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捧殺中華文明流毒百年之《二十世紀太平洋歌》

捧殺中華文明流毒百年之《二十世紀太平洋歌》

▼▼▼▼▼▼▼▼▼▼▼▼▼▼▼▼▼▼▼▼▼▼▼▼▼▼▼▼▼▼▼▼▼▼▼▼▼▼▼▼▼▼▼▼▼▼▼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他是中國近代史上,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均有開創性貢獻的大人物。一般讀者被他吸引,首先是因為他「筆端常帶感情」的詩文。梁啟超最為著名的文章自然是「少年中國說」,這可能也是我始終覺得梁啟超是一位不老少年的原因吧。前一陣子我在大街上看到一天橋橫幅上書「少年智則國智……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的句式,雖然是老套,依舊不無感觸。當年迷戀梁啟超,盤亘在五元十元店裡最惦記的就是一套《飲冰室合集》,覺得把它一大摞擺在書架上,就是摩挲把玩也能過把癮,但打完折也需要好幾百元,所以也只能望洋興嘆。如今,有條件搜藏卻沒有了那份雅興,但偶爾遭遇他的瑰麗奇崛的文字,每每還能在心底激起久違了的漣漪。

少年梁啟超在我心底最持久的意象是「海天寥廓自詠詩」。細想一下,這可能來自兩首詩,一首是《自厲二首》其二:「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為百世師。誓起民權移舊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後當思我,舉國猶狂欲語誰?世界無窮願無盡,海天寥廓立多時。」真是當仁不讓,才情氣魄塞宇宙。

這首詩里的「海天寥廓」自然是虛指,是一種文學想像,烘托一種時空境界;而他最長的一首詩,《二十世紀太平洋歌》則基本紀實,可以視作前一首詩歌之理想抱負最為恢弘壯麗的恣肆呈現。

「乃於西曆一千八百九十九年臘月晦日之夜半,扁舟橫渡太平洋。」

考據家認為,該詩是1899年夏梁啟超由日本赴夏威夷途中所作,說「基本紀實」,是因為梁啟超在詩歌起端交代的時間有誤,故意為之,算是詩性造景,將自己放置於時間與空間的重要節點之上,更具有戲劇性文學感染性。

梁少年把全詩劃分做八個場景:

一、「亞洲大陸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盡瘁國事不得志,斷髮胡服走扶桑。」詩人出場, 由他講述人類文明進化的歷史,時間地點是「驀然忽想今夕何夕地何地,乃在新舊二世紀之界線,東西兩半球之中央。」

二、「此蟲他蟲相鬩天演界中復幾劫,優勝劣敗吾莫強。主宰造物役物物,莊嚴地土無盡藏。」概述地球演化,萬物進化的歷程。

三、「初為據亂次小康,四土先達爰濫觴」:人類由「據亂世」演變到「小4康世」。

四,「恆河郁壯殑迦長,揚子水碧黃河黃,姚台蜿蜿雙龍翔。波羅的與阿刺伯,西域兩極遙相望;亞東黃渤謂黃海、渤海壯以闊,亞西尾閭身毒洋。」前半段說的是恆河、黃河以及兩河流域,然後由河流文明引發,進入內海文明。

五,「歸去舉國狂,帝者挾幟民贏糧,談瀛海客多於鯽,莽土倏變華嚴場。朅來大洋文明時代始萌櫱,亘五世紀堂哉皇。」地理大發現催生出大洋文明, 權力中心由地中海移到大西洋。

六,「世界風潮至此忽大變,天地異色神鬼瞠;輪船鐵路電線瞬千里,縮地疑有鴻秘方」。工業革命重塑世界格局,太平洋中列強競逐, 中國淪為物競天擇、優勝劣敗的犧牲品。

七,「吁嗟乎!今日民族帝國主義正跋扈,俎肉者弱食者強,英獅俄鷲東西帝,兩虎不鬥群獸殃。」梁少年發出了杜鵑滴血的呼號。

八、「吾欲我同胞兮御風以翔,吾欲我同胞兮破浪以颺。」太平洋上朝陽初起, 象徵了詩人對中國未來的希望。

《二十世紀太平洋歌》糅合了世界局勢、中國處境、大同理想, 傳統與現代、舊與新、東方與西方、中國與世界、絕望與希望、滅亡與生機種種矛盾與衝突相互激蕩,元氣淋漓,張力十足,是其「詩界革命」、「新意境」、「新語句」理論的具體實踐,「史詩」般大氣磅礴,激蕩人心。

梁少年是全才,但並非專才,一些觀點固然有啟發性,從嚴謹的學術角度看卻不無破綻,例如,他在該詩中提出人類文明「三紀說」,其中第一紀「河流文明時代」由中國、印度、埃及和小亞細亞這四個「古文明祖國」組成,這是「四大文明古國」說法的目前所知的早期雛形。如今,人們更普遍接受的說法是「人類四大文明搖籃」——黃河文明最為稚嫩且未老先衰——罔顧史實,自我膨脹,自有其振奮民族精神的功利價值,但長遠看,對中華文明的捧殺嚴重遮蔽了近代中國的國際化視野阻礙了其世界化步伐。當然,對於梁少年來說,也可以理解為激情勃發的浪漫情懷和拯民救世的宇宙抱負吧。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凌說書 的精彩文章:

TAG:老凌說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