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奇!銀行不僅能存款 還能存房!

新奇!銀行不僅能存款 還能存房!

銀行不僅提供存款服務,還將提供存房服務。

一周前,建行廣東省分行「不動產財富管理」業務首度亮相。

3月28日,全國首個「全景式」住房金融服務中心落戶廣州,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在全國住房租賃領域再次邁出一步。

到底何為「全景式」

「有住房金融需求的客戶,無論是傳統的個人按揭,還是租房、存房、理財等相關金融服務,只需帶上相關證件和資料,都可在我們中心一站式辦理」,建行廣州住房金融服務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舉例,如針對不動產財富管理業務,廣州的房主來到該中心,中心即會給房主現場安排房產長租收益權評估和財富管理諮詢服務,專業租賃機構也在現場提供服務。

據悉,目前該中心涉及業務領域包括建房、買房、賣房、租房、存房、以房養老、房改金融等與住房有關的金融業務,此外還將定期發布住房指數。該中心充分利用造價評估的專業優勢,以不動產財富管理業務為主打,推出長租收益權評估、交易撮合等創新型綜合金融服務,是目前全國業內首個可以提供該類服務的金融機構。

「存房」新模式解決長租痛點

對於多數人來講,存錢去銀行,但是今後,銀行或許也能為他們提供存房產的需求了。

今年1月,建行廣東省分行在國內首創研究出「不動產財富管理」業務,俗稱「存房」業務,並在廣州試點運營。

3月28日,羊城派記者從建行廣東省分行獲悉,目前該行已累計受理了394筆「存房」業務申請,儲備了614套房源。已有47名房主和建行旗下住房租賃專業公司簽訂協議,2名房主獲得了一次性住房長租收益。

「存房」有哪些好處?建行廣東省分行副行長吳集榮表示,建行推出「存房」業務的目的是從供給側入手,創新長租房源供給模式,激活社會上存量閑置房源,解決長租痛點問題。

建行方面表示,「存房」業務本質上是住房租賃綜合金融解決方案,為了實現房屋租賃公司獲得了長租房源、房主實現閑置住房的長租收益權拿到了資金、租客獲得了優質穩定的住所等多方共贏的局面。

「存房」業務中,銀行究竟承擔什麼樣的角色?

據介紹,在該業務中,建行擔當資源整合者和金融服務的角色,具體運營由專業住房租賃公司負責。

具體來看,房東提出「存房」需求後,銀行對其房產未來3-10年租金收益進行專業評估。房主認可之後,銀行再撮合他和專業租賃公司達成住房長租權交易。由專業租賃公司向房主一次性或分期支付未來的長租租金,然後負責出租及租後管理。在交易期滿後,專業租賃公司會將房產歸還給房主。

一次性轉讓多年的租賃權,如果趕不上租金上漲,租金收益會不會吃虧?

已經辦理五年「存房」業務的曹先生告訴記者,其實綜合來看還是「有著數」。

「一年一簽的話,除了找中介要付傭金,手續麻煩,還要擔心傢具家電的損壞。」曹先生表示,「存房」在省心的同時可以一次性拿到40多萬租金,可以一部分拿來家庭消費,另一部分做理財,收益上讓他感覺並不吃虧。

熱!各路資本競逐保險牌照 冷!年內保險公司零批籌

今年以來,工商總局預核准122家保險機構公司名稱

嚴監管下,保險牌照依舊吃香。

臨近一季度末,各類資本申請保險牌照的熱情不減。據《證券日報》記者對今年以來截至3月27日的國家工商總局企業名稱核准公告梳理髮現,共有122家保險機構(保險公司、專業代理公司)預核准了公司名稱。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各路資本在繼續申請保險公司牌照的同時,也加大保險經紀公司牌照的申請力度。具體來看,據記者梳理,上述預核名的保險機構中,保險公司共有62家,佔比超過半數;保險經紀公司39家,躍居核名數量的第二位。

一家互聯網保險創業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不少機構申請保險經紀牌照,一方面是因為,相對於保險公司牌照經紀公司的門檻相對較低;另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市場上不少創業公司業務或多或少涉及保險業務,但有牌照的不多,因此急於申請。

儘管目前各路資本看好保險業,但自去年以來監管部門對資本進入保險業的監管趨嚴。據本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除3家保險公司開業之外,截至昨日發稿,還沒有一家保險公司獲得監管部門的籌建批准。

62家保險公司名稱預核准

今年以來,不少資本依舊看好保險業,並欲進入。

從《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的情況來看,今年以來截至3月27日,中國工商總局官網披露的預核名的公司中,保險機構122家。其中,保險公司共有62家,佔比超過半數;保險經紀公司39家,躍居各類保險機構第二位;保險代理公司16家;保險公估公司5家;養老保險公司2家。

逐月來看,今年1月份各路資本申請保險牌照最為積極,2月份、3月份牌照申請數量逐月下滑。

具體來看,1月份有70家保險機構申請預核名,其中壽險公司9家,包括國峰人壽、神州人壽、君安人壽等;財險保險10家,包括運泰財險、帶路財險等;養老保險公司1家,為前海華業養老公司;保險經紀公司22家;保險代理公司9家;保險公估公司4家。還有15家保險公司未顯示公司主營業務。

2月份申請數量較1月份出現大幅下滑。數據顯示,2月份共有30家保險機構申請了預核名。其中,壽險公司4家,包括東南人壽、信德人壽等;財產保險公司4家,包括融盛財險、百度太平洋財險等;養老保險公司1家,為華夏養老;保險經紀公司10家;保險代理公司6家,保險公估1家。

