里,公認的最佳老師就是弗萊徹(J·K·西蒙斯飾)。
在弗萊徹的職業生涯里沒有失敗,經他手調教的樂隊參加各種比賽無一敗績。在爵士樂領域裡,他是塊金字招牌。
一次偶然的機會,弗萊徹挑選安德魯進了自己的「錄音室」樂隊坐板凳席位,也就是替補鼓手。
對安德魯來說,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討得導師弗萊徹的歡心能夠讓自己更進一步。他開始更加努力的練習爵士鼓,以期坐上首席鼓手的位置。
但弗萊徹老師可不是個善茬,什麼慈祥、和藹這些當代老師的必備品德完全不存在。
髒話連篇,練得不好了就被罵個狗血噴頭,扇巴掌扔椅子更是家常便飯。
在弗萊徹的高壓下安德魯開始夜以繼日的練習,把床搬進練習室,每天不是在聽音樂就是在打鼓。
手被鼓槌磨破了貼上創可貼繼續打,一個不夠就兩個。
上位的機會很快就來了。
一次比賽,首席鼓手的樂譜被安德魯不小心弄丟。而這位首席鼓手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背不下來樂譜,演奏時需要樂譜進行視覺提示。
影片並沒有交代到底是不是安德魯故意弄丟樂譜的,總之,安德魯抓住了機會。
勤奮的練習讓他把樂譜背的滾瓜爛熟,關鍵時刻一上場一點沒掉鏈子,順利的完成演奏,「錄音室」樂隊再次拿下第一名。
此戰過後,安德魯如願以償的坐上了頭把交椅,成為「錄音室」樂隊的首席鼓手。
但首席的位置可不是這麼容易做的,導師弗萊徹很快找來了另一位替補鼓手康諾利作安德魯的競爭對手。
規則很簡單,誰打得好誰當首席。
安德魯慌了,好不容易淘汰了原來的首席自己上位,現在又來了一隻豺狼盯著自己的位置。
於是他開始更加拚命、更加瘋狂地練習。
甚至跟女朋友分手,理由是談戀愛會耽誤自己追逐夢想。
畜生啊!這麼好看的小姐姐!
可是拼盡全力的安德魯還是輸了,因為一次車禍。
一次比賽前夕,安德魯為了趕時間超速駕駛出了車禍。
打鼓打到走火入魔的安德魯像個瘋子一樣,滿頭鮮血的從車裡爬出來,再滿頭鮮血的跑進演奏廳。
告訴所有人他沒事,然後用受傷的雙手繼續演奏。
結果可想而知,安德魯搞砸了。
在被弗萊徹趕出樂隊前,歇斯底里的安德魯痛扁了這位無良導師一頓。
被音樂學院開除的安德魯彷彿也找回了生活的寧靜,他封了鼓,扔掉所有CD,撕下偶像的海報,過起了正常的平靜生活。
趕走安德魯沒多久,弗萊徹也被音樂學院開除了。
原因是之前被他開除的學生因為焦慮症和抑鬱症上吊自殺了,律師以「極端指導」控告弗萊徹虐待學生。
律師找到安德魯希望他能作為匿名證人提供證據,安德魯沒考慮多久就答應了。面對毀掉他夢想的人,安德魯似乎的確不需要猶豫。
緣分很奇妙,本來再也不會有交集的兩個人也會突然相遇。
安德魯閑逛時看到弗萊徹在一家酒吧彈琴,兩個人坐下來聊了很久,最後弗萊徹向安德魯發出一份邀請:自己馬上要在音樂節上帶領樂隊演奏,沒有合適的鼓手,希望安德魯能來幫個忙。
想到能夠繼續上台打鼓,安德魯心中熄滅的音樂火種再次熊熊燃燒,他答應了弗萊徹的邀請,再次走上台坐在心心念念的爵士鼓前演奏。
安德魯滿心歡喜的認為這是自己職業生涯的重新開始,但事實證明他還是太天真。
弗萊徹早就知道他就是讓自己丟了飯碗的罪魁禍首,這次邀請就是弗萊徹的復仇。
台下坐的大多是專業人士,在這種場合搞砸了演出,職業生涯就從此斷送。
演奏開始,弗萊徹選了一首安德魯不熟悉的曲子,結果可以預見。
手忙腳亂的安德魯一頓亂敲。
復仇成功的弗萊徹得意洋洋,搞砸演出的安德魯黯然離場。
假如這就是故事的結尾,那這就是一出活生生的「惡魔導師毀掉有志青年人生夢想」的暗黑狗血故事。
但真正激動人心的時刻才剛到來,安德魯又回到了台上,重新拿起鼓槌。
這一次他採取主動,帶領全隊演奏經典曲目《大篷車》。
