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多位科學家發聲:正確認識膽固醇

多位科學家發聲:正確認識膽固醇

一、膽固醇理論是現代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石

霍勇教授介紹,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我國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佔比超過40%。高膽固醇血症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能夠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卒中風險及全因死亡。動脈粥樣硬化病理生理過程中的膽固醇理論是在經過長時間、大量流行病學及循證醫學證據反覆證實後達成的科學共識,是現代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基石。我們不能僅根據某個指南中的某一句話、或者某一項研究,就斷章取義、妄下結論,甚至全面否定膽固醇理論,動搖這一基石就相當於否定了科學。

中美膳食指南的主要理念是基本一致的,強調膳食多樣性,限鹽、限油、限糖。取消膽固醇攝入限制,並不意味著控制膳食膽固醇就不重要了,這一點美國膳食指南說得很清楚。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心內科陳韻岱教授也表示,對膽固醇的認識不僅會影響普通老百姓的飲食指導方向,更多地可能會影響到那些已經患有心血管病或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二、區分「膳食膽固醇」與「血膽固醇」的概念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趙文華教授指出,膳食膽固醇與血膽固醇是兩個不同概念。血膽固醇對人群健康的影響,特別是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證據確鑿。

著名的七國研究顯示,只有血清膽固醇水平是唯一可以解釋各種文化下不同冠心病死亡率的危險因素,人群冠心病死亡率隨血膽固醇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流行病研究室主任趙冬教授對血脂和膽固醇的相關概念做梳理。血脂是人體血漿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類脂等的總稱,與臨床密切相關的血脂主要是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正常情況下,膽固醇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廣泛存在於全身各組織中。

血膽固醇有兩個來源:從人體自身組織(主要在肝臟、小腸)合成的,稱為「內源性膽固醇」(主要來源),內源性膽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來自於食物;部分血膽固醇來源於食物中膽固醇直接的吸收,稱為「外源性膽固醇」。過去人們常根據血膽固醇對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不同進行好壞劃分,稱LDL-C為「壞膽固醇」,稱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為「好膽固醇」。趙冬教授認為將低密度脂蛋白攜帶的膽固醇都稱為「壞膽固醇」不合適,因為只有其升高時才有害。

趙冬教授認為國人血膽固醇水平呈明顯上升趨勢與國人飲食結構的改變和體力活動減少有很大關係,應該明確體內膽固醇可以通過飲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分解時產生的乙醯輔酶A合成,所以吃什麼過多都會導致合成膽固醇的原料增加,體內膽固醇的合成並不一定依賴從食物中直接吸收的膽固醇。長期食物攝入超過人體的需要,都會對血膽固醇水平產生一定影響,其影響程度在不同個體之間可能存在差異。

上海華山醫院心內科李勇教授也談到,總體而言,膳食中膽固醇總量增加必然導致人群血膽固醇水平升高的趨勢,對某一個體來講,血膽固醇水平可能會有波動,但對整個人群而言,這一升高趨勢是非常顯著的。從這個層面來說,不限制膽固醇攝入是不可取的。

在李勇教授看來,2016年中國膳食指南對肉類和能量的控制是合適的,因為控制肉類食品的攝入,不僅能減少飽和脂肪酸和總體能量,還能控制膽固醇攝入,膳食總膽固醇的量就可能得到明顯控制,從而在人群層面,控制膽固醇水平升高的趨勢。當下中國心腦血管疾病上升的趨勢仍然非常明顯,在這個背景下,應該告誡公眾,限制蛋、肉類、油脂食品的攝入。

三、美國膳食指南取消膽固醇攝入上限不等於不限制膽固醇

趙文華教授對美國膳食指南取消膽固醇限制的原因進行了詳細介紹。美國膳食指南在膽固醇章節特別寫明,取消「每日膽固醇攝入量低於300 mg」的限制,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重點考慮膽固醇的控制了。美國醫學科學院(IOM)建議,健康的膳食模式應該儘可能少地攝入膽固醇。

