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TA解讀《妖貓傳》:好奇心殺死貓

TA解讀《妖貓傳》:好奇心殺死貓

文|劉涵

《妖貓傳》這部電影在一開場吸引了我的注意,因為它的旁白是一位日本僧人。這句旁白為觀看電影提供了一種可供採用的角度和基調:我們不再以中國傳統文化繼承人的內部視角觀影,相反我們將採用一種外部的異國視角。這種全新看待中國歷史上著名事件的視角,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

如果說好奇心殺死貓的話,我心中的貓已經立刻產生了好奇。

1

神與獸,人與貓

神與獸在神話故事裡時常一起出現。無論西方神話,還是中國傳說,都包含了這樣一種自然的配對。甚至在許多宗教里,動物也是神聖的,比如在德國神話中,貓是愛與美的女神弗雷亞的神物(Jung,1964)。

「低於人類的存在(subhuman)與高於人類的存在(superhuman)看來都屬於神聖的範疇。這一點在耶穌誕生的神跡中表露無疑:他誕生在一個滿是其它動物的馬廄里。」(Jung,1964)

除了神話外,文學裡也能找到這樣的聯繫。例如西遊記里,大部分的妖怪都是神仙的坐騎。我時常也好奇,為什麼神仙會與動物有如此強烈的聯繫,為什麼這些被馴服的神獸會突然間獸性大發,以及會騰雲駕霧的神仙為什麼還需要神獸?

後來在閱讀榮格(1964)的《Man and His Symbol》一書時,我找到了些許線索。

從榮格(1964)的書中不難發現,人的無意識里有靈性也有獸性。如果我們否認人的獸性,才會讓獸性變得可怕與傷人,「當它受傷時,它才是最具有野性也是最危險的」(Jung,1964)。在Men』s Search for Ultimate Meaning 一書中,Viktor Frankl(1948)也指出,人的無意識中不僅有本能的部分(instinctual)也有靈性的部分(spiritual)。

電影里我們可以這麼理解,貴妃代表了人性中的靈性,象徵了美好的情感以及連接人類的重要情感。她的存在就類似於宗教中對人類的意義,它滿足了人類對自己靈性的渴望與追求。

所以當貴妃悲慘死去之後,白龍變成了黑貓,靈性的一面變成了獸性的一面。這部電影看似是在講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恨情仇,甚至有白居易為他們撰寫長恨歌。但我們不必把他們看做一個個真實的個體,而僅需從虛幻或者說從隱喻的角度來理解所有的男性角色。從隱喻的角度來說,「他們」都可以被視作「陽」,陽光所照耀下的地方,是我們目光所及之處,太極里陰的對立面,也即是人類心理中的意識層面。

意識對於無意識的渴望與追求,無意識對於被認識的渴望與追求,就像日與夜的交替,陰與陽的變換,如此自然。所以片中男性角色對女性角色的追求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也竟是如此合情合理。

2

幻術里的真實

電影所處的時代也令人遐想。它是中華帝國疆域最遼闊的時代。它講述了一個奇幻的故事,也即是說,它並不是現實發生過的真實歷史。電影並非真的在講述一個歷史故事,只不過借用了這個歷史故事的外衣來為我們剝絲抽繭。

幻術是這個故事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丹龍說,即使是幻術也有它真實的一面。貴妃說,一切都是真真假假,何必執著於真實。

所以我們要從奇幻的華麗中,去尋找一些樸素的真實。

我們這樣假設一下,一個人在最輝煌的時候,也最容易是最膨脹的時候:就像一個國家疆域遼闊,四方朝拜,開放開明,他非常的樂於接受自己,他對自己有著很強的信心。他於是也願意接納自己柔軟與脆弱的一面(女性的一面,陰的一面,或是人性脆弱的一面),也更加願意麵對現實。

貴妃就是這樣一個柔軟與脆弱的代名詞,她也代表了人們對現實的接納程度。當她在城門外盪鞦韆時,她是帝國的象徵,象徵著接納與開放。她也是柔軟與脆弱的,因為她一介女流,面對軍隊與叛亂毫無還擊之力。

在一個人遭受重創的時候,也是一個人最容易產生抵禦情緒的時候,這時四面楚歌,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在強大的防禦機制下,一切柔軟、脆弱或是對人性的信任與愛都被封存。

