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當iPad成為教育工具:教育遊戲的需求態勢、供給現狀及未來發展建議

當iPad成為教育工具:教育遊戲的需求態勢、供給現狀及未來發展建議

北京時間3月27日晚間,蘋果公司舉辦了一場以「教育」為主題的發布會。之前的這場發布會的中文邀請函上用手寫體寫道:「同學們,來次課外活動吧。」

毫無意外的,這場發布會發布了一款全新的 iPad,更輕、性能更強、價格也更為優惠,蘋果將這款 iPad 定位為面向學生的「學習工具」。

與許多家長眼中孩子沉迷的「遊戲機」不同,在提姆·庫克的手中 iPad 著實能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

比如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的《Free Rivers》,可以通過 AR 技術讓孩子了解河流、水利等地理知識;《Forgipedia》,是一款利用 AR 來了解身體構造的 App,學生還可以用觸控筆進行模擬解剖;《Boulevard AR》則可以讓學生近距離的觀察世界名畫,不只是「看樣子」還能細細地觀察畫家的筆觸。

在展示中我們可以看到,教育的遊戲化和遊戲的教育化已經彼此不分,這些帶有遊戲性質的教育App和那些富有教育意義的遊戲App讓孩子們「沉迷學習」。

那麼,教育遊戲行業目前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現狀及未來呢?本文可帶你略知一二。

最近騰訊宣布將從今年開始對功能遊戲進行全面布局,進一步探索與發掘遊戲的正向社會價值,目前,已經推出《榫卯》、《摺扇》、《紙境奇緣》、《歐氏幾何》等幾款教育類功能遊戲,將來擬推出更多產品。

剛剛結束的「兩會」,青少年的網癮、遊戲問題也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有委員明確表示對遊戲化教學、教育遊戲的支持態度,這兩件事情引起了行業和社會的熱議,大家都認為或許確實有必要重新認識遊戲的正向價值,教育遊戲的春天或許真的來了。

遊戲真的對人、對組織、對社會有正向價值嗎?答案是肯定的。

遊戲可以促進人的認知和大腦發展、動作技能和協調能力的提升,影響情感態度價值觀,對青少年發展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在遊戲的環境中,經過適當的重複和挑戰,對於某些大腦區域的修復和矯治非常有幫助,玩專門的設計的電子遊戲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電子遊戲可以改善工作記憶,動作電子遊戲能夠促進視覺能力的發展,還有助於對抗由年齡增加造成的神經認知功能的下降。

1需求態勢:教育中真的需要遊戲

歷史上教育學家都非常重視遊戲的教育價值,教育遊戲(或者說遊戲化學習)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孔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就非常強調遊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福祿培爾、蒙台梭利、皮亞傑、維果斯基、布魯納、杜威也都曾經研究過遊戲的教育價值。遊戲的教育功能在當今時代更加凸顯。

首先,遊戲對互聯網時代的青年人是一種普適性媒介。

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72億,從年齡來看,其中10-19歲的網民佔19.6%,20-29歲的網民佔30.0%,學生群體佔25.4%。2017年網路遊戲和手機網路遊戲用戶達到4.42億和4.07億。

為了滿足遊戲產業快速發展的人才需求,中國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頒布的《關於做好2017年高等職業學校擬招生專業申報工作的通知》中明確將電競專業定為增補專業。青年人是遊戲的重要用戶,也是新興專業的主要學員和產業生力軍。

其次,遊戲化教學已經成為未來教育的重要趨勢。

國際知名新媒體聯盟發布的《地平線報告》中,每年都會預測6種新技術會在未來幾年內得到流行。近來的報告經常預測教育遊戲或遊戲化學習或遊戲化等相關技術會有重要發展。

加拿大學者巴格利曾經分析了新媒體聯盟在2004年到2012年期間發布的《地平線報告》,指出其中先後提出37項新技術,但是只有7項被後期的報告證實,其中「基於遊戲的學習」排在第1位。

上海市2014年發布的《邁向學習時代:2014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趨勢藍皮書》中也提到,在3-4年內,遊戲化體驗學習會影響上海基礎教育的內涵發展;教育部協同創新項目「國際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中也將教育遊戲和智能機器人等列為了未來十大發展趨勢。

再次,國內外對教育遊戲的認同度都在提高。

在美國,奧巴馬政府曾經很重視遊戲在教育中的應用,並聘請了專門的教育遊戲專家擔任白宮科技辦公室顧問,並支持在全美舉行《全美STEM遊戲設計挑戰賽(National STEM Video Game Challenge)》。在中國,10多年前,上海市、重慶市等地教育主管部門就曾經面向社會各界徵集優秀的教育遊戲產品。

2013年,教育部頒布的《關於做好2013年度基礎教育優質數字資源建設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確地將教育遊戲列為了六類資源之一。2015年,在相關部門領導支持下,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成立了教育遊戲專業委員會專門促進教育遊戲的研究與發展。這些都體現了教育主管部門對教育遊戲的重視和期待。

最後,教育遊戲廣受被校長和教師們推崇和喜歡。

2010年對我國東南部部分發達地區校長小範圍問卷調查顯示,大約有70%的校長認同「教育遊戲可以應用於各個學科」和「各個年級」,當然,在當時也有部分校長對遊戲的教育成效表示擔憂。

