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維形態構成課程考試體系改革研究

二維形態構成課程考試體系改革研究

寫在前面的話:

本文是2015年的一篇教改論文,記錄的是剛來科大那年接手的一門基礎課,當時教這門課程的張老師也希望能夠把這門課程換換思路來進行,於是就有了這篇文字記錄,我們把當年的作業、心得、體會加以整理和匯總,最終形成了本文和一部構成基礎課的專著(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主要是張老師多年的教學心得和本次課程的一些新嘗試)。最近沒事就梳理一下自己以前的論文,才發現每一篇教改論文都是一次教學實踐的記錄,權且叫它們幾年來的教學記錄吧,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挺有意義,其實所謂學術真的可以不那麼枯燥。

二維形態構成課程考試體系改革研究

摘要:考試是檢驗教學目標達成與否的重要環節,但傳統的二維形態構成課程考試中存在著平時成績考核中缺乏量化標準、考核方式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缺乏控制、學生對知識和能力的考核存在片面性以及考核結果的反饋、導向和激勵效果不佳等問題,不能很好的發揮出課程考試所起到的導向、診斷、反饋、評價、激勵等作用。本文主要以培養學生的設計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為出發點,通過多樣化的考評方式、等級制的評價標準、階段性的成績考核和基於互聯網的反饋診斷體系相結合的方式,提出了二維形態構成課程的具體考試體系改革措施和試行方案。

關鍵詞:二維形態構成;考試改革;階段性成績考核;反饋式考試

二維形態構成是設計類學科各專業在進入細分專業學習前的基礎必修課程,其主要包含了設計基礎課程中的兩方面內容,即三大構成中的平面構成部分和色彩構成部分,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對圖形的抽象理解和設計創造能力。平面構成部分主要是通過對形式美法則的講授,通過對不同物體形象進行提取、抽象、概括能力的鍛煉,使學生具備根據基本構成美學規律設計具備形式美感的圖形和圖像的能力。色彩構成部分則主要是從顏色的視覺效應及色彩對人產生的心理感知效應為基本點進行講授,使學生有基於色彩基本規律進行色彩填充和組合色彩畫面的能力。其理論知識涉及各個設計領域,揭示了藝術設計元素的內在規律,使得感性的藝術設計問題概念化與科學化,是現代設計教育學習的理論基礎,對啟發學生的想像力、開拓學生的設計思維、提升學生的實際設計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受到我國各類藝術設計類院校及高校設計類專業的廣泛重視。[1-5]

目前,隨著設計手段的日新月異,設計方法的不斷更新,二維構成課程在教學和學生作業完成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但在結課考試和成績評定環節卻沒有相應的更新,依舊延續著大作業定分數的傳統模式,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日常學習的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學生「突擊式」的學習方式,為了充分的發揮考試對學生學習的引導、診斷、反饋作用,也為學生在基礎課學習中打下紮實的基礎,進而充分、全面的達到教育教學目標,二維形態構成課程的考試體系改革勢在必行。[6-7]

一、二維形態構成課程考試現狀分析

二維形態構成課程是工業設計學生對形態創造的美學規律學習和創造性設計思維培養的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基礎課程。傳統的考核方式是把學習過程中的全部課題訓練作業裝訂成一冊作為大作業上交,由教師綜合所有作業給出相應的作業成績,並結合學生課上出勤和平時表現給出平時成績,大作業成績與平時表現的成績的比例為8:2,兩者相加後即可得出學生本次課程的期末成績。具體成績分配情況如表1:

表1 傳統成績評定方式成績單

雖然這種傳統的成績評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出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效果,但仍然存在一定弊端,有較大的改革空間。具體問題分析如下:

1.平時成績考核中缺乏量化標準

雖然分數考核的依據是根據課上出勤和平時表現給分,但是評分缺乏量化標準,尤其是課上表現的評價往往比較主觀,缺少客觀的評價標準。根據這種方法評出的成績可能不能夠完全客觀的評價每個同學的實際學習情況。

2.考核方式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缺乏控制

傳統的課程考核時間主要在期末課程結束時,學生將本課程中的所有作業裝裱上交,這就造成了學生往往只在最後收作業前幾日臨時開夜車突擊完成所有作業,而在平時放鬆對課程知識的鞏固和學習,甚至拖拉在相應知識單元學習時應該完成的單元作業,客觀造成了課程前半段學習過程放鬆懶散,課程結束期通宵趕作業的前松後緊的學習狀態和應試、突擊的學習方式。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掌握應掌握的課業知識,還客觀上增加了學生在課程後期的生理和心理負擔,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的達成。

3.學生對知識和能力的考核存在片面性

學生的學習能力包含多個層面,比如對知識掌握情況、在設計實踐中的應用情況、自身的設計創新能力、審美的感悟能力、語言的表述能力、設計團隊協作能力等,單純以一份綜合作業來進行考核是無法客觀和全面的對學生做出評價的。這客觀上造成了「一考定終身」的現象出現,以及學生只重視作業效果,不重視平時專業知識和能力的積累,甚至出現作業抄襲、找人代做、課程結束卻一問三不知等現象。