於是,貴妃被騙進了棺材,關進了墳墓。她是不是知道自己將永遠離開呢,我想她知道自己將要面臨的命運,同時她也相信皇帝在將她捨棄時是懷著他當時所能有的最好的意願。因為她代表了人性中的愛與善以及真實。她是如此真實,以至於在臨死前她仍然不吝嗇對愛的渴望。

在面臨挫折時,人類是如此地擅長將自己的脆弱與渴望深深埋葬,關在潛意識的最深處。所以貴妃的墳墓需要穿越過一片水中森林。森林與水都是神話里非常原始的意向與主題,代表了生命中最原始的部分,也是最被人壓抑的部分(Campbell,2008)

往往有時候,自己都以為自己掩藏的很好了,只有外人或內心中最獸性的部分能知道心靈里最美好的渴望被埋葬在何處。

3

人類的英雄主義情結

白龍是內心中的一種英雄主義情結,甚至是俄狄浦斯情結。

英雄的出身往往與父母的遺棄有關(Rank,2015),成長過程中他需要穿越重重障礙去證明自己,最終完成對父親的復仇,並迎娶「母親」(詳見俄狄浦斯的神話故事)

他面對著英雄會遇到的召喚(Campbell,2008):黑暗的森林,流動的水,攜帶神力卻自身其貌不揚,然而他拒絕了這種召喚,「全世界的神話和童話故事都清楚地表明這種拒絕本質上就是拒絕放棄個人利益。他們沒有把未來看成是 連續不斷的出生與死亡,在他們眼裡,目前的理想、德行、目標和優勢的系統將會固定不變,穩固可靠。」 (Campbell,2008)

白龍是這部作品裡的英雄意象,他隻身一人進入了無意識的世界,經歷了被拋棄、絕望和長久的孤獨之後,獲得了來自靈性世界(丹龍與空海)的幫助,最終得到了解脫。他通過犧牲自己,去拯救心靈的美好,拯救人類對愛最深刻也是最脆弱的渴望。他也代表了我們每一個人必須孤獨地完成了解自我的自性化旅程。

4

人的理性與非理性

電影里的貓,為什麼喜歡吃人眼睛,我個人的理解是失明象徵著一種盲目。「心理學家常常把意識比喻為眼睛: 我們常談及意識的視野與焦點……眼睛也與光相關聯」。(榮格,1989)

因為心靈是如此脆弱,如此受控於人類的理性。但當非理性受到了創傷時,它一樣會給人帶來毀滅(Jung,1964)。對人性與現實的盲目,對愛與需要的盲目,讓黑貓想要他們親自體會到,因為這樣的盲目而帶來的切身痛苦,失去理性與意識的痛苦。

整部電影,因為它的奇幻色彩,彷彿是一個夢境。時而真實時而幻象的場景更加加深了這一種感受。因為不真實,所以不入戲,所以我們像一個旁觀者。其實這與人和人之間的交往沒有太多差別。因為並不能一眼看透真實,也不能隻言片語明白彼此的痛苦與脆弱,所以人們常常謹小慎微地慶祝著太平盛世,粉飾太平。滿足於表面的生活就好像一個華麗的無意識的世界,卻沒有真實的理性產生對人性的真是理解。

它不僅屬於唐朝,也屬於現代。

5

所謂痛苦

黑貓是痛苦的,因為它還有渴望。空海之所以來到中國,也是為了追求消除痛苦的無上密。佛教里是這樣說的:眾生皆苦。如果說佛教與心理諮詢有什麼共同之處的話,想必都是為了教人忍耐痛苦,面對現實。即使丹龍已經是掌門,參透了禪,也仍然會出現在市井之中。歷史上,佛陀本人參透開悟了之後,一樣回到了塵世中,宣傳佛法。

當然,無論是佛教中的慈悲,還是基督教中上帝的恩慈,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正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開悟的過程比開悟的結果更加重要。

電影本身的過程,以及我們思考和體會的過程,比我們強求來的意義更為重要。

所謂的放下,註定是一次對心靈的深刻探索。沒有什麼痛苦能夠被突然放下,沒有什麼痛苦是可以隨便想開的。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正視眼前的問題,面對內心的痛苦。允許自己柔軟與脆弱,不隨便拋棄與埋葬情感。

