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掐一抹嫩芽尖,嘗春天的味道

掐一抹嫩芽尖,嘗春天的味道

GIF

中國人的食物,像一幅風景畫,展現的是四季的流轉;也像一部紀錄片,收錄的是人與自然的相處。眼下,正是嫩芽初綻的季節,在文藝青年眼中,春芽是春天先行的芬芳;但在吃貨青年的眼裡,能吃的春芽都是菜。今天,Linda就帶大家沿著京廣線,從南吃到北,不負這春天的饋贈!

南方的春天比北方來得早,從珠江三角洲出發,踏上我們的美食之旅是極好的選擇。微風吹來些許咸濕的空氣,來到了廣州,那一定要體會一下廣州菜的「清、鮮、爽、嫩、滑」。守宮木就是這個時節最鮮的野味兒。

守宮木還有其他更富食物氣息的名字,像樹仔菜、越南菜、泰國枸杞、減肥菜等。

它有著長而細的枝條,這些枝條的上部在新生時還呈棱狀,老了之後便像被時光磨去稜角般呈圓柱狀了。

在最近幾年裡,守宮木悄然發展成一種高級蔬菜。它的嫩枝、嫩葉的營養價值是普通蔬菜的2-3倍,每100克中含有蛋白質6-10克,還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B及豐富的礦物質。這麼富有營養價值的植物,還不容易有病蟲害,難怪發展潛力如此之大。

南部的人們,每年春天一到,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嘗嘗這守宮木的清脆鮮嫩。摘下嫩梢嫩葉,煮湯或涼拌,入口便是那清脆多汁的清香美味。不過,沒採摘過的小夥伴千萬要注意,守宮木的果實有毒性,可不要亂吃哦。

Linda還在回味著清脆多汁的守宮木,火車已經穿過了大瑤山隧道到了湖南境內。綠水蜿蜒而來,摺疊於青山之中,空曠山野里不知道生長著多少自然的珍寶。聽說最有名的就是那湘西的土家神茶,入口微苦,回味甘甜,喉如甘涌。

土家神茶——莓茶,學名顯齒蛇葡萄,是第四世紀冰川滅絕性掃蕩後的珍貴植物。

莓茶有著圓柱形的小枝,枝條光滑無毛。它的葉片大多為卵橢圓形或者長橢圓形,葉片的上面為綠色,下面為淺綠色。

莓茶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主要分布於海拔500-1200米的紅砂土壤。

生長在隱秘山間的莓茶像一位世外高人般具有一身超脫技能。根據醫學研究鑒定,莓茶含有人體必需的17種氨基酸和14種微量元素。它還是「黃酮之王」,是目前所有被發現的植物中黃酮含量最高的。這黃酮功效可大了,抗氧化、降膽固醇、增進傷口癒合和止痛都不在話下。

這個季節路過湘南,正好能喝到鮮爽的芽茶。以茶枝頂端的嫩芽、嫩葉為原料製作而成,價格可昂貴著呢。等再過一陣兒,芽、葉成熟了,就屬於葉茶了。泡飲時,不需要洗茶,在第一泡時溶出的黃酮高達70%,可謂精華呀。

空氣里的清茶淡香,隨著火車穿過洞庭湖,似乎慢慢變成了另外一種奇特的香味。原來,這是到了香椿產量最大的湖北地區了。湖北鄂菜以酸辣爽口著稱,連這香椿的做法都有些特別,酸辣味的涼拌香椿,很多人沒吃過吧?

