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往事:中原大戰(下)

民國往事:中原大戰(下)

原標題:民國往事:中原大戰(下)



(中原大戰的五大主角: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張學良和汪精衛)

1929年到1930年間,蔣介石與當時中國的三大新軍閥即晉系閻錫山、西北軍馮玉祥和新桂系李宗仁矛盾激化,1930年4月閻馮李三人結成同盟,公開對抗蔣介石,河南、安徽和山東等地展開了大規模的戰爭,主戰場就是以我國中原地區的河南為中心所展開,史稱「中原大戰」。


1930年4月1日,晉軍首領閻錫山發布了討伐蔣介石的通電,在陝西潼關和廣西桂平的馮玉祥和李宗仁當天立即響應。據統計,「反蔣軍」和「討逆軍」的部隊人數加起來達到了一百五十萬之多。這場規模空前、人數龐大的地方實力派和國民黨中央軍的大決戰正式打響。「反蔣聯軍」定番號為「中華民國軍」,分為八個方面軍,閻錫山任總司令,馮玉祥和李宗仁為副總司令。此時馮玉祥和閻錫山暫時摒棄前嫌、握手言和,而在「蔣桂戰爭」中落敗的李宗仁也加入了反蔣大軍之中。蔣介石決定安排三個軍團迎戰,還包括炮兵團、鐵甲車隊與航空隊預備軍團輔助,戰鬥力與裝備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之前宣布下野並不再干預政事的汪精衛此時也將賭注壓在了李宗仁的新桂系軍隊上,支持李宗仁重整旗鼓加入「反蔣聯軍」來對付自己的老冤家蔣介石,並拉攏自己的老同學也是國民黨中的實力派張發奎來支持新桂系軍隊。


中原大戰開始後,蔣介石坐鎮徐州(津浦線與隴海線交叉點)這一戰略要地來主要對付馮閻,蔣的得力幹將何應欽則坐鎮武漢(粵漢線)這一要地來對付新桂系。


1930年5月23日,蔣介石的第十一師在河南東部的杞縣城邊準備進入縣城時遭到已提前埋伏的馮玉祥的「大刀片」西北軍襲擊,結果中原大戰的第一役以蔣軍慘敗收場。

但是,中原大戰初期佔有一定兵力人數優勢的閻馮李的「反蔣聯軍」並沒有能抓住優勢趁勝追擊,而是眼看著蔣介石將把不利的局面一點點扭轉過來。


1930年5月31日,馮玉祥的騎兵部隊突襲為蔣軍運送彈藥糧草的河南歸德機場,俘獲了機場地勤人員和機械師後離開,但他們卻不知蔣介石為了指揮作戰此時已來到河南柳河,指揮部恰巧就設在歸德機場的西邊,而蔣本人就在附近的專列上已被嚇得瑟瑟發抖,但最終蔣介石安然無恙。如果,蔣介石被西北軍抓捕,則整個中原大戰的結局以及以後中國的政局就是另一個結果,而這次蔣的倖免就成了中原大戰戰局的轉折點。很快,從武漢方面傳來消息,何應欽的部隊在粵鄂湘地區大敗李宗仁的軍隊,新桂系宣布退出中原大戰。隨後,蔣介石的部隊在粵軍的支援下又很快攻下了新桂系的老巢——廣西,李宗仁下令立即撤退,於是將之前佔領的長沙拱手讓出,蔣介石的中央軍立即接管。


在「津浦線」上的閻錫山對蔣介石的中央軍並不急於全面大規模進攻,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對付山東的韓復榘部隊,就在馬上開戰時,晉軍內部卻因為彈藥糧草的分配問題出現了內亂,而此時最需要閻錫山出面來定奪解決的關頭,閻錫山卻前往了北平去參加由汪精衛組織召開的「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並聯合汪精衛共同起草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從而達到在政治上的反蔣的目的。待閻錫山回到前線時,蔣介石已經從自己的後防徵調了足夠的人馬前來迎戰,眼看寡不敵眾的閻錫山只好求助於馮玉祥,馮玉祥卻沒有回應,因為戰爭初期閻錫山答應支援西北軍的戰略物資遲遲沒有運到,加之二人之前本來就有恩怨瓜葛,所以此時心懷不滿的馮玉祥就選擇作壁上觀。也就恰恰是馮閻二人間的矛盾成為了蔣介石扭轉戰局從而一舉在中原大戰中獲勝的重要原因。


決定中原大戰的另一位關鍵性人物也不失時機地粉墨登場,此人正是東北軍首領張學良。事先蔣馮閻李都在極力拉攏張學良,而張學良卻在徘徊與觀察。而就在中原大戰期間,遼東地區發生了水災,出手闊綽的蔣介石一次拿出了二十萬元法幣來幫助東北賑災,而在一場拍賣會上張學良的夫人于鳳至親手摺的一支紙花被拍到了四萬元法幣的天價,買家正是蔣介石派往東北遊說張學良的代表,這一下使得張學良選擇支持蔣介石。


1930年8月間,隴海鐵路沿線連續降雨,「討逆軍」趁著雨勢一路高歌,「反蔣聯軍」則節節敗退。1930年9月18日, 張學良打著「和平調停」的旗號率兵入關,蔣介石與張學良正式聯手對付「反蔣聯軍」。而蔣介石也採用了一些柔性政策,他下令將大量的食品運到條件較為艱苦的西北軍作戰前線,並承諾西北軍將士們來吃不要錢,此舉進一步瓦解了西北軍的軍心。1930年10月,勝利在望的蔣介石宣布「要以和平的心態對善後問題寬大處理」,中原大戰接近了尾聲,蔣介石的勝利已成定局。

經歷了中原大戰的失敗,閻錫山回到了太原並宣布出國遊歷。馮玉祥經營了二十多年的西北軍統一由張學良收編,馮本人只好下野隱居。李宗仁也無可奈何的回到了廣西老家。而又一次「倒蔣」失敗的汪精衛鬱郁不得志的離開了北平。而蔣介石則通過這場戰爭將中央軍的實力快速擴張,自身也在國民黨內外都已經穩固不可動搖。


如果說北伐戰爭是國民政府對中國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的話,那中原大戰則是蔣介石通過「寧漢分裂」和「寧漢合流」率先統一了國民黨中央並鞏固了自己在國民黨內部的絕對權威後通過戰爭對全中國實際上的統一。北伐戰爭是國民革命軍對舊軍閥的宣戰、對連年混戰和地方割據的統一,是打倒舊軍閥的戰爭。但是,在北伐勝利後部分參加北伐的軍隊曾高喊著統一國家的將領們搖身一變成為了新軍閥,同樣為了地盤、資源和各自利益展開了新的割據,各地方實力派展開了相互之間以及與國民黨中央的混戰,中原大戰的目的就為推翻這些新軍閥完成新的統一。而這些地方實力派本來就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加之相互之間分分合合,有些甚至為了眼前利益可以放下全局於不顧而彼此間大動干戈,所以,雖兵力不佔優的蔣介石和中央軍在中原大戰中迅速取得勝利就不足為奇了。


2017.8.18


下次內容提示:


民國往事:中山艦事件(上)

請關注我的注微信公眾號,搜索添加「魏晨品讀民國」或「sxbj0729」,了解和探討更多民國史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魏晨品讀民國 的精彩文章:

北洋風雲人物(六):「亂世棋子」——黎元洪
北洋風雲人物(七):「廉潔自守、忠直愛國」——吳佩孚

TAG:魏晨品讀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