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殲-20為何敢用「鴨翼」,因為這種材料隱身性能強悍到「沒朋友」

殲-20為何敢用「鴨翼」,因為這種材料隱身性能強悍到「沒朋友」

隱身戰鬥機是否採用鴨翼,是個歷來軍事專家們爭論的焦點,特別是美國人所說:最好的鴨翼,就是對手戰鬥機上採用的鴨翼,更是被諸多專家奉為經典。

鴨翼在帶來超強的機動能力的同時,會成為一個極強的雷達反射源,現有的幾種隱身戰鬥機,包括:蘇-57、F-22、F-35在內,均採用了常規的氣動布局,只有殲-20採用了貌似「格格不入」的鴨翼布局,質疑殲-20隱身能力就一直沒有停息。

殲-20的「鴨翼」引起的爭論一直沒有平息

那麼,採用鴨翼的殲-20隱身能力到底如何?近日,殲-20的設計師楊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無意間透露的幾個關鍵因素為我們描述了殲-20鴨翼到底如何隱身。

超材料

這就清楚的表明,我們的殲-20的鴨翼極有可能是一種複合材料,從去年就有一些消息稱,我們的已經掌握了一種新型吸波材料,近期央視播出《大國重器》中首次證明了這種材料的存在。據稱,我國成為了世界上首個實現超材料量產的國家。

楊偉設計師的目標是由中國制定下一代戰鬥機的標準

我們可以看到,在最新出現的FC-31 2.0版機體上也大量出現了複合材料的痕迹。楊偉總設計師說「未來,我們會在戰鬥機的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征程上不斷前行,再立新功,給大家不斷帶來驚喜。」也印證了一點,隱身能力甚至已經不再是我國下一代戰鬥機的關注重點,足以證明我們對這種材料信心滿滿。

現在,如果還有人說殲-20的鴨翼布局會影響隱身能力,我們只能說你已經out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兵衛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在敘測試戰鬥機,只待兩天就「匆匆」撤回,到底它「害怕」什麼?
《紅海行動》缺了它導致我們損失慘重,很快解放軍就給了一個驚喜

TAG:新兵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