4.考核結果的反饋、導向和激勵效果不佳

大作業結束後由課程教師進行評閱並進行作業封存,使得本次作業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不能有效反饋到該班的學生中,從而不能充分地發揮考核對教學的反饋作用。教師給出的成績即為課程的最終成績,學生無法通過積極主動地方式進行成績的修改,使得成績無法起到對學生作業的導向作業和學生本人的激勵作用。

二、二維形態構成課程考試體系改革方案探索

1.改變傳統到期末匯總平時成績和作業成績的方式

在課程之初將整個評分體系和給分環節向學生說明,並把整個課程訓練分成一、二、三、四、以及期末作業五個階段,每個階段作業完成後立即評分並且公示,這個階段的出勤和課堂環節的分數也一起公示,學生可以根據得分情況檢驗這一階段的學習情況,從而每個階段都不放鬆,如果在前一階段成績不理想,還可以在後面學習中努力彌補,充分發揮考試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2.增加一定的機動性平時成績

通過多種形式增加和調動學生平時在課上和教學實踐及互動環節的積極性。比如會增加一些靈活的互動和提問環節,並隨機增設「平時成績+1分」的教學獎勵機制,以促進學生特別是工科學生的課堂活躍度。

3.改變以往教師打出具體分數的情況

將每次的成績評定由具體的分數改為等級制,即學生成績由「A+、A、B+、B、C+、C、D」七個級別構成,最大可能的降低因教師的個人評價因素差異造成的學生得分差異(如同一課程,不同班級的任課教師評定標準的差異),也盡量的降低了因具體分數差異給學生學習積極性造成的影響。相應等級的具體核算分數可由任課教師共同商議決定,如A+=10分、A=9或者8.5分等,從而使等級相同者分數相同,以增加評分的公正性。

4.為平時作業提供二次修改機會

筆者在日常授課中發現,由於課上不求甚解,課下完成考核作業時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一些同學在單元考核作業成績公布後,發現自己的成績不理想,會出現破罐破摔的情緒,直接影響下次作業的作業質量和下階段教學目標的達成,為了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筆者在平時作業考核中添加了二次修改成績的環節,即在每次單元考核成績公布後幾日內(具體時間可由相應教師商議決定),對本次考核成績有修改要求的學生可以重新進行作業的提交,並獲得相應的單元考核成績,但為避免學生產生投機心理,二次修改的成績原則上不能超過初次成績三檔。

5.期末大作業由學生互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來考核

通過這種方式以增強成績考核對學生學習的反饋作用。在作業完成後,將作品進行展覽並增加互動環節,每名學生擁有3張票權,為自己喜愛的作品投票,得票最多的作品可以在大作業成績中增加一定的分數,而大作業的最終成績由該課程的幾位主講教師共同評定產生,加分者的分數即在該基礎上增加,從而保證了作業成績的公平性和互動性,同時可以增加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作業質量。

6.建立線上反饋交流平台

由於大學學習與中學學習得模式差異,課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的機會並不多,這就客觀上造成了教師在成績評定後不能及時的將成績反饋給學生,學生也不能及時的得到相關作業的答疑和輔導進行作業的修正。為解決以上問題,筆者也緊隨時代潮流,為學生建立了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在作業完成成績評定後第一時間進行發布,並及時進行了相關作業的輔導和答疑工作。

具體考評方法及考核目的見表2:

表2 課程改革後考試體系的考評方法及考察目的

三、總結與展望

二維形態構成課程起源於德國包豪斯學校,[8]時至今日已經九十餘年的歷史了,在這段時間裡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設計形式、手段、方法也在不斷的更新,作為基礎設計教學課程我們更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9]走在時代的前列,不斷地對教學方法、手段和相應的考試體系進行調整,只有通過改革和探索,才能使我們從傳統的強灌式教學逐漸轉化為引導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真正的強調學習與創新的關係,才能引導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求知識,從而通過培養創造性設計思維能力推動二維形態構成設計與現代設計的完美結合,為社會培養創新型設計人才。[10]

參考文獻

[1]袁岳駟.基於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地方高校課程考試改革與實踐[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35(4):120-121.

[2]譚海平,馬越穎.《二維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青春歲月,2013,5(10):256.

[3]宋次軒.《設計構成》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2,31(2):196-198.

[4]武月琴.工業設計專業《設計構成》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31(2):95-96.

[5]杜冰,張建設. 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 農林教育版),2014,16(3):73-75.

[6]孟國華. 藝術設計基礎教育的革新 [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4.41-42.

[7]封永輝. 二維形態課程的教學研究 [D].無錫:江南大學 設計學院.2008.

[8]何人可.工業設計史[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2-127.

[9]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31-45.

[10]馬瑞. 論高校設計專業二維構成課程的教學改革[J]. 創新與創業教育,2011,2(2):67-7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H創新設計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YH創新設計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