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古代玉器中管窺培養貴族氣質的"慢生活

從古代玉器中管窺培養貴族氣質的"慢生活

君子比德於玉;

潤澤以溫,仁之方也;

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

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

不撓而折,勇之方也;

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

君王無德,不可陪葬玉器。

點擊林文化查看本公眾號歷史文章

古人云: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玉被古代貴族賦予謙謙君子高貴品質的象徵,配戴玉器除了時刻警示自己保持君子之德,還有彰顯身份外更重要的是為了"慢生活"。"慢"以培養從容不迫、雍容華貴的高雅氣度和從言行中修身養性;"慢"則能身安,身安則如<大學>所言"則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我們可以從古代文獻和各種器物以及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發現玉是被國人寄予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集於一體的靈魂之物.

玉是仁德的象徵,仁者愛人,仁者無二心.

義者,忠義,所謂忠肝義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三略>"忠義之士不以爵祿得."玉器最初是作為祭祀禮器出現的,古人認為玉可通靈,作為人與自然溝通的媒介,也是寄託古人至誠如一的信物.

智者,知日也,知道什麼?日日知非,玉抵擲則瓦礫,追琢則圭璋,人亦如是,日日改過,則德日加廣.

信者,人言也,言而有信,玉常作信物以表至誠不二的真心.

常言溫良如玉,謙恭,恭敬則有禮,無謙恭心的禮則流於虛偽故作姿態,現在很多的情況下人與人之間交往時表現出的言行看似有禮,實則是矯柔造作,因為沒有發自內心的恭敬,有禮也是虛假.

<左傳><周易>曰:儉德之共也,君子以儉德避難,玉德是所有君子之德的象徵.<禮記>退讓以明禮,<左傳>讓者禮之主也,古人無處不以禮的形式來強調出內聖外王的德教,而玉又正是"禮"的最高外在物化最適當的表現形式,所有的這些精神內涵物化形式的集中表現皆以玉文化得以繼承.由此可見中國文化是以玉為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表現.在日常生活中試想一位博衣廣袖身掛玉器配劍的人慌慌張張、急急火火是什麼樣的情狀,這是絕然不可能出現的,只能以慢的節奏凸顯出氣宇軒昂,不然珍貴的玉器不知要撞壞多少.玉是表法的,借玉言志,以玉修身,寓玉以德,寄玉以禮,托玉以靈,以玉垂範.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從容不迫,氣宇軒昂,臨危受命時即如孫子曰:

其疾如風,動作神速,有如飈風之疾;

其徐如林,舒緩行進,其行列齊肅則如林木之森然有序;

侵略如火,侵襲掠擾,有如烈火之猛,不可遏止;

不動如山,屯兵固守,則如山嶽之固,不可動搖;

難知如陰,深密藏形,有如陰霾迷漫,莫辨辰象;

動如雷霆,驅兵接仗,則如霆雷之威,觸之者斬.

古代玉佩組,戴上這樣的組佩,不優雅也難

佩玉以為美,是內秀而外化,非時人以為的炫耀裝扮之美.由此可見,中國人不高貴么?誰能比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思維訓練是一個無限遊戲
再也不見,但也甚是想念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