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枝裕和,大師級暖男

是枝裕和,大師級暖男

這個周五,《第三度嫌疑人》就要在全國1000塊銀幕上亮相了。

這是是枝裕和電影第一次正式引進到中國,不過,比起他的偶像侯孝賢,是枝的登陸速度,已經快了很多。

而且,從影壇的地位和成就而言,是枝也正在日益接近侯孝賢,被視為當世電影大師了。

他和他的電影,為什麼有一種波瀾不驚而又沁人心脾的魅力?我們往往能夠直覺地體味,卻很難準確地描述出來。

今天,有請中國最優質的影評人梅雪風為你拆解得清楚明白。

(節目預告:梅雪風評論《第三度嫌疑人》本周末放送)

是枝裕和:

面對世界的殘缺,堅持做個暖男

文|梅雪風

作者簡介:男性。資深媒體人,數碼產品發燒友,長跑及太極愛好者。曾任《看電影·午夜場》創刊主編、《電影世界》主編。

是枝裕和是很容易親近的導演。

暖男必備——和善的目光

他雖然喜歡侯孝賢和成瀨已喜男,但他並沒有這兩者的大師範兒,侯孝賢的電影總是有著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悲涼,以及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的空曠,成瀨的電影則有一種更渾濁更世俗的殘酷,背後是宿命龐大的陰影。

而是枝裕和,則比兩位前輩顯得溫和得多,他沒有評判這個世界的野心,也就沒有前兩者的龐大與沉鬱。他看到這個世界背後那些觸目驚心的孔洞與縫隙,卻並沒有背過身去。他接受了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他也沒有因為這種接受而產生一種空無感,在他眼裡,那些痛苦與往事,當你注意到它直至凝視它時,你實際已經走出了解脫的第一步。

侯導是歌頌蒼涼的詩人,也是是枝裕和的人生偶像和事業導師

侯孝賢和成瀨是徹底的悲觀主義者,而是枝實際是個敏感的暖男。

所以在他的大部分電影里,都有一個明顯的主題,也就是和解。這種和解,既是與別人的和解,也是和這個世界以及自我的和解。

他基本將目光聚焦在家庭上,不厭其煩地講述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糾葛,他孜孜不倦地以子女的角度去切入整個故事,他總是表面上在講愛的匱乏,實則又是在講那些瑣碎背後愛比海更深。

那種於無聲中現驚雷的感情,是是枝裕和最樂於去表現的。這是他對生活複雜性的體悟,也是對東方人情的準確捕捉。

比如《步履不停》里,當屋裡突然飛起一隻黃色蝴蝶時,之前一直看起來嘮叨世俗的母親,突然變得迷狂,她堅持認為蝴蝶就是她死去的長子。在這一刻,那些日常煙火的帷幕被拉開,裡面是那些生怕被觸碰的血肉模糊。

追逐偶入蝴蝶的母親讓人動容

真正的情感就是這樣的,它是如此傷筋動骨,以至於不忍說,不敢說。 它是暗河潛流,是看似沉睡的火山,但當它無法自控泄露出來時,你會被它的炙熱灼傷。

是枝的厲害之處在於,他知道日常與這種深情缺一不可,很多電影只取後者,於是變成青筋暴怒赤膊相見的情感雜耍,以強度和烈度去轟炸觀眾的情感神經。而是枝是還原日常生活的冗長無聊,然後繼續深挖, 卻發現裡面別有洞天,是我們每一個人心裏面都有的情感礦藏。

是枝讓我們重新審視生活,然後試著與它和解

那些戲劇性過強的電影 ,本質上鄙視生活,於是去生造一個濃度更高的世界,而是枝則能讓我們重新被自己的生活觸動,為這看似麻木不仁背後的豐盈感動,甚至是驚慌。

最重要的是,他看到了我們每一個都渴望愛人、渴望被愛,卻最終因為性格、尊嚴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互相誤解傷害。你看到的是一個個充滿著缺陷的人,在人生不為人知的小道上,磕磕絆絆卻又誠懇地走著,本能地尋找著幸福的微光。

在是枝裕和的電影里,我們看到不會跟兒子交流的父親(《步履不停》),看到永遠戒不掉賭癮的父親(《比海更深》),看到娶了新妻子的父親(《海街日記》),但最後都得到了子女的諒解,因為子女們最終在自己的身上,看到了與父母輩同樣的毛病。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為何總是慢一拍」。

當子女們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去度量這個世界時,他們才發現自己和自己的父母並無不同,他們也面對自己的兒子無話可說,他們也繼續賭博,繼續著婚外情,他們都無法擺脫自己骨血里的偏狹,這個世界也不是童年在腦海里構想出的理想國。

是枝的電影總體上都遵循著這個邏輯,主人公的心結, 在突然意識到近乎輪迴的自我命運後,變得鬆動。當然是枝永遠不會像好萊塢電影一樣,讓主人公洗心革面,迎接新生,他更多的是一聲輕嘆,然後生活如常。

不論生活讓人多麼失望,還是要照舊

在他的電影里,沒有誰比誰更完美,也沒有什麼一攬子解決問題的靈藥,於是他的電影就有了一種寬厚與不忍。

即使再不喜歡這個世界,我們最終還是得接納它

非常喜歡《奇蹟》里一群小孩子在火車交匯時喊出願望的場景。

有的小孩希望自己的小狗重新活過來,有的希望自己能娶學校的漂亮老師,而片中的哥哥與弟弟,這兩個因父母離異而早慧的孩子,卻做出了他們意想不到的行為。弟弟並沒有按哥哥的意願做,他沒有祈願父母和好,而是希望父親的音樂事業能夠成功。他本能地意識到他得承認這個世界的殘缺,求全則會是讓事情變得更糟的催化劑。

孩子們的願望也是他們對世界的期望

而哥哥,這個如小大人般堅毅的孩子,則什麼願望也沒許,他收起了那張火山噴發的畫,他既意識到這些行為其實無效,更重要的是,他明白這個世界並不是只有自己, 還有很多跟自己一樣的人,通過毀滅別人的方式來獲得幸福讓他不安。

這兄弟倆透露出是枝裕和電影的兩個主題:意識到他者,接納這個世界

人生百味,成長才能體會

他們的領悟是如此童真,所以也就顯得更加傷感。當他們情真意切地閉口不言或者大聲呼喊時,這個世界實際才剛剛開始顯出它的真容,那些願望既是他們隱隱感到失去時應激而生的希望,更是一種潛意識的祭奠。

THE END

附錄:上期槍稿《花滑女王》贈票名單

貓貓er、彭先森、夜空中最亮dè☆、呦,兜兜有糖、香雪蘭、機器貓、荔枝Angel、Cooking@_*~S、十四日、愛唱歌的大個、青青如此、懶人發電站、心曠神怡、江江、碎月靜好

恭喜以上朋友獲得《花滑女王》電影兌換券。我們即將送出《頭號玩家》影票,敬請繼續關注和支持。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槍稿 的精彩文章:

《奇蹟男孩》感動了你,還是擺布了你?
中國電影進步了?看看十年前的賀歲檔吧先

TAG:我是槍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