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日愛國志士裴煥星

抗日愛國志士裴煥星

王雲峰

裴煥星(1881.10.25-1953.3.5)字聚五,法庫縣柏家溝村人,清末撥貢,祖籍河北豐潤縣。其曾祖父於清嘉慶年間攜家,出榆關經開原,至遼河右岸柏家溝定居,三年後生祖父裴蘭,父裴士珍於同治年間考開原縣生員後,在柏家溝辦私塾。裝煥星少時勤奮好學,以開原縣學考生員、中貢生,宣統元年考中已酉科撥貢。宣統三年法庫首創文科中學校裴煥星任學務監督(即校長),民國二年離職,一度代理法庫縣知事,約在民國四年出任輯安縣知事,後調任東豐縣知事,約在民國十年左右改任奉天省官地清丈局總辦,民國十四年調遼陽縣知事,民國十七年改調通化縣長,直至「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後,東邊道鎮守使、省防旅旅長於芷山在十月十七目發表宣言,脫離張學良,直屬三個團的團長均隨於芷山投靠日本,東邊道所屬二十三縣處於民族存亡的危難關頭。此時此劉,通化縣長裴煥星與鴨綠江沿江巡守使兼通化、輯安、臨江、長白、撫松五縣聯防司令高德隆相邀退役軍人,原張作霖第五十八園上尉副官王鳳閣,於芷山省防旅駐通化二團中校團附孫秀岩,通化商務會會長閻潤亭,通化縣教育局長杜風廷等協商抗日救國,取得通化工商界、教育界的大力支持。孫秀岩到省防旅二團把部分官兵爭取過來,使跟緊於芷山的二團長寥弼宸後院起了火。軍人出身的王鳳閣有帶兵能力,善於結交,在他的家鄉通化縣三區振臂一呼帶起了上千人的民眾抗日隊伍。高德隆的衛隊長王陽到臨江縣紅士崖很快地組建起一支民眾武裝。高德隆串聯通化具各區區管,區官賈懷徳在三棵榆樹組建一支舊警察、保甲的武裝隊伍。表煥星、高德隆的衛隊長先後到臨江、長自、撫松、輯安各縣動員縣長、公安局長、公安和公安大隊長起義抗日,取得了臨江縣公安大隊長徐達山的贊助,撫松縣公安大隊長王永成同意組織抗日隊伍,輯安縣長蘇顯揚、公安局長林振清也組建起民眾抗日武裝,至此通化五縣點燃了抗日烽火。

裴煥星、高德隆回到通化後,分別給東邊道三十三縣的縣長和公安局長寫信呼籲他們發動舊文武官員組織民眾抗日救國,回信的頭面人物有桓仁張宗周、寬甸時遠岫、鳳城鄧鐵梅、清原文殿甲等十二人。東北易幟南北合作以後蔣介石為總詞令,張學良為副總司令駐北平。裴煥星、高德隆又通過張學良衛隊第三營營長張廷祥給張學良副總司令寫信彙報了東邊道民眾抗日的組織情況。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初,張學良副總司令派東北救國會秘書黃宇宙來通化,先與裴煥星接頭,當時通化各種政治勢力集結,人員複雜,裴怕上當受騙,推辭說,「我是文職,不會帶兵,無能為力。」黃見裴不信任他,便去會見孫秀岩,適遇高德隆正在孫處,兩人畢竟是武官,性情豪爽,高興地接待了黃宇宙,並請求裴縣長,一起商議了組建武裝、給養供應以及宣傳民眾等事宜,黃字宙攤牌說:「救國會的意思,在通化成立遼寧民眾抗日自衛軍,軍餉給養除地方等集外,東北救國會也撥款供應。」同時還說,為了集中力量,請通化的抗日武裝和桓仁唐聚伍、張宗周的抗日武裝聯合起來,統一建制一指揮,同時把遼南的苗可秀、鄧鐵梅也編在一起。裴煥星聽了欣然應許說:「只要形成拳頭,才有股肱之力。」

唐聚伍本是於芷山省防旅第一團中校團附(即副團長,分中校團附和少校團附二職)。「九?一八」事變,一團團長姜全我叛節投敵,唐聚伍化裝跑到了北平,在九月三十日秘密晉見了少帥張學良。少帥聽到姜全我投敵很氣憤,立即委任唐為一團團長,並囑咐他守疆衛土。唐聚伍銜命回到山城鎮,此時於芷山還沒有公開投敵,見唐是張學良親自委任的一團團長,不得已派他到桓仁的一團駐地接任。唐聚伍到了桓仁就和恆仁縣公安局長張宗周、公安大隊長郭景珊商議抗日。一九三二年三月十日召開秘密會議,決定軍隊名稱為東北民眾抗日自衛軍,唐聚伍任中將總司令,於三月二十一日舉旗抗日。三月十五日又召開第二次會議,這次會議通化方面有裴煥星、孫秀岩、高德隆、林振清等參加,研究通過了成立遼寧民眾救國委員會,設軍事委員會和政治委員會。三月二十一日,在桓仁按時召開了舉旗誓師大會,會後示威遊行。

