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占低年級選文總數34.1%!童話課文怎麼教?統編教材老師必收!

占低年級選文總數34.1%!童話課文怎麼教?統編教材老師必收!

童話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激發兒童閱讀興趣、陶冶兒童情操以及培養兒童創造性思維有重要的作用。統編教材也選用了大量的童話作品,1~4冊選用童話29篇,占選文總數的34.1%。

今天,我們就聽高人來談談,「童話」教起來,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一學段的閱讀目標提出:讓學生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童話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以符合兒童想像力的情節,採取誇張、擬人、象徵等方法編織而成的一種富於幻想色彩的故事,是一種比較適合兒童閱讀的文學體裁。

筆者嘗試通過對部編教材1~4冊(一年級上、下冊,二年級上、下冊)童話類課文進行歸類分析,正確定位第一學段童話教學目標,提煉童話類課文教學的基本策略。

占低年級選文總數34.1%!童話課文怎麼教?統編教材老師必收!

占低年級選文總數34.1%!童話課文怎麼教?統編教材老師必收!

統編教材1~4冊,有哪些童話課文?

占低年級選文總數34.1%!童話課文怎麼教?統編教材老師必收!

統編教材 1~4 冊選用童話 29 篇。具體見下表:

占低年級選文總數34.1%!童話課文怎麼教?統編教材老師必收!

點擊可放大哦~

從入選的童話看,統編教材保留了許多經典的童話故事,在1~4冊教材中,有11篇是從老教材中選用的,如《小猴子下山》《小壁虎借尾巴》等。同時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又回來了,比如《小公雞和小鴨子》《咕咚》《寒號鳥》《雪孩子》《小馬過河》等。也適度引進了國外的一些經典童話,如俄羅斯謝爾古年科夫的《霧在哪裡》,匈牙利民間故事《狐狸分乳酪》等。

統編教材中所選用的童話,基本為擬人體童話,作家賦予了大自然的一切生物具有人的特徵與性格。自然界中的雨點兒有助人為樂的品質,水娃娃和風娃娃具有雙重性格,霧則是一個淘氣又頑皮的孩子,雪孩子有捨己救人的美德。植物世界也是如此可愛,圓圓的荷葉是大伙兒的好朋友,棉花姑娘求人治病,樹和喜鵲是鄰居。動物世界更加精彩:可愛的小蝸牛發現了四季變化的秘密,小兔子在觀察中發現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謙虛又有禮貌,小公雞和小鴨子互幫互助,小猴子的三心二意......這些童話語言生動有趣,形象活潑可愛,尤其適合低段的兒童閱讀。

占低年級選文總數34.1%!童話課文怎麼教?統編教材老師必收!

童話教學,目標是什麼?

如何正確定位第一學段童話教學的目標,關係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質量和閱讀品位等問題。

第一,感知童話文體。注重童話情境的營造,在讀童話的過程中認字識詞,朗讀表演、想像說話。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學生感知童話的文體特徵,初步掌握童話閱讀的基本策略。

第二,樂於閱讀童話。學生在閱讀童話的過程中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表達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分享閱讀的快樂,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獲得智慧啟迪。

第三,提升語文素養。初步掌握童話故事的基本結構,能講述讀過的童話故事,了解童話特殊的表達形態,樂於創編童話,提升語文綜合素養,培養想像力、思維力和創造力。

占低年級選文總數34.1%!童話課文怎麼教?統編教材老師必收!

童話教學,基本策略有哪些?

占低年級選文總數34.1%!童話課文怎麼教?統編教材老師必收!

汪潮教授在《不同文體教學》一書中指出:「一般來說,文學作品具有三個層次:語言符號—文學形象—文學蘊含。」這告訴我們,童話教學應有以下不可缺少的三個環節:一是識別語言符號,學習語言,感受童話語言美;二是再現文學形象,培養想像,體悟童話形象美;三是挖掘童話意蘊,培養思維,理解童話內涵美。

(一)情境激趣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導入童話時,教師可以精心挑選音樂、動畫來渲染氣氛、烘托場景,營造童話故事的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例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我就截取了小壁虎在牆角爬來爬去捉蚊子的動畫視頻,活潑可愛的小壁虎形象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於是在與小壁虎打招呼中走進了文本,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占低年級選文總數34.1%!童話課文怎麼教?統編教材老師必收!