大部分前瞻性隊列研究和隨機對照研究已有充分證據表明,減少膽固醇攝入的膳食模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相關;中等水平證據提示這種膳食模式與肥胖風險降低相關。膳食模式由多種食物成分構成且它們之間相互作用,因此其與健康的關係指的是膳食模式整體、而並非某一種單獨的成分。膳食膽固醇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如蛋黃、奶製品、貝類、肉和禽類。蛋黃和貝類富含膽固醇但飽和脂肪含量低,它們的攝入量可以結合食物的多樣性來考慮。膳食膽固醇與血膽固醇的劑量效應關係仍需更多的研究來證明,鑒於目前缺少足夠的證據在指南中給膽固醇的攝入量界定具體數值,因而指南取消了300 mg的限制。

中國營養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營養生化研究室主任常翠青教授也表示,美國膳食指南取消膽固醇攝入量的限制,並不意味著可以大量攝入膽固醇,僅僅是把標準放寬了,但指南沒有提出具體可以放寬到什麼程度。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健康膳食模式中,仍然強調低膽固醇(證據級別:強)。

四、中美飲食差異以及基於中國國情的飲食建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院士介紹,中國人群與美國人群的飲食習慣存在較大差異。對美國人而言,膳食膽固醇多指的是蛋黃;但對中國人而言,除了蛋黃,還經常攝入富含膽固醇的動物內臟。就雞蛋而言,中美之間也存在較大差異,中國人平均雞蛋攝入量比美國人多。血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是確鑿的,尤其是對於已經合併慢性病或血脂偏高的成年人,仍需要控制飲食中的膽固醇。

那麼,中國指南有何建議?陳君石院士介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對蛋類攝入的建議是適量。不是不吃、而是要適量,具體為建議每周蛋類攝入280~350 g,吃雞蛋不棄蛋黃。對普通人群而言,與從不吃雞蛋或者平均每天少於一個雞蛋者相比,每天吃一個雞蛋或者稍多一點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沒有關聯;適量吃雞蛋對血膽固醇的水平也沒有明顯影響,但遺憾的是,這部分所引用的文獻數據來自國外,中國目前還缺乏這方面的研究。

陳君石院士認為,普通人群要通過科學運動、合理飲食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把血膽固醇控制在正常範圍,這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礎。對於已經合併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高危人群,應採用積極、合理的藥物治療降低膽固醇水平,從而減少心血管病風險。

趙冬教授非常欣賞中國的膳食指南,其6項推薦簡潔、清晰、可落地,對普通老百姓的指導性強;中國指南強調食物的多樣性,膳食餐盤用「太極」造型形象地告訴大家,谷薯類、蔬菜類、魚肉蛋豆類、水果類、奶製品,怎麼搭配最科學,幫助大家做出有益於健康的選擇。

陳韻岱教授強調,血膽固醇與心血管事件的關係毋庸置疑,而膳食中的膽固醇對血膽固醇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中國與西方飲食文化差異很大,我們不能盲目跟風國外的指南,立足中國國情,要把中國膳食指南的推薦作為主要指導方向。

■結語

霍勇教授指出,膽固醇管理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我國在高血壓防控方面已經做了40多年的努力,收效顯著,但是對於膽固醇的疾病教育和管理,無論從防控觀念到防控措施,都還遠遠不夠。霍勇教授建議,把膽固醇管理上升到國家疾病防控戰略層面,加大政策干預力度,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大公眾教育力度。

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孔靈芝呼籲,臨床醫生、營養界、健康教育界、新聞媒體等要聯合起來,共同向公眾傳遞正確的科學信息,提供正確的膽固醇知識。目前,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醫學會、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卒中學會的相關專業委員會以及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正在聯合起草一份「正確認識膽固醇」的健康聲明,將於近日對公眾發布。

茶油具有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心血管系統疾病延緩動脈粥狀硬化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膽固醇 的精彩文章:

這樣吃,清空體內的壞膽固醇:8種打通血管超級食物,中風、冠心病、動脈硬化通通沒你
牛身上的這個部位,膠原蛋白比豬蹄多多了,幾乎不含脂肪和膽固醇

TAG:膽固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