四月中旬,日本侵略軍派酒井紹二中隊長率二百日警開進通化,孫秀岩聞訊立即率十六路軍(我民眾抗日自衛軍共分三十四路)迎擊,敵方用機槍掃射火力很猛,我自衛軍官兵乃衝進敵陣,與日警展開了肉搏戰,敵方傷亡過重,殘敵倉皇逃竄,我軍乘勝追擊,這時日軍又有一個小分隊參戰,被我軍包圍在一座孤山上,幾次突圍沒得逞。這個小分隊被因三天後,只好派人求和。裴煥星與日本通化領事交涉達成四條協議:一、日軍退出通化縣城,保證不再搞軍事行動;二、日警隨領事與日僑撤離通化,並向通化縣署聲明是自願而不是逼迫;三、通化縣署負責日本領事和日僑撤出通化的安全;四、這次衝突,日方須道歉。日本領事興津良郎在他們撤出通化後出具了人財安全撤離的證明。四月十九日,在通化以裴、孫、王、高為首召開了臨(江)、長(白)、撫(松)、輯(安)誓師起義大會,省防旅第二團團長寥弼宸在自衛軍震懾下,退出通化西大營移駐柳河城。會上裴煥星、孫秀岩、高德隆講了話,軍民一起高唱《自衛軍戰歌》,進行了升旗儀式,會後示威遊行。前導是自衛軍,接著是政界、民團代表,後邊是工商、市民和學生,遊行隊伍揮旗歡呼,聲撼山城。不久,桓仁唐聚伍率隊開進了通化縣城,駐紮在原寥弼宸團的西大營。

於芷山由於丟了姜全我的一團,垮了寥弼宸的二團,只剩駐山城鎮的三團了,在日本主子面前大不得臉,時刻夢想奪回通化。四月末五月初,他從山城鎮率董國華第三團經梅河口直奔通化。怎奈孫秀岩十六路軍駐守三源浦,王鳳閣十九路軍駐紮在柳河的孤山子,於芷山不敢碰硬,在日本冢農昔大佐監視下,轉道新賓,妄圖從三棵楊樹那條路進逼通化。時值五月,春雨連綿,我六路軍李春潤率隊抵抗,傷亡過多,退至永陵向唐聚伍告急,唐派第七路軍郭景珊馳援,並派桓仁第五路軍張宗周和旺清門第十路軍王桐軒增援,打退了於芷山所率三團,本人險些被俘。六月下句,於芷山和日本軍官本聯隊敵偽共兩個團兵力,又從梅河口進攻柳河。唐聚伍、裴煥星派十六路軍孫秀岩迎敵,選擇柳河城北的狹長地帶,採取左右兩翼包剿的口袋戰術,把宮本聯隊割成數段,重重包圍,日寇的大炮失去了作用,激戰四個小時,宮本聯隊全軍覆滅。

一九三二年八月十五日,張學良副總司令派石培基等代表他和東北救國會到通化,委任唐聚伍為遼寧省主席兼自衛軍上將總司令。八月二十五日,在通化舉行了成立遼寧省政府和遼寧民眾抗日自衛軍的隆重慶典,裴煥星任省政府委員兼任民政廳廳長。

九月,日本侵略軍派茂本旅團從樺甸南下,鈴木旅團由寬甸北上,南北兩路直插通化,我十八路軍林振清,十九路軍王鳳閣和十六路軍孫秀岩在過道河子打了一次阻擊戰。十月,茂本旅團和鈴木旅團又進犯通化,唐聚伍急令撤出通化向臨江退卻,接著郭景珊七路軍、王鳳閣十九路軍相繼撒出,孫秀岩率隊掩護裴煥星在傍晚撇離通化,翌日上午日本侵略軍進佔通化,自此東北抗日名城通化陷於日寇鐵蹄之下。

通化淪陷後,唐聚伍在臨江二道花圓主持軍事會議,提出自衛軍開進關內求援,各路軍司令多數附合,只有王鳳閣提出:「手不離槍,人不離鄉,堅持就地守士,抗戰到底。」一九三二年年末,唐聚伍隻身進關找張學良,一九三三年春,裴煥星與孫秀岩進關。從此東邊道燃起的抗日火炬由王風閣接了下去,直至一九三七年王風閣下屬主力支隊司令王殿陽英勇犧性,王鳳閣不幸被俘,在通化慷慨就義。

裴煥星進關以後,先後做了河北霸縣、束鹿縣縣長。後來裴煥星離職寓居北平西直門內南操場廣平庫,被汪偽特務逮捕入獄,「罪狀」一是東邊道抗日,二是掩護共產黨家屬。經多方營救,被取保出釋。於一九四三年裴煥星攜帶眷屬返回法庫縣柏家溝故居。「九三」勝利後,裴煥星帶家口和財物遷至瀋陽。一九五一年二月從瀋陽遷居祖籍河北省豐潤縣瓦個庄,同年腦血栓加劇,半身不遂,一九五三年三月五日在家鄉逝世,終年七十二歲。

編輯:康平法庫微同城 圖片來源:網路

老故事更新中…

……

法庫故事更新中,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法老故事 的精彩文章:

最好的愛情多簡單,四個條件
後人記憶中的徐秀才

TAG:康法老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