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說王莊鎮魯家河村的那些今古傳奇、奇人逸事

說說王莊鎮魯家河村的那些今古傳奇、奇人逸事

河畔煙火傳千年

石 月


澄城縣地形條理分明,錯落有致,自西向東,被孔走河、長寧河、縣西河與大浴河四條河流南北向分割,形成三梁一塬的獨特地貌。劉家窪位於中梁北部,背靠黃龍山,歷來是風調雨順、農業較為發達的地方。

考古隊已經發現和掌握的8處兩周重要遺址都分布在渭南和韓城轄區洛河與黃河相夾區域的支流上,作為水利人,更是要沿著河流尋找「極優美、極高尚、極細膩雅緻的時代」,到魯家河去走訪一番了。

從劉家窪村向西下到坡底,就是趙馮公路的魯家河橋,向上百十米處是座溢流壩,壩上建了抽水站,用以解決兩邊台塬地的灌溉用水。在等候的做嚮導的組長間隙,我們下車沿路步行,正好觀賞河谷的仲春景色。河道寬闊,兩邊樹木高大叢密,更顯得河流彎曲瘦小,舒緩輕快,點點簇簇的綠色從河邊枯黃斑駁的茅草中冒著,昭示春的盎然生機,晨光從山頭透過林子灑在若隱若現的薄霧中,清脆的鳥聲間或響起,一河川的清幽便氤氳搖蕩著播撒開來。

不多時,組長趕來帶路,我們便緊隨著去約好的受訪者家中。穿村過道,上坡下坡,見到的多是老人婦孺,幾條狗悠閑地在巷道漫跑,家家戶戶門前都是堆得整整齊齊的柴垛子,有段石頭牆很是滄桑古樸,牆是河道里、山裡撿來的原石堆壘的,依然堅固如初。下一個小坡,來到平坦的場地,看到一個籬笆扎牆的院子,院落西側一株山茱萸開著黃色的小花,格外清新養眼,正面三間廈房,房前是一株渭北少見的挺拔高大的杜仲樹,整個院落西臨溝道,前後空曠開闊,如廟宇一般清幽靜謐。院落西邊就是魯家河河溝,從上向下望,溝道里的靛青色石崖很醒目,層層疊疊,巍巍雄峻。

一位身材高大的老者出來熱情迎接,進了屋子,牆上貼掛著多幅書法作品吸引了我們,走進裡屋,牆上也貼掛了好多幅書法,有「厚德」「居家思儉」「處世循禮」「家風抵萬金」等,書香雅韻令我們對老人頓生敬意,無怪乎孔子說「禮失求諸野」。坐在炕邊,老人又遞過來他的黨員學習筆記本,翻開一看,更為嘆服:整個本子抄寫完了,十分整齊美觀,而且是用毛筆小楷一字一字寫下來的!

老人叫王長有,今年81歲,是1947年從陝南逃難到此地的,那時村子人少,只有40來戶一二百人,且客人(外來人)多,原住戶魯姓居多。那時魯家河河水大,比現在大三倍,河裡每年都發幾次水。他說他來的時候當地樹林不多,有河有地,就定居了下來。聽村裡前輩人說,宋朝出了一個陳姓官員,官至西台御史,很有影響。過去村子叫雙河鎮,有集會,雙河鎮取名應該是源於地處良甫河、魯家河交匯處而來。村裡人過去燒香拜佛,都是去良甫河武帝廟。

談起雙河鎮名字變遷為魯家河,老人說,應該是清末或民國戰亂時期,土匪見此地較為富有且地處偏避,就趁集會時殺人搶劫,村子就忽然衰落下去,集會也自然辦不成了,後來魯姓人先遷居在此,便更名為魯家河了。集會挪到了塬上的劉家窪,那裡地勢平坦開闊,土匪不好下手且難以迅速逃竄,安全有保障,以後只要是魯家河的斗在劉家窪買糧,裝飽了不用刮平,以示敬意和照顧。

