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腰,太極腰,沒腰太極練不高!

太極腰,太極腰,沒腰太極練不高!

太極無二理。這說的是任何太極拳流派在原理上都必須要遵循太極的那個理,否則練拳就沒有了準繩依據。故在李氏古傳太極當中又有離理非太極一說。

正雷太極書院張晉僖老師授課中

如果將之落到實處亦是如此。即,無論哪門哪派的太極,離了腰胯的內容,則練之也是不會受益。而腰胯又本是一體,猶如手掌和手臂不能分家是一個道理。但二者終歸還是有所區別。

太極拳素有太極腰的美稱,故練太極首要是不可無腰。而太極腰在哪裡呢?就在肚臍後正對著的腰椎關節的那個點上。古傳舊稱「三寸嫩芽」是也。

十三勢行功歌對此言道:「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這個點得能動起來,它一動,再結合胸椎關節的內含變化,則脊椎整個這條大龍才能真正的蘇醒復活。這是用身體玩四肢的一大關鍵。

腰椎這個點鬆開了,活分了,整個的丹田也就開了。故十三勢行功歌又說:「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這說的都是一因一果的事兒。在心會論中也對此說的極為清楚:「腰為第一主宰,丹田為第一賓輔。」

正雷太極書院張晉僖老師授課中

腰的變化不僅僅能起到這些關聯性的作用,它還是將上下肢有機串聯的關鍵。如果說上下好比太極圖的陰陽魚,那麼腰就是陰陽魚的那條S線。也就是說,上下的相隨,節節的貫穿都是從腰這裡通過S形而得以實現的。

而胯則是兩腿在步法變化下的重心移動過程中的練習關鍵。古法對於太極拳舊稱陸地行舟。就是好比小船在水中行駛一樣。而在地面上亦須和水中不能有所不同,即在式子的運動以及變轉中,兩腿的虛實變化須在襠下實現弧形的過渡,而不能是平走。如此才有了:飄飄蕩蕩浪里鑽,上輕下沉不倒顛「的美言。

而此處所說之沉非沉重之意,乃向下松沉之謂是也。即如小船在水中須有向下之作用,方能借著水的浮力而向前上方行駛的道理一樣。而欲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非松腰椎那一點而不能得成。即所謂的松腰落胯是也。

正雷太極書院陳正雷老師與張晉僖老師

因此說,腰胯是分不得家的。但腰在太極拳當中所起到的作用卻是多樣性的,且是因的範疇。故多言腰而少言胯即此理是也。用胯得學會推胯,坐胯方可。胯之一推,順之一旋,實腿胯根向內順而轉沉,一胯托一胯,則功夫到矣!

作者:薛文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龍鳳神獸+五行太極!冬奧開幕式全是中國元素 韓國當自己的?
解讀「武道論」太極拳賽事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