經過幾年的發展,校長和教師對教育遊戲的態度已然接受,教育遊戲專委會自2015年成立後舉行了多次年會、遊戲化教學案例徵集等活動,參加的校長和教師們都非常踴躍,第一次遊戲化教學案例徵集就收到了2000餘份案例。

我們也在中國大學MOOC上開設了《遊戲化教學法》教學法MOOC[9],旨在讓中小學教師掌握將遊戲用到教學中的方法,目前已經開設四期,將近4萬人選修了本課程,選課人員主要是中小學教師,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校長和教師對教育遊戲的認同態度。

2供給現狀:真的有足夠的教育遊戲嗎

教育有需求,但是市場上是否真的有足夠多的優秀的教育遊戲呢?教育遊戲的供給目前一般有幾個來源:研究機構、一線教師、專門企業、其他遊戲開發者。

概括而言,目前的教育遊戲供給存在這樣幾個特點:

1. 研究機構、一線教師開發的教育遊戲比較適合教學應用,但是一般在遊戲的安全性、穩定性、易用性、美觀性和趣味性方面不夠理想,比較難以大面積普及和推廣。主要是被用在一些實驗研究和自己的課堂教學中。

2. 一些大型互聯網企業或遊戲企業、包括一些個人開發者開發的教育遊戲或許比較精美,也比較受學生喜歡,但是這些遊戲通常未能和教學很好的結合,一般也未能提供教學指導等配套資料,比較難以直接整合到課堂教學中使用,通常用於課外。

3. 專門的教育遊戲企業開發的教育遊戲較好地考慮遊戲的教育性和遊戲性的平衡問題,一般也會和一線教師合作開發。但是由於教育遊戲的設計與開發天生是比較困難的[10],要同時考慮遊戲性和教育性兩個目標是很難的,所以目前專門的教育遊戲公司比較少,規模也都不太大,能夠提供的優質遊戲也不多。

4. 要特別指出的是,不管是小型的教育遊戲公司,還是高校、一線教師以及個人開發者,一般來說,雖然也可以上傳到Apple Store 等類似的平台中,但是基本上還是缺乏比較順暢的推廣平台,很多時候難以快速推廣出去。

總體來說,教育遊戲供給現狀不是太樂觀,存在著專業研發人員不足、教育性和遊戲性難以平衡、缺乏權威的推廣平台等不足,雖然也在快速增長,但是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3發展建議:怎樣促進教育遊戲快速發展

教育遊戲是功能遊戲的重要類別,從國外情況看,教育遊戲占整個功能遊戲比重超過四成。當前國內對教育遊戲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教育遊戲的供給嚴重不足,為了更好的促進教育遊戲的快速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政策層面積極支持和扶持,營造「重新認識遊戲」的氛圍

建議有關部門制定促進功能遊戲、教育遊戲發展的鼓勵政策。文化主管部門在政策、財稅等方面積極扶持小型教育遊戲類企業的發展,鼓勵大型遊戲類企業引進、開發更多的功能遊戲,發揮教育、科研、文化等正向價值。教育主管部門積極支持教師在課堂上應用教育遊戲,鼓勵教師在「家校溝通」中增加遊戲相關的知識,加強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注重教育遊戲基礎研究,提升教育遊戲應用的科學性

沒有一流的基礎研究,就可能會出現一批要麼好玩但是教育意義不夠、要麼有教育意義但是不夠好玩的教育遊戲。在教育遊戲進入正規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困難和障礙,還有遊戲動機、設計策略等大量實際問題和關鍵技術值得深入研究。希望有關部門設立更多的研究基金,加強校企合作,支持更多的學者和一線教師開展深入的教育遊戲的理論、設計、開發、應用和評價研究。

注重多種技術融合,打造優質教育遊戲共建共享平台

在教育中應用遊戲比較複雜,很多時候是需要混合使用的,比如在課堂上要綜合使用傳統遊戲和電子遊戲,在技術層面,也要注意多種技術相混合,未來教育遊戲會和移動學習、VRAR、STEM學習、編程學習、腦科學、MOOC等結合。香港中文大學學習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就推出了類似的戶外移動式遊戲化學習項目。應該鼓勵大型遊戲企業建設功能遊戲分發平台,扶持、孵化、推廣小型團隊開發的優秀教育遊戲,並支持一線教師的教育遊戲上傳。

重視教育遊戲人才培養

不管是一線教師開發教育遊戲還是專門企業開發教育遊戲,對於教育性和遊戲性的平衡一直是難點,教育遊戲設計與開發人才缺乏。建議高校等人才培養機構注重該領域課程的研發,開設相應的課程;其次,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開展青少年遊戲設計競賽,讓學生在設計遊戲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再次,在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中增加教育遊戲研發培訓。

在研究中越來越堅信,教育遊戲通過重塑學習方式回歸教育本質,讓學生儘可能自由自願地學習自己喜歡的知識,並且去積極地主動地思考,享受學習的快樂和生活的幸福。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是回歸了人的本質。讓每個兒童、青少年乃至成人都沐浴在學習的快樂之中。

本文轉自騰訊研究院,作者尚俊傑,蔣宇

1、本文是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騰訊研究院;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 騰訊研究院

本文來自騰訊研究院,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賈躍亭:FF獲得15億美元融資 其中5.5億已經到賬
精神消費「降級」?為什麼年輕人愛看「瑣碎無聊」的vlog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