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機+AI已成大勢所趨,但什麼才是真正的AI手機?

手機+AI已成大勢所趨,但什麼才是真正的AI手機?

文/手機情報官

過去的一年,人工智慧成為了技術爆發點,各行各業也在紛紛尋求和AI的結合,醫療+AI、出行+AI……而作為普及性最高的消費智能科技產品,智能手機也和AI走到了一起。

2017年9月2日,華為在柏林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上展示了其最新的麒麟970晶元,這也是全球首款移動AI晶元,隨後發布的Mate 10系列,以及榮耀發布的榮耀V10手機,均搭載了麒麟970晶元;同年9月13日,iPhone X登場,其搭載的A11處理器與麒麟970一樣,也內置了可以進行模擬神經網路的仿生計算單元,同時基於A11處理器, iPhone X也推出了Face ID面部識別功能;此外,高通、ARM也紛紛布局手機AI領域,對處理器進行升級換代。

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預測,到2022年,約有80%的智能手機將集成AI功能。Gartner公司認為,AI功能將成為智能手機廠商提升產品差異度,獲得新客戶,留住現有用戶的一種手段。

AI正在這樣改變著你的手機

AI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可以通過學習不斷升級,並做出預判。也就是說,AI手機能夠識別出你是誰,你想要什麼,什麼時候想要,如何達成,並在你賦予的許可權下執行任務。

其次,面部識別功能,不再需要密碼,也不需要用戶主動進行身份驗證,AI手機可以結合機器學習、生物識別和用戶行為等多方面技術,進行面部識別。截止目前,華為、榮耀、OPPO、小米等品牌的諸多手機型號均已搭載面部識別功能,而這項功能也成為了當下主流智能手機的標配。

以榮耀V10為例,其人臉識別功能可以做到智能顯示鎖屏通知,它會識別你是否是手機的主人,如果你不是,信息顯示在屏幕上時,你看到的只是「有一條信息」這樣的提示,內容信息已經隱藏。如果你是手機的主人,就會顯示具體的內容。這樣的功能極大增強了隱私保護。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手機的安全性,榮耀V10還專門開發了防閉眼解鎖的功能。

AI手機還能進行自然語義分析,完成此前語音助手無法理解的概念,不僅聽懂你說的話,還能挖掘文本、圖片等的深層次概念,做到讓手機更懂你。比如榮耀V10通過AI專項處理能力,升級了新的情景智能模式,可以通過主動識別用戶信息,進行語義理解給出反饋,從而輸出主動服務。

目前,市面上的AI手機最主流的功能之一是在拍照方面。但這一AI應用也是最多魚目混珠的應用,因為APP的攝影需求非常多樣,場景也變化萬千,目前來看只有在終端有AI處理單元才能滿足這些「未知需求」。以具備終端硬體AI能力的華為Mate10、榮耀V10以及iPhone X的能力數據來看,AI攝影可以體現在識別、動作捕捉、光影分析、AR等幾個方面。但這種能力的實現門檻較高,除了上述幾家,我們當前在市場上看到的紛紛被冠以「AI攝影」賣點的產品,如美圖手機、紅米Note5,以及剛剛發布的小米Mix2S,其實都只是搭載了基於演算法的「AI應用」或者「AI濾鏡」,這些能力說白了任何智能手機用戶下載一個成熟的拍照APP就能實現。

當然,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類似拍照這樣的AI應用也將越來越成熟,劣幣驅逐良幣的行為也將伴隨技術和用戶的成長成熟而退出市場。可以預期,就在不久的將來,真正的AI應用將更生活化、更可感知,逐漸滲入智能手機的各個應用、各個功能當中。一些超級應用或將破土而出,而人工智慧也將得到全面升級。

什麼才是真正的AI手機?

看到AI手機這麼多的功能和潛力,可能會讓很多用戶怦然心動。但別急,現在你在市場上遇到的一些「AI手機」,可能是「偽AI手機」,僅僅是廠商打出的噱頭而已。

在筆者看來,真正的AI手機,在硬體、軟體、演算法層面都需要做到AI化,即需要AI處理器、AI演算法、AI操作系統。

我們先來看AI處理器。目前行業內提到最多的三款AI處理器:華為麒麟970、高通驍龍845、蘋果A11,下面我們重點以這三款處理器進行說明。

AI晶元的技術核心是深度神經網路計算,這就要求處理器的運算效率必須要跟上。但從目前來看,傳統的 CPU(中央處理器)、 GPU(圖像處理器)、DSP計算架構,在本質上都沒有發生革命性的技術突破,傳統CPU、GPU和DSP本質上並非以硬體神經元和突觸為基本處理單元,相對於專為深度學習而生的NPU(嵌入式神經網路處理器),在深度學習方面天生有劣勢,其運行效率必然受到影響,因此,在晶元集成度和製造工藝水平相當的情況下,其表現必然遜色於NPU。

解釋完了基本原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上文所說的三款晶元對比:

