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朝一個外國友邦的三次求婚之旅

唐朝一個外國友邦的三次求婚之旅

唐太宗貞觀八年(634),松贊干布(藏語拼音:Songzain Gambo;617-650年)即位為吐蕃(藏族的祖先)贊普(國王),年僅十三歲,並依靠論科耳,尚囊等輔臣平定吐蕃內亂,降服羊同,完成了對一些小國的兼并,並且定都邏娑(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在雪域高原里打下了一片天地,這個時候,唐帝國也已經開始稱霸中原,皇帝就是李世民。

關於求婚第一件事情就是本身素質要過硬。你看看人家松贊干布,他發展農牧業生產,推廣灌溉,命人制定文字,頒行治理吐蕃之「大法令」,以處理贊普王室與世家貴族、諸小邦及社會各階層的關係,確立了吐蕃的政治、軍事、經濟及法律等制度,並且從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但是,如果你出生在古代,所有的悲劇的源頭在於,這個你得先讓岳父大人知道。

1

第一次求婚

人和人總是有緣的,也許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松贊干布富有遠見的跟鄰國泥婆羅(今尼泊爾),互相進行貿易,推銷手工藝品並聘請工匠及藝人傳授建築、繪畫、雕刻技藝;然後呢又與唐王朝取得聯繫,準備締結和發展一下友好情誼,(畢竟沒有怎麼打過仗,反正是自己內部打的要死,也不給對方添亂)。唐朝李世民實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後,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盛世,所以傳到松贊干布那裡,他對於盛唐也有著深遠的嚮往之情。

貞觀八年(634年),17歲的松贊干布派出使者赴長安與唐朝通聘問好(畢竟一個強大鄰國,還是和睦相處的好)。唐太宗派使臣馮德遐持書信前往致意。《舊唐書》列傳一百四十六記載:貞觀八年,其贊普棄宗弄贊始遣使朝貢……太宗遣行人馮德遐往撫慰之。見德遐,大悅。松贊干布見到馮德遐,非常高興。

一次閑談中,松贊干布聽說突厥與吐谷渾都娶了唐朝的公主,於是也動心了,一定要娶一位大唐公主長長臉。原來盛唐的出現,很多邊疆的少數民族,仰慕大唐,便絡繹不絕向唐王朝求婚,其中少數幸運者已經成功迎娶到唐朝公主。一向自己覺得自己英明神武的他,哪裡看得上周邊的小國,再說了,皇帝都是好面子的,於是松贊干布立刻遣使跟隨馮德遐入朝,送上金寶,奉表求婚。

唐朝的公主可不是一次求婚就能娶到家的。可是這句話,沒有人告訴他,所以一定要討好媒人。但是善解人意的唐太宗聽了吐蕃使者的請求,第一反應就是直接拒絕了他。要論英明神武,誰能過的了李世民,李世民心裡想:"你是哪個嘎達蹦出來的啊?」不過為了照顧一下吐蕃使者的情緒,也為了表明大唐的睦鄰友好的態度,唐太宗表示願意派使者到吐蕃進行回訪,考察考察。

2

第二次求婚

正是所謂好事多磨,《舊唐書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使者既返,言於弄贊曰:"初至大國,待我甚厚,許嫁公主。會吐谷渾王入朝,有相離間,由是禮薄,遂不許嫁。"弄贊遂與羊同連,發兵以擊吐谷渾。吐谷渾不能支,遁於青海之上,以避其鋒。。。。

同樣是來求婚,人家吐谷渾的使者居然成功了,和吐蕃一起到大唐的還有其他的國家,自己卻失敗了,吐蕃使者心裡想,回去如何向松贊干布復命呢,大王這麼愛面子,那豈不是說明我辦事不利?最後這名使者竟然想到了禍水東移之策,他向松贊干布說,「剛到大國(唐朝)的時候,對我很好,允許嫁公主。恰好吐谷渾王入朝,在中間挑撥離間,因此禮薄,不許嫁公主。」當時年僅20歲,血氣方剛的松贊干布大怒,於是可憐的吐谷渾可汗諾曷缽剛娶了唐朝公主,小手還沒有牽好,吐蕃就打來了,最後只好帶領殘兵敗將逃往青海湖以北避難。

