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育兒路上的幾件大事,你做對了嗎?

育兒路上的幾件大事,你做對了嗎?

GIF

作為母親,我親歷了帶娃、教子的全過程,對其中的艱辛和無奈深有體會。

其實說白了,育兒的過程就是與娃鬥智斗勇及自身修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幾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對照一下,你做對了嗎?

01

別嚇唬孩子

生活中,媽媽們總喜歡嚇唬孩子,說「你再不聽話就不喜歡你了」,或者說「你再搗亂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以此來發泄心中的情緒。

幾年前,我有個朋友曾經跟我講過她兒子的一件事,因為印象深刻,至今還記憶猶新。當時她兒子上小學一年級,頑皮淘氣,經常惹事生非。

有一天,朋友兒子在學校跟同學打架,抓破了同學的臉。

同學家長找到家裡來了,朋友好言好語打發同學家長走後,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兒子湊了一頓,末了還不解氣,沖著兒子大喊:「以後再不聽話,找你親媽去吧!」

她兒子先是一愣,然後邊哭邊問:「我親媽在哪裡?」「就是大門口那個賣糖葫蘆的」,朋友黑著臉說。

其實朋友的這句話,只是想發泄一下心中的憤怒情緒,沒想到這孩子還當真了。

以後,每次大門口那個賣糖葫蘆的只要一喊「賣糖葫蘆」,朋友兒子就會飛奔過去,仰著頭一臉期待的看著那個賣糖葫蘆的婦女。有時,朋友兒子也會在大門口徘徊,好象在等什麼人。

不久後的一天,他兒子一直到晚上8點多也沒回家。朋友一家人到處找,學校里、同學家,都找遍了,就是不見兒子的蹤影。這下可把朋友急壞了!

後來,朋友在街道的一個拐角處找到了兒子。原來,兒子一直在等那個賣糖葫蘆的「親媽」。

因為他知道「親媽」每天都要經過這裡,他就在此守候,目的是要跟「親媽」走。沒想到「親媽」今天沒有從這裡經過。

看著晚飯也沒吃,一臉疲憊、可憐兮兮的兒子,朋友悔不當初跟孩子說那句氣話。

你看,媽媽的一句氣話,竟然差點丟了孩子。如果真把孩子丟了,那可真是得不償失了。

孩子的心靈是那麼純真, 父母就是他們最信賴的人,而父母說的每一句話,他們都信以為真。

所以身為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一生氣,什麼話都脫口而出。

這樣非但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倒會傷害孩子的內心情感,孩子除了感到難過、害怕,並不能從中得到什麼教訓。

02

正確回答孩子提出的尷尬問題

多年前,鄰居家有個男孩叫小寶,那時剛滿4歲。當時住的是平房,洗澡都要去公共浴室。

之前孩子都是爸爸帶著去男浴室洗澡,可是最近他爸爸出差了,媽媽就帶上小寶第一次去了女浴室洗澡。

正值夏季的周末傍晚,大家都在外面乘涼。看著母子倆端著臉盆、毛巾,頭髮濕漉漉的回來了,都招呼娘倆坐下來乘涼。

大人們都嘻嘻哈哈地聊著家常,這時小寶突然疑惑地問道:「媽媽,我和爸爸都有小雞雞,你為啥沒有呢?」

話音可落,大家都笑得前仰後合,他媽媽一邊笑一邊說:「以前媽媽也有小雞雞,後來媽媽騎自行車給卡掉了。」他媽媽一說完,又引來一陣笑聲。

只見小寶一臉的迷茫,不知自己的提問和媽媽的回答為什麼會引來這麼激烈的笑聲;而我們也不知道小寶聽到媽媽這樣的回答,以後還會不會騎自行車呢?

孩子一般到了四、五歲,突然開始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感興趣了,特別是在自己與媽媽、爸爸的比較中,產生了好多疑問。有時孩子會好奇地問一些讓大人都羞澀的問題。

其實,小寶的媽媽完全可以告訴孩子,男人和女人的區別,而不是用一個謊言來搪塞孩子的提問,這樣的回答顯然是在誤導孩子。

在最自然、最真實的場合下讓孩子輕鬆地認識最自然的東西是每一個父母應該履行的責任,真正的健康不是讓孩子胡亂思考,而是將科學普及給他們,學會回答寶貝的尷尬問題,讓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吧。

03

別做強勢媽媽

強勢的母親 ,絕對是教育孩子的大忌。

在家庭教育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分工,你再有本事也不能全部代替。否則,很可能費了很大力氣,卻事與願違。

一般來講,當父親在這個家庭的作用越來越邊緣化之後,母親就會變得日益強悍甚至說一不二。

在強悍的母親面前,女兒選擇無條件認同,那兒子呢,則會出現另一種情形,那就是無條件逃避。

有些男孩子甚至還會出現「戀母情結」。極端的孩子會追求叛逆性、破壞性來完成自我的畸形成長。

對此,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個精彩的論斷:

「假如母親較富於權威性,整天對著家裡其他的人嘮叨,女孩子們可能模仿她,變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則始終站在防禦的地位,怕受批評,盡量尋找機會表現他們的恭順。」

心理諮詢發現,大凡是那種強悍地母親,培養出的不是強悍的兒子,反倒多數是軟弱甚至沒出息的孩子,這樣的例子歷史上比比皆是。

武則天夠強悍吧,奪取了李唐江山,自己稱了帝,可她幾個兒子一個比一個懦弱,一個比一個平庸。

因此,強勢媽媽要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實現對孩子的托舉;處處占孩子上風的母親,培養出的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因為他們一切都按照媽媽說的去做,又缺乏個性和獨立自主精神。

