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父母的「干著急」總是換來孩子的無動於衷

父母的「干著急」總是換來孩子的無動於衷

父母的「干著急」換來孩子的無動於衷

田可的兒子小傑今年15歲,她和丈夫非常關注兒子的學習,現在小傑上初二,學習成績還是上不來,經常班級倒數,偏偏小傑自己總是不緊不慢,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田可非常擔心兒子,成績這麼差將來可怎麼辦啊!每當想到這些,她就很緊張也很著急,有時會態度很不好,罵過小傑,也打過他。

這次期中考試,小傑的成績全班倒數,可他依舊無動於衷。因為兒子的成績,田可要急死了,為此整夜整夜焦慮到失眠。


孩子厭學的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無法疏解的壓力

一提到孩子厭學的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是比較頭疼的,現在孩子厭學的情況很普遍,父母干著急卻沒有辦法。想要讓孩子主動學習,我們要做的是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從根本上解決。


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壓力

孩子厭學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由於孩子們的壓力太大了。很多父母太過重視孩子的成績,將所有精力都傾注在孩子的學習上,這樣做其實是父母把自己的壓力轉移到了孩子身上,很多孩子都是吃不消的。

青春期生理與心理發育不成熟,抗壓能力較弱,面對家長給予的過大的壓力,將會使孩子出現一些情緒和行為的改變,幾乎所有時間都用於學習,得不到一絲鬆懈,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緒歸於學習這件事情,因此產生厭學心理。


注意教育方式,給孩子正面影響

有些家長喜歡拿自己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較,總覺別人家的孩子聰明,而且還經常當面指責孩子如何不是。孩子慢慢就會覺得自己真的很笨,學不會,很容產生自卑,自暴自棄的心態,導致他對學習不感興趣,不愛學習。

父母要減少對孩子的指責訓斥,多多鼓勵孩子,給孩子建立學習上的自信心,讓孩子有動力,自主學習。

父母要重視孩子的精神需求

不少家長很多時候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缺乏平等的交流,缺少內在的溝通,多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腹,多以成人之願織孩子之夢。

作父母的要多跟孩子溝通,不要只關注孩子的物質需求,更要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如果孩子遇到什麼問題,不要總是嫌棄指責孩子,要幫助他,和他一起去分析,解決問題。

家長要認識到,長期被動的學習對孩子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孩子學習總是處於被動狀態,便不會有很高的創造力和獨立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菌 的精彩文章:

女人做到這五件事,這一生,不怕孤獨,不怕背叛
在遊戲和老婆之間,我老公選擇了「遊戲」

TAG:解憂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