剛剛經歷過大起大落的安德魯近乎癲狂的完成了這次演奏,拿著鼓槌的雙手再次沾滿鮮血,瘋狂地在面前的爵士鼓上敲出雨點般的鼓點。
看著神似「入道」的安德魯,弗萊徹也為之動容。指揮起樂隊進行演奏,最後兩人合作完成了一場華麗的演出。
《爆裂鼓手》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勵志電影,按照「勵志電影」的套路,這一場最後的演出絕不應該是弗萊徹復仇的舞台。
在剛看到弗萊徹向安德魯發出邀請時,毒藥君的心裡多少有點失望。因為假如跳過復仇的戲碼,兩個人直接站在台上完成一次完美的演出,那《爆裂鼓手》還要再被扣掉不少的分數。
還好,弗萊徹的復仇將劇情重新拉高,將電影隨著音樂推向最後的高潮。弗萊徹這個「魔鬼導師」的人物形象也隨之變得更加豐滿。
作為一名老師,弗萊徹是個徹頭徹尾的人渣,這一點無可厚非。
在他的心目中,沒有「師德」這一概念。他需要的是能夠符合自己要求,演奏出完美爵士樂的「天才」。
而天才不需要同情和憐憫,就像電影中他曾反覆提到的查理·帕克(美國知名的薩克斯演奏家)。成功的藝術家會經歷無數磨難,而侮辱和毆打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影片最後安德魯的完美演奏似乎單方面暗示著「弗萊徹式教育」的成功,但別忘了安德魯本身對於藝術理想和自我價值實現的追求。
在安德魯心中,親情友情愛情都不重要,畢其一生追求的就是那個「大師級」的稱號,像鼓王Buddy Rich一樣。
安德魯的最後一場演出並不是屈服,而是一種雙向成全,安德魯完成了一場大師級演奏,弗萊徹也找到了自己一直苦苦尋覓的查理·帕克。
如果非要在《爆裂鼓手》中找出一個是與非的對立面。
那就是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熱愛與成功到底哪個更重要?
將藝術本身當作人生追求和在藝術上追求成功,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歸根結底是抱著一顆赤子之心還是功利之心。
將藝術功利化本身是否背離了藝術的初衷,這是《爆裂鼓手》深藏的最終命題。
弗萊徹所施行的「邪道」教育將功利性貫徹始終,對學生教育理念永遠是「成為偉下一個查理·帕克」、「當上林肯中心的首席」、「和唱片公司簽約」,想獲得這些榮譽必須經受苦難,於是學生們的噩夢就開始了。
真正讓安德魯和其它學生忍受這種教育方式的,也正是自己內心的慾望和功利心。
從技術層面上來說,《爆裂鼓手》的剪輯堪稱經典。
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矛盾不斷升級,影片的節奏一直在加快,和爵士樂的搭配呈現出一種MV既視感,節奏感極強。
影片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多餘鏡頭,劇情與爵士樂的節奏像兩隻互相咬合的齒輪,搭配默契。
最後一場「生命大和諧之演奏曲」,在弗萊徹和安德魯之前拉鋸式的搖鏡頭,給人以「高手過招」的緊張感,你出招我接招,看的極其過癮。
弗萊徹雖然是個「惡人」,但說的有些還是很有道理的。
毒藥君摘出來放在結尾,供大家品評。
「不錯」這兩個字,是個磨盤,磨出一個又一個平庸的人。
最後,表白西蒙斯老爺子,演技嘎嘎硬!
近 期 熱 點


※余文樂潮牌犯眾怒!中國藝人絕對不能觸碰的14條紅線
※口碑不亞於《紅海行動》,可惜你們很多人都看不到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