麒麟970:首次集成NPU專用硬體處理單元,其AI性能密度大幅優於CPU和GPU。相較於四個Cortex-A73核心,在處理同樣的AI應用任務時,新的異構計算架構擁有大約50倍能效和25倍性能優勢,這意味著麒麟970晶元可以用更高的能效比完成AI計算任務。以圖像識別速度為例,麒麟970可達到約每秒33張圖片,遠高於業界同期水平。根據《中國移動2017年終端質量報告》顯示,麒麟970與高通驍龍835、蘋果A11等主流晶元相比,整體表現領先,成為人工智慧時代5星推薦處理器。

高通驍龍845:驍龍845是一套移動平台解決方案,內部包含CPU、GPU、DSP、ISP、系統內存、Wi-Fi控制器、基帶晶元以及音頻晶元等部分。其中CPU部分,驍龍845依然是八核心架構,四顆大核心最高頻率達2.8GHz,性能提升25%-30%;四顆小核心頻率可達1.8GHz,性能提升15%;GPU部分,驍龍845升級到了Adreno 630,相比上代產品來說性能提升了30%,能耗比提升30%,視頻處理效率提升了2.5倍。

蘋果A11:A11仿生的CPU採用了六核心設計,由2個高性能核心與4個高能效核心組成。相比A10處理器,兩個高性能核心的速度提升了25%,四個高能效核心的速度提升了70%。

我們可以看到,只有華為麒麟970是採用了NPU計算架構,而高通驍龍845、蘋果A11更多是在CPU、GPU等方面,對過去的技術進行了升級,性能得到了提升,但並沒有帶來麒麟970那樣革命性的改變。魯大師AI跑分測試結果也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麒麟970跑分233分,高通驍龍845跑分190分,這就是NPU的技術優勢。麒麟970堪稱一款真正敲開人工智慧時代大門的晶元。

下面我們再來看AI操作系統。所謂的AI操作系統,是在傳統的手機系統上加了一顆可以思考、判斷、學習的大腦。它能夠感知、預判、決策,幫助用戶讓手機更快、服務更精準、更智能。

實際上, 谷歌力推的Android 8.0系統,本身就主打AI功能。Android8.0通過讓機器自己學習進而提升效率,比如設備可以自動去識別和判斷軟體的使用頻率來選擇關閉或者保留,機器也可以自動去管理推送和位置更新等服務,讓用戶省去管理定位等服務的時間 ……所以,只要是Android 8.0的系統,基本都可以算是AI系統。而得益於華為與谷歌之間的深度戰略合作關係,華為EMUI8.0可以說是真正全面基於Android 8.0的操作系統。

EMUI8.0通過用戶感知能力,已經積累大量實時、場景化、個性化的數據,輔以麒麟970處理器加持,實現AI指揮系統與AI晶元的相輔相成,共同學習和成長,不斷完善自身的服務能力,成為能夠讀懂用戶需求、預判用戶動機,更精準、智能的發揮硬體潛力的操作系統。

3月中旬,榮耀宣布,共有11款榮耀手機適配EMUI8.0,其中包括多款2016年問世的手機產品,這一方面體現榮耀對用戶體驗的重視,同時更意味著更多的榮耀手機將具備成熟的智能體驗。

國產手機的AI布局

市場調研公司IDC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總出貨量為14.72億台,同比下滑約1%,其中第四季度中國、美國等市場均出現下滑。雖然下滑幅度不多,但卻說明隨著智能手機功能的同質化,市場、銷量開始出現了增長瓶頸。很多手機廠商為了激活市場,同時也是為了迎合趨勢,在手機產品中增加了AI概念。

但我們看到的是,當前很多手機產品, 更多的是將AI作為一個噱頭,僅僅強調AI的拍照性能提示、後台管理優化、增加了語音助手等等,但在硬體、操作系統、演算法方面,卻沒有AI的痕迹。

以最主流的AI拍照為例。目前,有很多國產手機廠商都推出了所謂具備AI拍攝優化等功能的「AI手機」,但實際上,與榮耀V10所提供的完整AI 解決方案相比,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所謂「AI攝影」功能只是一個演算法,並不是技術含量很高的東西,任何配置不算太差的手機下載個美顏APP就可以實現,那麼單獨推一款產品宣傳所謂「AI攝影」的價值,其亂市並渾水摸魚的意圖也就非常明顯了。

據業內人士預測,未來最能體現AI技術含量的載體可能還是手機,但是未來的手機和現在的手機可能不是一個概念。而如果真要實現這樣的願景,就需要手機廠商不固守陳規,真正地將AI當成戰略來執行。作為行業里第一個吃「AI」螃蟹的手機品牌,榮耀對於AI即將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大爆發深具洞察,就像榮耀總裁趙明曾經說的,AI將成為終結喬布斯時代的新變數。

但如何加快手機及互聯網行業AI化的進程,實現下一次用戶體驗的革命?手機情報官認為,入局AI的手機品牌玩家在當下尤其需要認真思考如何在有效應用中,持續釋放技術紅利。

據悉,在人工智慧領域、材料領域、圖象處理等領域,榮耀目前已開始與全球頂尖大學深入合作。同時,在軟體行業層面,榮耀正在與抖音、今日頭條、京東、快手等App展開合作,推出了AI專用版,未來這些成熟的應用將逐步推廣到榮耀的AI手機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機情報官 的精彩文章:

TAG:手機情報官 |