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十高齡念念不忘文化復興-白先勇:年輕人怎能不讀《紅樓夢》

八十高齡念念不忘文化復興-白先勇:年輕人怎能不讀《紅樓夢》

晨報記者 徐 穎

繼余秀華、北島等詩人之後,全季酒店攜手「理想國」,在這個春天邀請到了著名作家白先勇,以及多位紅學家和作家,一同品紅樓聽遊園,探尋傳統文化的美與情,在這場「全季·人文大賞——紅樓夢與我們的『文藝復興』」的主題活動中,白先勇在解讀《紅樓夢》的同時,還攜手以北大為首的北京十八所高校學生崑曲愛好者,共同演繹校園傳承版《牡丹亭》。一場古典文化盛會,從一個側面呈現了這個時代的「文藝復興」。

念念不忘民族文化的復興

白先勇的一生始終交織著「情」與「美」二字。如今八十高齡的他,念念不忘的還是民族文化的復興,心中所挂念的無非就是一卷紅樓,一曲驚夢。他說,自己一生中有兩部古典著作對他影響最深,一個是《牡丹亭》,一個是《紅樓夢》。 白先勇以「從牡丹亭、紅樓夢到中華『文藝復興』」為題進行了演講,細數了復興崑曲、製作青春版《牡丹亭》「十年辛苦不尋常」的歷程,暢談「一個人的文藝復興」的赤子情深。他堅信《紅樓夢》與《牡丹亭》將成為當下文藝復興的中流砥柱,是形成我國文化認同的堅定基石,感悟《紅樓夢》作為一部超時代文學作品在中華「文藝復興」中的重要地位。 白先勇認為,我們這個民族曾經有過那麼輝煌的成就,每個人內心中有意識無意識地隱藏著一種痛處。「至少我在念書的時候就有這種希望在,有一天我們的文化也像歐洲那樣來一個文藝復興,使我們的古文化重新獲得新的生命,讓我們的漢唐、我們的宋朝那些最高成就以新的生命和面貌出現,讓全世界重新欣賞我們的文化,了解我們的文化,對我們的文化有一種尊敬。這是我們的渴望,相信我們整個民族這兩個世紀來都有這種渴望,希望有一天我們的文化也會像西方文化那樣燦爛,那樣輝煌。」 他說,「西方文化是從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開始的,那麼我們的文藝復興也可能從文學、戲劇、戲曲、小說、詩著手,我們也像歐洲文藝復興一樣,從我們的古文化裡面去找靈感。然後再結合現代文明,讓我們的古文明有一個新的生命。」

年輕人讀紅樓關鍵在引導

白先勇表示,自己的一個願望就是希望所有華人世界裡的學生,至少一生中看一次崑曲,看了崑曲之後,才能發現我們傳統文化中最美的東西。而與此同時,他也希望大家在一生中一定要去閱讀《紅樓夢》。在他看來,《紅樓夢》是「天下第一書」,也是中國最偉大的小說。《紅樓夢》 被白先勇視為寫作的百科全書。 面對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不讀《紅樓夢》,並把它列為「死活讀不下去」的書之一,白先勇一聽急了,「這可不行,大學生不看《紅樓夢》,這還了得?一定要看《紅樓夢》,這是我們最了不起的文化成就。」 白先勇認為,年輕人讀不下去,關鍵還是一個怎麼引導的問題。如何引導這很要緊。「崑曲《牡丹亭》也是一樣啊,開頭年輕人都不看的,後來反響這麼熱烈,現在學生還自己來演,關鍵是如何引導。」白先勇說,《牡丹亭》與《紅樓夢》都不是容易理解的東西,要有一種啟發、解說以及引導。去年出版的《白先勇細讀紅樓夢》就是他在台大上課時的精華。「2014年,我在台大教《紅樓夢》,沒想到登記的學生有1000多個,因為沒有那麼大的教室,後來只選了400多個。我講了一年半,每次一兩個鐘頭,等於是一部導讀。《紅樓夢》是最偉大的小說,因為我自己寫小說,所以我知道應該怎麼去講。」 對於一生中該讀幾次《紅樓夢》,白先勇以自己為例,「我20多歲看一次,後來30至40歲,50至60歲,一直看到現在,也只是讀懂了七八成。」白先勇說,這本書是天書,太多的玄機,太多的人生哲學,太多的人情世故,沒有花時間去體驗,根本沒法讀懂。「經過自己的人生經驗,慢慢地才能讀懂,所以要看好幾次,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領會。」 除了出書,白先勇透露,自己接下來還希望在教育方面進行更多的探索,那就是如何在中國的大學、中學裡教《紅樓夢》。他認為,「念過《紅樓夢》,而且念通《紅樓夢》的人,和完全沒有念過《紅樓夢》的人相比,對於中國人的哲學、中國人處世的道理的理解,會很不一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聞晨報 的精彩文章:

張靚穎一個動作被批「不雅、沒素質」!是網友小題大作嗎?
給學生減負,這個結該怎麼解-在滬全國政協委員熱議教育話題:減負需標本兼治

TAG:新聞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