童話故事本身具有很強的情境性,學生在閱讀童話的過程中,能不知不覺地走進故事,產生「我就是故事中的那個角色」的意象,達到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例如,在初讀《小壁虎借尾巴》時,我利用「微課」圖文並茂、生動形象的優點為學生講述故事,引導他們感知內容。在品讀童話階段,筆者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讓學生變身成為童話故事中的小壁虎,與小魚、老牛、燕子去對話,把「我」化在故事裡。

(二)學習語言策略

統編教材第一學段入選的童話故事,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有趣,保持了口語的特點;情節簡單、形象鮮明、結構反覆,具有「講故事」的特徵。這些對於低段學生的語言學習有積極作用。

01

角色表演

童話因其故事生動有趣,語言豐富多彩而吸引學生,把角色表演植入課堂,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童話的興趣,同時內化和積累語言,感受形象,理解意蘊。

低年級的學生天真可愛、樂於表現,讓他們戴上童話故事中角色的頭飾,做出動作、模仿口吻、表現神情,他們常常會樂在其中。

哪些童話是適合表演的呢?比如,對那些以對話推動情節的故事,就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那些結構反覆的童話也適合表演。教師在指導學生分角色表演朗讀的時候,可以由扶到放。

占低年級選文總數34.1%!童話課文怎麼教?統編教材老師必收!

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個童話時,小蝌蚪先找到了鯉魚媽媽,又找到了烏龜媽媽,最後在兩位媽媽的指點下,終於找到了自己的青蛙媽媽,類似故事情節反覆呈現。在教學時,我重點指導學生演好和鯉魚媽媽的對話,在表演中理解「迎上去」,感受小蝌蚪的禮貌。後兩次則放手讓學生組成四人小組進行合作演讀,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把故事演活。

角色表演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學生的表現欲和創作欲被激活。童話的語言、形象深深紮根在學生心中,於是童話中蘊含的學生髮展的核心素養得以無痕滲透。

02

聽講複述

在童話教學過程中,複述——講故事仍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從童話的起源上講,最早流傳於民間的童話就是成人為兒童編的、講給兒童聽的故事。童話本來就是一種口耳相傳的文學作品,具有容易複述的特徵。因此,聽故事和講故事是進入童話和走出童話較好的教學策略。

我們可以在教學童話前,通過教師聲情並茂講故事的方法吸引學生進入情境,激發閱讀興趣。童話故事結構上的表達特點,也使它適合低齡兒童進行口頭複述。大多數童話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來敘述的,很多情節又是結構反覆呈現,便於學生記住故事的情節,進行創造性複述。

如《蜘蛛開店》這個童話課後的「示意圖」,清楚地表達了蜘蛛開店三次更換招牌的故事。在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藉助這個情節圖來複述故事。又如《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科學童話,巧妙地將蝌蚪發育成青蛙的科學知識蘊含在故事之中。「小蝌蚪怎樣長成青蛙的」是教學重點。

占低年級選文總數34.1%!童話課文怎麼教?統編教材老師必收!

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讀全文,找到小蝌蚪生長變化的句子,然後認真地讀一讀,並結合課後題,藉助插圖,用「先......接著......然後......最後」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說清楚小蝌蚪是如何發育成青蛙的。然後,再加入鯉魚媽媽和烏龜媽媽等角色,藉助故事中的反覆情節,引導學生把故事講生動、講有趣,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過程中學習和運用書面語言,提高講故事能力。

03

引發想像策略

童話最大的藝術特點就是幻想,運用擬人、誇張、象徵的寫作方法,敘述故事,表達美好情感。低齡兒童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個個是想像的天使。為此,在童話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童話故事中的空白點、延伸點,充分利用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像,還原場景,豐滿人物形象,啟迪思維。