3月份預核名數量進一步下降。其中,壽險公司9家,包括德康人壽、絲路人壽、亞太互聯網人壽;財險公司1家,為中州財產保險;保險代理公司1家;保險經紀公司7家。

不難看出,儘管目前保險市場的各類主體較多,但依舊有資本想進入這一領域。監管部門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末,人身險公司有86家,財險公司有85家,合計191家。對比預核名的保險公司來看,僅今年以來,就有相當於市場主體的三成公司正「躍躍欲試」。

而據《證券日報》記者此前統計,去年前三季度有近300家保險公司進行了預核名,預核名險企數量遠超去年三季末的市場主體。

各路資本欲進入保險業

保險機構預核名數較多顯示出,各類資本依然對保險行業青睞有加。相關的研究數據也顯示出,隨著互聯網保險的發展,一些保險創業公司獲得市場上的多輪融資。

近期出爐的《中國保險科技行業投融資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國內保險科技的創業公司(以保險經紀、代理為主)成立200餘家。2017年,BAT又入股了7家擁有保險相關牌照的公司,目前總數已達到12張牌照。

儘管目前各路資本看好保險業,並投資於互聯網保險、保險科技等前沿領域,但自去年以來監管部門對資本進入保險業務的監管趨嚴。據本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除3家保險公司開業之外,截至發稿,還沒有一家保險公司獲得籌建批准。

去年以來,監管部門通過加大信息披露的方式來對申籌公司進行監管,2017年3月9日,監管部門發文要求,所有申請籌建的保險公司均需在監管部門指定網站上公開預披露籌建方案、投資人資金來源聲明、關聯關係聲明等重要信息,並對披露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

此外,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陳文輝此前多次強調,對於市場主體,要堅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今後保險業絕不允許再出現所謂「特殊公司」。他同時還表示,全系統要堅持「源頭要嚴、糾偏要嚴、執行要嚴」的總體思路,切實推進從源頭強化對保險業的風險治理,防範動機不純的投資人進入保險業。

據保險公司籌建申請輔導諮詢機構中商產業研究院院長袁健教授介紹,根據監管部門要求發起設立保險公司的股東如超過15%的股份,必須具備:具有持續出資能力,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具有較強的資金實力,凈資產不低於2億元人民幣;信譽良好,在本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

此外,從2005年至今監管部門否定的項目來看,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出資能力、項目的商業模式、和項目的可行性論證、以及擬任高管團隊等。

2018年,場景定製化保險或將迎來爆發

眾安在線這隻保險科技行業的獨角獸,近日發布了上市後的首份年報。作為互聯網保險領域內的頭號玩家,眾安一直堅持打造「保險科技」概念,自去年9月底上市以來就倍受投資方、用戶關注。

據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 眾安在線實現總保費收入59.54億元,同比增長74.7%。去年,眾安在線賣出54億份保單,服務了4.32億客戶,人均擁有保單數為12.6張/人/年,人均保費約13.8元/年。也就是說,去年每4個中國人里就有1人用過眾安的產品,而且人均光顧的次數超過12次,並已經與307個場景和生態系統合作夥伴一起提供生態導向的保險產品,生態系統合作夥伴更趨多元化。

多元化的發展主要體現在新業態的開拓上。2017年,眾安在線在鞏固發展原有生活消費和航旅兩大主力生態的基礎上,致力於發展消費金融、健康和汽車的三大新興生態。據年報數據顯示,三大新興生態保費收入佔比從2016年的16.3%增長至2017年的38.9%,汽車、健康以及消費金融在保費收入結構的比重分別達到了1.3%,20.2%、17.4%。

但就目前年報來看,生活消費和航旅兩大主力業務生態仍是眾安最大的保費收入來源,而這兩大業務生態中的保險產品大多是場景化、小額、定製化的。毋庸置疑,場景化、定製化保險已經是未來互聯網保險發展方向。

根據記者調查了解,目前主營場景定製化保險的科技公司有量子保、保准牛、海綿保等,從量子保對外公開報道來看,目前量子保已推出多個場景的數百款保險產品,服務覆蓋數十個行業,利用保險科技的力量,研發動態的風險定價,將科技與保險相結合,解決不同場景中的保障需求。

互聯網保險平台的發展離不開保險科技的應用,保險科技是保險業創新的催化劑,業內專家表示:「場景定製化的保險保障服務是互聯網保險未來發展的新方向。以消費場景切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植入,來尋求更多消費模式下的合作夥伴,為提供多種多樣的保障服務而努力進取。互聯網保險業從簡單的追求保費、利潤,過渡到為用戶提供不同場景的保險保障服務,這才是未來互聯網保險良性循環的新業態。」

如今,打造定製化、場景化的互聯網保險科技平台,正成為像眾安、量子保等新生業態的生命線,可以肯定地是,2018年,保險行業將會迎來一場新業態、多元化服務體驗的重大變革,而這些企業都已經在路上。

本文部分圖片及文字信息均來自網路,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

您的點贊、評論、分享、收藏都是我們繼續分享的最大動力!

更重要的是你把這些技巧運用到你的展業過程中,切實提高自己的業績,在保險業獲得快速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功進修管理學苑 的精彩文章:

銀保合併,證監獨立,「超級央行」呼之欲出,「獨角獸」歸來!
兩天蒸發3.82萬億,只有貧窮讓你躲過一劫!「逢8就亂」魔咒來了

TAG:成功進修管理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