04

給孩子自信的力量

想起了兒子上小學三年級「全面發展獎」評選的一件事(咱們小的時候都是評選「三好學生」,到兒子那時候就已經改成「全面發展獎」了)。

幾天以來,兒子放學回來,都是悶悶不樂。以前都是唱著歌,一蹦一跳地回家了,這幾天有點不對勁。

這一天,我實在憋不住了問他後才知道:這學期的「全面發展獎」評選,班主任老師為了增強同學們的自信心,採取同學自己報名、上台演講,然後同學們投票,最後將學習成績和得票數排名,選出班裡的「全面發展獎」人選的方法。

「兒子,這次新的評選方法評選出來的「全面發展獎」,含金量更高,這是個好事啊!那你報名了嗎?」我摸著兒子的頭問。

「我不敢報名,怕自己選不上;不過,比我差的同學都報名了,我又不甘心。」兒子低著頭說。看得出,兒子的心情非常糾結。

在這個時候,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給他鼓勵,給他自信。

我開導兒子說:「你看,你的成績一直不錯,而且你經常幫助後進的同學學習,你還是老師的小助手,我看好你喲!媽媽先投你一票!」

兒子看著我,一臉的迷茫。

晚飯後,我在兒子的小本子上寫下了一篇題目叫《翅膀》的寓言小故事:

「很久以前,上帝請天下所有的動物到他那裡聚餐。」

「飯後,上帝指著一對又大又重的翅膀說,誰想擁有這對翅膀,我就把它送給誰。動物們呼啦一下圍過來,結果不一會兒,一個個又搖著頭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因為他們都嫌這對翅膀太大太沉重,怕自己不但飛不起來還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只有小鳥費力地把這對翅膀背在了自己身上,邊艱難地走著邊試著撲楞著那對翅膀。」

「最後,小鳥慢慢地離開了地面,輕快地飛向了天空。不一會兒功夫就消失在了大家的視線里。動物們此時都懊悔了,可是已經為時已晚了。」

兒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那對又大又重的翅膀就好比是我們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只要你勇敢地面對它,才能最終戰勝它。

而有時困難、挫折與機遇並存,就象故事裡的小鳥一樣,它勇敢地去嘗試了、去努力了,戰勝了困難的同時也把握住了難得的機遇。

媽媽希望你就是那隻勇敢的小鳥,相信你最終會勝利的。

寫完後,我把小本子輕輕地放在了兒子的枕頭旁。

第二天放學回來,兒子做完作業後,認真地寫他的演講稿,並讓我做了他演講的第一個聽眾。

看著兒子那自信的小臉蛋,聽著兒子的演講聲,我覺得即使這次他沒有被評選上,這次的經歷也會讓他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自信地去面對一切!

努力就會有收穫,兒子最終被評選上了「全面發展獎」,儘管全班只有三個名額。

所以,不要吝嗇你對孩子的欣賞和鼓勵,有了你的肯定,TA一定不負重望、勇往直前。

05

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

孩子說話時,你有沒有因為缺少耐心而打斷孩子?有沒有孩子剛說一句話,你聽得不舒服就訓斥孩子?

請耐心一點,讓孩子把話說完,也許你會發現孩子下面說的話和做的事出乎你的意料。

以下兩個小故事足以說明這一點。

故事一

一位母親問她5歲的兒子亮亮:「如果媽媽和你出去玩,我們渴了,又沒帶水,而你的小書包里恰巧有兩個蘋果,你會怎麼做呢?」

亮亮歪著小腦袋想了一會兒,說:「我會把兩個蘋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那位母親有多麼的失望。

她本想對孩子訓斥一番,然後再教孩子怎樣做,可就在話即將說出口那一刻,她忽然改變了主意。

母親摸摸兒子的小臉,溫柔地問:「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嗎?」兒子眨眨眼睛,一臉的童真:「因為……因為我想把最甜的一個給媽媽!」霎時,母親的眼裡閃動著淚花。

故事二

媽媽和小凱在奶奶家吃飯,小凱盯著干炸帶魚,伸手夾過一大塊,不料,失手將它弄丟在地上。

媽媽責備道:「你這孩子怎麼毛手毛腳的呢?」小凱說:「地上的帶魚不是我弄的……」媽媽頓時火冒三丈,大聲說:「丟塊帶魚又不是大不了的事,你當那麼多人面還撒謊?!」那頓飯吃得寡淡無味,不歡而散。

幾天後,小凱問媽媽要錢買玩具小汽車,媽媽說上星期才買的新汽車,怎麼就給丟了呢?小凱不再辯解,說那就不買吧。

後來媽媽才知道,有一個小朋友家境困難,他把玩具車送那個小孩了。

媽媽問:「兒子,你做的那是好事,怎麼不告訴媽媽呢?鬧得我誤會你……」

「媽媽,你給我解釋的機會了嗎?每次我話沒說完你就把我臭罵一通。

其實,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向孩子妥協」的過程。

理解孩子的認知水平,理解孩子的思維方式,理解孩子犯的錯誤;尊重孩子,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做事的動機是有TA的道理的。

當感覺自己急於下判斷或者要發火時,再耐心的聽一句,聽孩子講清原委。耐心的傾聽孩子的想法,不僅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也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的重要步驟。

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男人或女人天生就是好爸爸或好媽媽,這是一個需要反覆練習的工作。千錘百鍊的育兒之路,會讓每位爸媽朝著更好的自己成長。

作者:五月,《爸媽必讀》公眾號編輯。秉承大力老師「教育孩子從修正自己開始」的教育理念,願與您在育兒、教子的路上,並肩同行!

本文作者?五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 的精彩文章:

《旅行青蛙》火遍全球!背後蘊含的這幾點育兒道理你知道嗎?
《育兒大作戰》爸爸和女兒抱團玩耍,媽媽難融入!到底給不給孩子寵愛?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