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俄外交風波愈演愈烈 奧地利慾當「和事佬」

英俄外交風波愈演愈烈 奧地利慾當「和事佬」

圍繞俄羅斯前特工在英國「中毒」事件,迄今24個西方國家驅逐俄方外交官,以支持英方立場。然而,奧地利拒絕「跟風」,顯得格外扎眼。

奧地利政府官員說,希望憑藉本國中立地位,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充當「調停者」。不少觀察人士推測,奧地利此舉緣於自身經濟和政治考量,但能否取得成果不好說。

【拒絕「跟風」】

圍繞「中毒」事件,美國和澳大利亞等24個西方國家26日至27日驅逐將近150名俄方外交人員。值得注意的是,除英國外的歐盟其餘27國中,17個成員國加入這場集體行動,奧地利拒絕「跟風」。

奧地利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和外交部長卡琳·克奈斯爾發表聯合聲明,強調保持中立地位,以便在俄方與西方國家之間斡旋。

「實際上,我們希望與俄羅斯保持暢通交流渠道,」聲明說,「奧地利是一個中立國家,我們視自己為東方與西方之間的『橋樑架設者』。」

不少政治分析師認為,奧地利這一立場不令人意外。2010年7月9日,美俄「冷戰」結束後最大規模的間諜交換行動是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落實,奧地利的調停努力可想而知。

在2010年換諜行動中,美方釋放10名俄方間諜,包括名聲大噪的俄「美女特工」安娜·查普曼,以換取俄方釋放4名為英美等國提供情報的落網間諜,包括「中毒」事件主角、原俄方情報官員謝爾蓋·斯克里帕爾。目擊者說,一架俄羅斯飛機當時與一架美國飛機並排停在維也納機場,「換諜」後不到15分鐘便各自飛離,以躲避媒體窺視。

【有待觀察】

奧地利OeGfE智庫機構研究員保羅·施密特認為,奧地利希望在這次英俄外交風波中扮演調停角色,主要是出於經濟和政治多方面考量。例如,奧地利與俄羅斯經貿關係密切,奧方不希望影響這一現狀。

施密特告訴法新社記者,奧地利政府希望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架設橋樑」,暗示奧方認為驅逐俄方外交人員之舉「有些過分」。

庫爾茨2017年12月就任奧地利總理,時年31歲,成為歐洲最年輕的政府首腦。他率領人民黨「翻身」成為國民議會第一大黨,還做出與右翼民粹主義政黨自由黨聯合組閣的大膽決定,被媒體評價為政治手腕「成熟老練」。

今年2月,庫爾茨訪問俄羅斯期間會晤俄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商討兩國合作前景。據媒體報道,普京有意近期訪問奧地利。

不過,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歐洲中心研究員斯特凡·萊納看來,奧地利以「中立國」和「調停者」自居,「與當今地緣政治的現實稍微有些脫節」,因為「沒人再把奧地利視為橋樑架設者」。奧方調停能取得多大成效,有待觀察。

俄羅斯駐澳大利亞大使格里戈里·洛格維諾夫28日警告,如果西方國家繼續持偏見態度打壓俄羅斯,「我們將深深陷入『冷戰』環境」。

埃米爾·布里克斯先後擔任奧地利駐英國大使、駐俄羅斯大使,對奧地利在英俄外交風波中「持守中立」表示贊同。按照他的說法,奧地利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發揮的調停作用或許「有限」,但在火藥味越來越濃之際,不少歐盟國家私下認同奧地利的模糊立場「相當有用」。

布里克斯說:「一些英國消息人士也給我這種印象:他們對奧地利願意繼續與俄羅斯談話『一點也沒不高興』。」(楊舒怡)(新華社專特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心酸!印度女孩一哭就流血淚,求醫後得出結論令人傷心
馬其頓總統呼籲慎重對待俄羅斯外交官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