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丁浩將徐曉冬「打」出內傷?想辦法打贏之前,請先學會認輸!

丁浩將徐曉冬「打」出內傷?想辦法打贏之前,請先學會認輸!

最近,一場「比武大會」吸引了公眾的目光,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時髦話題。這場引人矚目的「比武」,便是「詠春傳人」丁浩和「格鬥狂人」徐曉冬之間的較量。對兩名參賽者而言,比賽比的是個人勝負,但是對關注這場比賽的公眾而言,這場比武卻承載著「如何看待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這樣一個更加宏大的命題。

這場比武的結局,可謂是一場「黑色幽默」。一方面,觀眾都看到,身為「詠春傳人」的丁浩,被徐曉冬先後擊倒6次;另一方面,在場的主持人卻在原定的三場比賽只進行了一場的情況下,高調宣布了「比賽平局」,「雙方都是勝利者」。

要說「比武」這件事上一次如此火爆,恐怕還得回溯到上世紀80年代,《少林寺》《陳真》等武林題材影視作品熱映的時候。那場武術風潮背後,是中國人對武術國粹的真誠熱愛,以及「一雪國恥」的激昂情緒。然而今天,當「比武」再次成為社會熱詞的時候,「傳統武術」卻成為了一個備受爭議的概念,被放置到輿論的聚光燈下接受公眾的質疑與審視。

最近幾年,傳統武術被媒體曝光了數起騙局,譬如被央視曝光的「太極宗師」閆芳,就發明了「隔山打牛」的假功夫招搖撞騙。與此同時,傳統武術的技擊水平也開始受到質疑。人們最早質疑的,是某些傳統武術過於浮誇的自我宣傳,以及一些武術修鍊者從外國「找軟柿子捏」為自己臉上貼金的行為。之後,隨著專業的現代搏擊人士的介入,這種質疑漸漸上升到了傳統武術本身實戰能力的層面上,而在有限的幾場「比武」之中,傳統武術幾乎無一勝績,更是加深了公眾的疑慮。

最近這場「比武」已經結束了一周有餘,然而,網路上對這這件事的議論卻依然不絕如縷。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參賽的「詠春傳人」丁浩在比賽結束後,發表了大量「不服輸」的言論。面對媒體的採訪,丁浩先是找出了各種客觀原因為自己的表現辯護,如自己「沒吃飽」「不適應氣候」,之後又表示徐曉冬受了「內傷」,讓人去問問他「這兩天還能不能吃飯」。

比賽剛結束時,輿論對丁浩給出了正面評價,認為「傳統武術敢於和現代搏擊正面對決,輸了也不難看」,甚至認為丁浩「雖敗猶榮」。然而,丁浩的發言卻成為了輿論「反轉」的導火索,他的「不服」不僅沒有提高傳統武術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反而給自己和武術界都貼上了「輸不起還狡辯」的標籤。這一點恐怕是他始料未及的。

應當承認,在當下,中國傳統武術已經走到了一個必須自我反思、自我突破,如此才能浴火重生的歷史關口。接踵而來的各類質疑,和「比武大會」上的一次次失敗,正是這一局面的具體表現。

傳統武術是「國粹」,不論在文化還是體育領域,都曾經作出巨大貢獻,這一點誰也否定不了,也無意否定。然而,傳統武術如果想有進一步發展,就必須面對現實。傳統武術確實存在短板與軟肋,在技擊水平上確實有待改進和提升,否則,很難與現代搏擊體系抗衡。

丁浩的表現以及輿論對其表現的反應,倒是給傳統武術界提了一個醒,那就是在想辦法打贏之前,應先學會「認輸」。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知恥而後勇」,「知恥」是「後勇」的先決條件,只有大大方方地承認失敗、面對失敗、從失敗中反思和總結,傳統武術才能浴火重生。若是被人屢次打倒還不願意承認失敗,那麼改進也好,發展也好,永遠都只不過是停留在紙面上的空話。

作者 / 楊鑫宇 編輯 / 蒼 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運倉內參 的精彩文章:

修憲在即!憲法如何完善成今天的模樣?
不孝子毆打90歲老母!讓老人「老有所養」才是治本之道

TAG:海運倉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