王老與78歲高齡的宋永恩老人帶著我們去察看村裡現存的三座老石橋。古石橋邊,枯藤老樹密布,土牆外的一株杏花盛開,為水墨古村倍添生機。橋拱都是用河道的原石砌壘,三座橋自上而下,依次間隔約二三十米,橋面兩米多寬,深約兩米,最下游的橋洞已經淤積得僅剩一個出水口。順著第三個石橋向下走不遠就是良甫河了,河水清澈,水草青綠,邊上儘是牛蹄印羊蹄印的圖案。

王老說,魯家河村在農業學大寨時是公社的尖子隊,比較富有,全都仰仗家門口的兩條河發展灌溉和水保林。過去山溝光禿禿的,水土流失厲害,村上就建林場,自己育苗,苗子賣不了自己栽,主要栽培喜水的楊柳,成材後賣掉,河道里的楊柳已經分段包到戶了,賣了栽,栽了賣,也是村民的搖錢樹了。現在水澆地主要發展蘋果,村上的蘋果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出口到新加坡,蘋果現在都更新換代幾茬子了,旱地和台塬的綹綹地主要種的耐旱的花椒,這幾年村民花椒收入也不錯。

過了河不遠是一道斜坡,路邊土牆底部就是考古隊發現的灰坑遺址,已歷經幾千年的灰土鑲嵌在厚厚的黃土中,層次明晰,是春秋早期先民們生火做飯、燒炕倒灰的生活見證。同行的王智勇說,參考河道里的樹木高度,灰坑的高度距離河床約二三十米,和現在的村子位置高低差不多,可以佐證2600多年來河床的變化不大,村民們的生活沒有因河床影響而遷移,足見魯家河自然條件極為宜居和生產生活了。走上開挖的大平台,考古隊撤離後的警戒線還完好的保留著,平台上的幾個坑深三五米不等,呈幾何體圖形規整布置,是先民們穴居生活之地。

站在大平台四周而望,魯家河村景盡入眼帘。對面的西岸台塬是五畝台,是古時的作坊,現在都種了蘋果樹和花椒樹。東邊是柏樹鬱鬱蔥蔥的東柏樹峁,峁邊就是春秋諸侯大墓。北邊是與黃龍山脈相連的高大雄渾的旋子頂,梯田台塬盤旋而上,最高處是一座孤立的大土堆,據說還是一座墓。向南,則是長寧河了,魯家河村就建在魯家河與良甫河相夾區域的風水寶地,山不高而土厚,河不深而水清,樹林高大茂密,山環水繞,負陰抱陽,兩河交匯,避風藏氣。古語說,水來則氣來,水合則氣止,水環則氣全,水匯則氣蓄。無怪乎先民們選擇魯家河定居生產,也可以想像春秋諸侯大墓擇定墓址的玄機了。

王老說,考古隊和許多人慕名前來研究,有人說塬上的大墓是逆龍穴。為什麼選擇逆龍穴安葬呢?春秋時期,周天子已大權旁落,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壞,諸侯國不再聽命於王室,而是為了佔有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進行無休止的戰爭。想必這位安葬於斯的姬姓諸侯王肯定是有抱負的雄主,可惜王位只能有嫡長子繼承,王室衰微,祖業崩殂,時也命也,奈之若何?選擇此穴,想必葬於斯的這位王族大概是期望子孫後代藉此龍脈福地的一線之光而復興周室,重回禮樂和美、四方來朝的鼎盛時期。

高台遠望,村中一縷炊煙裊裊升起,攝協的成相忠在抓拍這煙火人間的動人一瞬。我想,這縷炊煙,與灰坑中曾經的煙火相連,從春秋或更早的時期,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執手清清潺潺的河水到了今天,並將一直延綿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見澄城 的精彩文章:

感恩2017,溫暖澄城、溫暖人生

TAG:遇見澄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