香椿在有些地方又叫做香樁頭、椿天、春苗,在漢代時,人們就有了食用香椿的習慣。

香椿的葉片一般為偶數羽狀複葉,葉面無毛,葉根部為淺綠色,葉梢為黃褐色。當我們把葉片揉碎後會有類似「香蔥」的香味。

雖然湖北的香椿產量最大,但是喜溫喜光又耐凍耐濕的香椿可是遍布大江南北。

作為春季常見時令菜的香椿,不僅風味獨特,營養價值也不低。香椿葉富含維生素C、磷、胡蘿蔔素、鐵,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並有很好的潤滑肌膚的作用。

作為「樹上蔬菜」,我們常吃的是香椿樹的嫩芽,採摘時以芽色紫紅、芽長10厘米左右為最佳。把香椿去蒂,洗乾淨,用沸水焯一下,再加黃醋、辣醬、醬油、薑末等調料淋汁,一道簡單酸辣涼拌香椿便出爐了。

嘗完了這南部荊楚的涼拌,心裡又惦記起了北方的醬食。正好,列車一路向北開往華北平原,一定不能錯過帶有北方醇厚風味的刺嫩芽,蘸著辣醬、大醬、肉醬,好吃得讓你捨不得撂筷子。

刺嫩芽,又被稱為刺老芽、刺老鴉、虎陽刺等,是著名的上等山野菜,被譽為「山野菜之王」。

刺嫩芽耐寒、耐旱、耐陰,喜歡濕潤的微酸性土壤,常生長在海拔250-1000m的山溝旁。

刺嫩芽身高一般在2-5米,因為它的樹榦上長有粗壯直刺,小枝上長有細刺,故而被稱為刺嫩芽。

即使渾身都帶刺,也擋不住吃貨的步伐,可見刺嫩芽口味之佳、價值之高。刺嫩芽的嫩芽富含氨基酸;根皮具有入葯的價值,能強壯筋骨、祛風除濕和補氣安神;種子可以榨油,供工業制肥皂使用。

雖然刺嫩芽的採摘時期一直從春天延伸到夏初,不過春季嫩葉口感最佳。採摘好10厘米左右的頂芽,洗凈、焯水、瀝干,再配以豐富的醬料便可以蘸食。一口嚼下去,鮮嫩的芽葉混著美味的醬料,舌頭都要吞下去嘍。

有的小夥伴們可能要疑惑了,以前天天念叨著不要隨意折摘樹木枝條的Linda今天怎麼會說起採摘嫩芽呢?其實呀,適當採摘野菜的嫩芽可以幫助它們生長。

這種方式在無形中做到了去除頂端優勢

這趟滿溢著大江南北風土情韻的北上之旅,不僅能嘗到春天的味道,還能幫助樹木生長,可真不錯。不過「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植物們的成長需要一定的周期,吃貨們可要保持理性管住嘴,有節制地採摘、食用,合理利用食材。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僅作學習交流使用。

參考文獻:

[1]趙二勞,馮冬艷,武宇芳,賈鵬燕.香椿葉提取物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研究[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4(06):69-72.

[2]白秀秀,夏廣萍,趙娜夏,董虹玲,邵澤艷,韓英梅.張家界產莓茶中的酚性化學成分[J].中藥材,2013,36(01):65-67.

[3]熊習昆,楊國光,張靜,李欣,黃瓊,王鳳岩,黃俊明,楊杏芬.守宮木Sauropus androgynus毒理學安全性評價[J].中國公共衛生,2011,27(12):1553-1555.

[4]彭福元.茅岩莓茶[J].湖南農業,2010(07):11.

[5]胡薇,劉艷如,繆妙青,高瑞龍,張鼎華.多用途樹種香椿的研究綜述[J].福建林業科技,2008(01):244-250.

[6]楊暹,郭巨先.華南主要野生蔬菜的基本營養成分及營養價值評價[J].食品科學,2002(11):121-125.

[7]趙洪新.人蔘蔬菜──剌嫩芽[J].蔬菜,2001(01):35-36.

[8]姜曉莉.刺嫩芽山野菜的開發利用[J].農牧產品開發,1999(07):13-14.

[9]李毓敬,林初潛,潘文斗.木本野菜守宮木[J].廣東農業科學,1998(04):18-19.

[10]劉月珍,李玉平.香椿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探討[J].河北林業科技,1997(04):52-53+55.

更多數據,可登錄國家林業科學數據共享服務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家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TAG:林家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