我在教學完《咕咚》1~4段後,抓住文本空白點設計了這樣一個想像說話環節:大象看到大伙兒都跑起來了,他是怎麼做的,又會怎麼喊呢?請你仿照課文的樣子說一說。

有的學生說:「大象看見了,也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趕緊逃命吧!』」有的學生說的時候,還加上了動作,演得繪聲繪色。

在學完《小壁虎借尾巴》後,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想像說話的情境:「後來又有一隻小壁虎不小心斷了尾巴,它會向誰去借尾巴呢?」(出示句式,出示孔雀、蜥蜴、松鼠、袋鼠等動物圖)引導學生想像說話。

占低年級選文總數34.1%!童話課文怎麼教?統編教材老師必收!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想像能喚醒學生的認知,激活他們的思維,感受童話神奇而美好的意境。

占低年級選文總數34.1%!童話課文怎麼教?統編教材老師必收!

當然,童話故事中的想像並不是隨心所欲、不著邊際的,要根據文本特點,依據語言表達的規律,展開合理的想像。這裡還需指出的是,在童話教學中引導學生想像說話,到了一年級下學期還可以逐步由說過渡到寫,在讀中學說,說中練寫,全面提升語文素養。

04

理解意蘊策略

理解意蘊就是感受童話故事中蘊含著的美好情感,讓學生在閱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正確價值觀的引領。理解意蘊的主要教學思路是:從分析故事情節中揭示童話故事意蘊,如《小蝌蚪找媽媽》;從分析人物語言中揭示意蘊,如《小壁虎借尾巴》;從分析關鍵詞語中揭示意蘊,如《我是什麼》等。

在童話閱讀中,要「讓孩子像個孩子」。正如美國詩人惠特曼一首詩中所言: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我們要讓學生浸潤在童話故事之中,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遠離煩瑣分析與生硬的說教,要將童話的真善美根植於學生內心,以心換心,引導學生轉換角色,用心去感悟。

在教學時,可針對文本的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切入點,提出這樣的話題:小猴子最後啥也沒得到,你想怎麼勸勸它呢?如果你就是故事中的小公雞,此時你最想對小鴨子說什麼呢?也可以依據文本創設情境,如在教學《咕咚》一課,當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看到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裡,發出「咕咚」一聲時,小動物們都會說些什麼呢?引導學生轉換角色,說出心聲,在延續的故事情境中悟到「不能盲目跟風」的道理。在理解意蘊時,我們要允許學生髮表不同的聲音,表達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和理解,從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05

拓展閱讀策略

統編教材還有一個亮點就是注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雖然統編教材選用的童話數量比老教材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兒童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拓展閱讀策略成了童話教學一個必不可缺的策略。教師在教學完一個童話後,可以補充相關資料,推薦閱讀相同主題或者同一作家的作品,延續童話,豐富童話,提升童話教學的品質。

如在學完《我是什麼》這個童話後,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有關水的其他故事,比如,《語文園地一》「我愛閱讀」中《企鵝寄冰》的故事。在學好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後,《快樂讀書吧》安排了讀童話故事的內容,指導學生閱讀《沒頭腦和不高興》這個童話。這是統編教材第一次出現讀整本書的設計,編者用「泡泡提示」的方式提醒學生閱讀整本書時要關注書的封面、書名和作者等信息,也要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培植學生閱讀童話的興趣,需要教師通過不同路徑,把一個個故事、一本本好書帶到孩子的面前。我們要讓學生在課外接觸國內外優秀的童話作家,在這片肥沃的土壤里滋養身心。

占低年級選文總數34.1%!童話課文怎麼教?統編教材老師必收!

此外,在第一學段的童話教學中,比較閱讀策略在對比型結構的童話教學中,如《雨點兒》《風娃娃》等教學中,運用得也比較多,此外,仿寫練筆等策略也可以恰當運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學語文微課堂 的精彩文章: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全冊每課預習單(完整版)
在大學期間,每天堅持做這5件事,你會發現你的人緣越來越好!

TAG:小學語文微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