大唐也有意思,竟然權當沒看見,松贊干布一看李世民沒什麼舉動,更加氣不過,準備入侵唐朝,吐蕃史書《世系明鑒》記載:「贊普致書唐主曰:『若不許嫁公主,當親提五萬兵,奪爾唐國,殺爾,奪取公主』」實際上呢,也並不是真的想攻打李世民,他只是個好面子之人,只想一雪拒婚之辱,讓唐朝皇帝知道我,松贊干布,吐蕃不是好惹的,自然就會把公主嫁給我。我們的好天真王子,最後斷然遭到拒絕,於是大怒,放言「公主不至,我且深入」,於公元638年,率20萬大軍(估計沒有)圍攻松州(今四川松潘一帶)猛攻十幾天,卻始終攻不下松州城。

唐太宗大怒,立刻派吏部尚書、大唐名將侯君集率兵5萬前去救援,史書記載「(牛)進達自松州夜鏖其營,斬首千級」,原來是偷襲敵營,松贊干布中了埋伏,只得偃旗息鼓,黯然收兵,岳父把女婿打的呱呱叫,再也不敢輕視唐朝,同時國內也不再支持出兵,先後有8名吐蕃大臣自殺勸諫,請求松贊干布撤兵。最後松贊干布承認得自己實在是太魯莽了,不該輕易與大唐為敵,於是立即再次派遣使者到長安,一是向大唐請罪,二是第三次向大唐求婚,「以使者來謝罪,固請昏」,所以男孩子追姑娘還得不要臉。

3

第三次求婚

這次出使長安的是能言善辯,聰明機智的大相祿東贊。相傳,祿東贊攜帶黃金5000兩以及大量珠寶,率領求婚使團,前往唐都長安請婚。

不料,天竺、格薩、大食、霍爾的國王也派了使者求婚,他們均希望迎娶賢惠的文成公主。唐太宗決定讓婚使們比賽智慧,誰勝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這便是歷史上的「六試婚使」(又稱「六難婚使」,也有「五試婚使」之說,拉薩大昭寺和布達拉宮內至今完好地保存著描繪這一故事的壁畫):

難題1:用絲線穿九曲璁玉。其他國家使臣都穿不過去,祿東贊用絲線縛住螞蟻的腰,放在珠的孔口,慢慢吹氣,讓它爬過去,線也就穿成了。看到穿線成功,李世民發出了一聲喝彩。

難題2:先把一百匹母馬和一百匹小馬駒兒放在一起,要求求婚者分辨出哪匹馬駒兒是哪匹母馬所生。祿東贊令小馬駒單獨關上一夜,只給草料不給水喝。第二天,放到母馬那裡去,小馬駒都各自認自己的母親吸奶去了。

難題3:一根兩頭一樣粗的巨木,讓求婚者辨認哪頭是根,哪頭是梢。祿東贊憑著豐富的經驗,讓木頭在水面上漂流了一會兒,於是祿東贊就獲勝了。

難題4:規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內喝完一百壇酒,吃完一百隻羊,還要把羊皮揉好。只有祿東贊令隨從們慢慢地小碗喝酒,邊吃邊喝邊揉皮子,最後完成皇帝交給的「任務」,因為其他的人都醉啦!

難題5:從2500名年輕美貌的女子當中,找出誰是文成公主。事先他先買通了文成公主的奶娘,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顆硃砂紅痣。當他認出文成公主的時候,整個現場一片歡騰。

而整個精彩的求婚過程,被時任宰相的閻立本看在眼裡。閻立本揮動他那生花妙筆,把其中最珍貴的場面記錄下來,這便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珍品——《步輦圖》,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貞觀十五年(641年),松贊干布25歲,李世民派便江夏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16歲的文成公主入吐蕃。松贊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瑪多)親自迎接,謁見道宗,行子婿之禮。

《吐蕃王朝世系明鑒》記載,文成公主入藏時,唐皇以釋迦牟尼佛像、珍寶、金玉文書、經典360卷作為嫁妝,還贈給各種寶器、食物以及卜筮典籍300種,識別善惡之明鑒、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治病醫方100種,醫療器具6種,醫學論著4種,還贈送了大批綢帛、衣物。文成公主以車載釋迦牟尼像,以大隊騾馬馱運唐皇的上述贈品,還帶了大批工匠,攜帶多種穀物種子、牲畜入吐蕃,因此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

還是岳父大人大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集客得 的精彩文章:

買買買!回到大唐剁手去!

TAG:唐集客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