6

扭曲的情感

這部電影就像一次探索真實情感的旅程。表面的情感是憤怒與仇恨,但是隨著情節不斷深入,我們愈發接近於黑貓的真實情感:由於喪失導致的悲傷。全片最感動我的地方就是當白龍眼中含淚說:我不是那具身體已經很久了。這時空海說,這也是貴妃想對你說的話,她不是這具身體已經很久了。白龍因為已經接觸到了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才能夠真切地理解和感受貴妃有可能有的感受。這個我們就稱之為同理心。

生活中我們時常遇到口不對心的情況,俗話總是說某個人「刀子嘴,豆腐心」。這說明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是百分百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或者至少有些人不一定百分百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黑貓在憤怒時也是真實體會到了憤怒的情感,但憤怒不是他的真實感受,憤怒是用來掩蓋他真實感受的扭曲情感。

在《人生腳本》一書中,伯恩(1973)這樣描述扭曲情感的形成:「他試驗過表達各種情感:憤怒,受傷,內疚,恐懼,不夠好,正直以及勝利感,並且發現了某些情感會被他的家庭忽視或者完全否定,而有一種特定的情感能被接受並獲得他想要的結果。這個特定情感就變成了他的扭曲情感。作為更受偏好的情感,它會發展成一種自動的條件反射,並在他未來的人生中持續存在。」

伯恩(1973)接著指出,幾乎所有的憤怒、受傷、內疚、恐懼和不夠好的感受都可以是扭曲情感,用來替代我們的真實感受。也即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有這樣的扭曲情感(或代用情感)。

很多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感覺從父母那裡接收到了這樣一個信息:你不能做一個孩子,你要快點長大,你要堅強,你不能做個柔弱的人。因此被視作脆弱的情感,如悲傷,最容易被我們否認,並用扭曲情感替代。父母的本意當然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儘快適應社會並早日獨立,但對於孩子而言,這樣的禁止信息或應該信息卻是振聾發聵。

如果不了解我們真實的感受,我們就很難理解他人真實的感受,被忽略的感受最容易引發極端的反應。正如電影中,白龍需要通過極端的傷人事件才能獲得他人的關注與好奇,最終讓人明白事情的真相。但也是因為最終的關注與理解,讓白龍願意放下。

放棄扭曲情感這件事,往往只有擁有這個情感的本人才能做到。即便旁人明白這是扭曲情感,並告知情感的主人說這不是他本來的感受,也只能是適得其反。因為人們常常會因為扭曲情感受到質疑而感到羞恥感,並以更加強烈的扭曲情感予以回應(Bern, 1973)。

7

真實的情感

真實的情感有存在的意義。它告訴你生存的意義以及生命的美好,它幫助你更好地生存,更好地生活。

8

好奇心殺死貓

對於我而言,貓不是兇殘的存在,但再溫順的貓受到了威脅也能產生攻擊性。好奇心未必殺死我心中的貓,但通過對自己內在的好奇,我希望能使內心的本性溫順,讓野蠻的本性回歸美好的人性,讓人與人直接的理解與接納不必以彼此的受傷害作為代價。

參考文獻:

1. Berne, Eric. What Do You Say After You Say Hello? [M]. London:Bantam Books, 1973.

2. Campbell, Joseph.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M]. Novato:New World Library, 2008.

3. Frankl, Viktor E. Man"s Search for Ultimate Meaning[M]. London:Ebury Publishing, 2011.

4. Rank, Otto. The Myth of the Birth of the Hero -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Mythology[M]. New York:Grove Press, 2015.

5. Jung, Carl G. Man and His Symbols[M]. New York City:Dell Publishing, 1964.

6. 榮格作品集[M]. 譯林出版社 , (瑞士)榮格(CarlGustavJung)著, 1989

本文圖片取自電影《妖貓傳》

一個有性格的公眾號

ID:tarenjigoutong

回復「目錄」查看協會往期文章

關於TA(人際溝通分析學)

TA,一個治標又治本的溝通心理學

在TA里,我們把自我分成父母、成人和兒童,分別用P/A/C來代替,所以,你知道嗎,兩個人的溝通好像是6個人在對話。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微信公眾平台後台留言ID和篇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A人際溝通 的精彩文章:

愛並不是只因血緣而存在

TAG:TA人際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