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漢朝有名皇帝皆出於西漢,而東漢似乎總被忽視?

為什麼漢朝有名皇帝皆出於西漢,而東漢似乎總被忽視?

皇帝都是依靠王朝存在的,要比較西漢和東漢的皇帝的好壞,就要說明西漢和東漢兩個王朝的異同。本人認為可以從漢代社會的底層結構來看王朝的興衰。

西漢的社會是一個平民社會,呈散沙狀,這樣的社會是有利於統治的。西漢之所以是這樣的社會,應歸功於秦朝的統一。當年秦孝公在任用商鞅變法時,為了控制全國,實行了一項措施,就是把大的家族強拆成小的家庭。這種措施之所以能實行,是因為當時秦國有大量的無主土地,吸收了大量的流民和慕名而來的各種人才,商鞅也是外來客卿。小的家庭是有利於政府統治的,既有利於生產,也有利於收稅,而且由此發展起了地主階級。秦國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郡縣制和九等軍功爵制,逐漸統一了全國。這種措施雖然,但是秦國搞的太倉促,統一天下的時候一直在推行。到最後,激起了農民起義,二世而亡。

秦朝雖然亡了,但是它所創造的社會形態,卻被漢朝繼承了下來,也就是說漢初時是一個比較散沙化的社會。與散沙社會相對的是豪族社會,即是地主豪族力量強大,把持地方權力的情況。漢朝又吸取了秦朝的教訓,在以關中的核心的地區建立郡縣制,其他地方封給功臣,又來又消滅了功臣,封給了宗親。同時將關東的豪族遷入關中,由中央直接控制,維持了國家穩定。到文、景、武帝時,又陸續削弱了各個封國,建立了中央一統的集權社會。一個皇帝之所以有作為,是他的集權程度密切相關的,只有地方沒有足以牽制皇權的力量,這個皇帝才能有大的作為。漢武帝的經歷就說明了這一點。當時,國家實行了空前的統一,北伐匈奴,南征甄越。建立了大的功業。

一切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漢朝衰落的根也就是在漢武帝時種下的。匈奴被打得很慘,但不要以為漢朝的老百姓就很滋味,長期的戰爭需要不斷地收稅,當時的生產力薄弱,根本不可能禁得起漢武帝的長期折騰。所以很多的老百姓因為交不起稅收就逃離了土地,成了流民。這些流民又要吃飯,於是很多人就投靠到了某些豪強的家裡作了長工和奴僕。這些豪強本來被漢武帝打擊得很厲害,這回又死灰復燃重新強大起來。漢政府一直在收稅,豪強就越有機會擴大的自己的勢力。這樣就在漢武帝後一百年,西漢的豪強勢力已經非常強大。

到了西漢末年,豪強已經和官員勾結到一塊,嚴重威脅到皇權。王莽在位時就想解決豪強問題,實行了一系列看似荒唐的改革措施打擊豪強。這次豪強不幹了,直接選擇推翻了王莽,後來又擁立了劉秀作皇帝,建立了東漢。

所以說,從東漢的建立開始,就意味著他的皇權不可能太強。因為劉秀是在得到各地豪強支持的情況下才建立東漢的。他不可能把支持他的人一一滅掉,劉邦之所以能滅掉韓信,是因為一起發家,韓信等功臣沒有在民間建立起足夠的威望和利益。而劉秀不一樣,此時的豪強已經深深扎到社會裡了,再滅掉他們又會是無休止的戰爭。所以,劉秀建國後沒以消滅一個功臣,只能跟合伙人共享權力。這就決定了東漢的皇權不可能強大,皇帝無法很好地集中資源,自然也就不會有大的作為。東漢的皇帝也想過振興皇帝,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士族之外尋找政治力量,就是外戚和宦官,所以我們看到了,外戚和宦官一直活躍在政治舞台上,他們實質上是皇上的爪牙,是皇帝打擊士族和豪強的工具。諸葛亮在出師表裡說:「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其實所謂的賢臣就是以士族為代表的豪強,他們控制了朝廷的官僚階級,而小人就是皇上作用的外戚和宦官。皇上要和士族爭權,自然會表現出所謂的「親小人,遠賢臣」的姿態,至於這些賢臣是不是真賢,是另外一回事,文化掌握在他們手裡,自己可以抬高自己,貶低皇帝。當然,外戚和宦官也不都是一無是處,其中也不乏為國家作出貢獻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真相不忍細看 的精彩文章:

斯大林為什麼不願救自己的兒子?
岳飛後人現狀如何?

TAG:歷史真相不忍細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