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是中國幫會的創始人,曾被金庸寫入書中,如今堂口遍布全球

他是中國幫會的創始人,曾被金庸寫入書中,如今堂口遍布全球

「平生不見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讀過金庸先生作品《鹿鼎記》的朋友一定都還記的這句話,也許對金庸先生筆下,那個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還留有一定印象。他武功高強,忠勇俠義,一生致力於反清復明大業,最終功敗垂成,含恨離世。

金庸先生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虛構的,但也有很多是通過特定人物原型,藝術加工而成。陳近南便是其中的一員,且原型人物與小說藝術形象相似度極高。

陳近南原型人物原名陳永華,福建同安人,本是一介書生。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後,反抗最猛烈的地方是福建、浙江、兩廣等地。在清軍攻陷同安時,陳永華的父親壯烈殉國,陳永華逃出城外,從此家國深仇使他加入反清的洪流。當時,鄭成功在廈門開府,圖謀恢復明朝江山,23的陳永華經人介紹投入麾下,不久便因深謀遠慮、見解獨到,得到了鄭成功的賞識,並授予參謀之職。

1661年,鄭成功率軍橫渡台灣海峽,武力擊敗了台灣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駐軍,開啟了在台灣的統治時期,同時繼續高舉反清復明的大旗。此時,由於清廷的殘酷鎮壓,中華大地反清復明的火種越燒越旺,各地人民起義反抗層出不窮,但都因組織不力被清軍各個擊破。身在台灣的陳永華,敏銳地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他組建了秘密組織——洪門,以此為基,將下層人民組織起來開展反清復明活動。

洪門的意思就是繁體的「漢門」,因為喪失了中原土地,所以在漢字里去掉「中土」,這樣就成了洪字。最初洪門主要在福建活動,以南少林為秘密基地。為避人耳目,洪門在大陸對外一致稱「天地會」,對內才稱「洪門」,而陳永華為了活動方便,化名為「陳近南」。這便是《鹿鼎記》中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由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洪門發展很快,各省都有秘密分社。這些分社名稱各異,有的叫天地會,有的叫三合會,有的叫袍哥,還有哥老會、青幫、小刀會等等很多不同的叫法。這些幫會雖然名稱不同,但他們都始終高舉高舉反清復明的大旗,前赴後繼從事反清事業,嚴重動搖了清廷統治的根基。洪門的歷史影響很大,現在的中國致公黨便由位於美國檀香山的一堂口——美洲致公堂發起組建,陳炯明就是第一任致公黨黨魁,後來孫中山、秋瑾等人都曾加入過致公黨。舊上海黃金榮、杜月笙等人都可謂陳永華的徒子徒孫。

陳永華一方面組織洪門從事反清復明活動,另一方面努力協助鄭成功建設台灣。在他的策划下,原本封閉落後的台灣,開始發展通商貿易,廣開財源;實行屯田制度,儲備糧食;完善教育體系,建立科考。自此,台灣才有一派中華氣象,逐漸繁榮起來。陳永華可謂鄭成功時期台灣的實際CEO(首席執行官)。

鄭成功逝世後,鄭經繼承了王位,更加倚重陳永華。他大權在握,剛正不阿,敢作敢為,得罪了不少人。於是,馮錫范等人故意常在鄭經身邊渲染陳永華的聲望。時間一長,鄭經大為起疑,陳永華見此情形,自請解決兵權。1680年7月,陳永華憂憤成疾,在台灣病逝。一代豪傑,英魂隨風而去。

清廷大臣李光地聽說陳永華病逝後,向康熙祝賀說:「台灣孤懸海外,主要是陳永華經營有方。現在他既然已經死了,台灣就指日可待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光粉碎機 的精彩文章:

趙雲與馬超,武力排位之爭,今後可以休亦
中國近百年最霸氣手足:三姐妹都嫁領袖人物,三兄弟全部富可敵國

TAG:時光粉碎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